解读:钻石行业的连锁反应
有两个知识点需要预习一下:
1. 涟漪效应(Ripple Effect):描述一个事物造成的影响渐渐扩散的情形,类似物体掉到水面上,所产生的涟漪渐渐扩大,但会逐渐衰减。(如下图)
2. 牛鞭效应(Bullwhip Effect):经济学上的一个术语,指供应链上的一种需求变异后,由于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共享,使得信息扭曲而逐级放大,导致了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的波动,在图形上很像一个甩起的牛鞭。(如下图)
“涟漪”和“牛鞭”的区别在于:涟漪强调的是“不断的影响”和“不断的衰退”;牛鞭强调的是“不断的增强”。
在本文中,这两个概念想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
需求端的微小变化,会引发供应端的极大震动,并造成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而核心原因在于:信息共享出现问题。
---
上图左边那位叫Chaim Even-Zohar,是伦敦图灵研究所的成员;右边那位叫Pranay Narvekar,是孟买KYC信息中心的CEO,兼任Pharos Beam咨询公司合伙人。
两位都是专业研究钻石行业市场供求、金融以及结构性问题的顶级专家。尤其是右边这位Narvekar,在2018年曾经发表过针对比利时、以色列、迪拜和印度这钻石行业四大“中游地区”的税务结构问题论文,相当震撼。
5月7号,两人联合发表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叫《拥抱钻石行业的涟漪效应》(Embrace the Diamond Industry's Ripple Effect),用简单的原理和数据,推演出钻石行业正在面临的从需求端扩散至供应端的问题。我试着用通俗的方式解读一下:
首先要理解:疫情导致的经济衰退,在钻石供应链不同阶段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按严重程度来分的话,受影响最大的是上游(原石生产商,即矿业公司),其次是中游(钻石加工厂),然后是下游(零售商)。
文章认为,我们现在已经面临着原石供应量急剧缩减、原石价格下降、流资缺乏和供应链利润率下跌的四大风险。疫情过后,消费者可能没有什么余钱来购买奢侈品(大范围考虑),钻石珠宝零售行业会受到很大的冲击。
如果2020年的终端消费降幅只有15%的话(这个数字已经是极其幸运了),将会引发中游(加工厂)的大规模清库存和减少采购的情绪,由此导致钻石中游端的采购需求下降60%左右。
具体的情况如下图:
解读:左边的是下游(零售端),右边的是上游(矿业公司)。终端减少15%的需求量,会带动零售公司减少33%左右的年采购量,由此引发的是中游(切磨工厂)-60%的原石采购,从而让矿业公司的产量-70%左右。
这就是“牛鞭效应”。轻轻甩动一端(零售),另一端(供应)就飞了。
从另一个角度看同样的问题,可以得到下图:
解读:如果上游矿业公司主动发起供应的变化,随着供应链一层层的扩散,也会引发下游零售端的波动,但波动会比较小。这是“涟漪效应”。相反,如果用“逆向涟漪”(Reverse Ripple)的思路来考虑,下游(零售)只需要轻轻动一下,带来的就是上游的极大震动(和“牛鞭效应”一个道理)。
无论是“涟漪”还是“牛鞭”,都说明了下游零售的重要性。这也是我在之前文章中说的:钻石行业的一切,都将归于下游的消化能力。
需要了解的是,无论市场是涨是跌,“涟漪效应”和“牛鞭效应”都存在。举个例子:
假设一个零售商的库存价值10万块钱,每年周转一次,也就是说,他一年卖掉的钻石价值10万块钱(统一按进价算)。今年市场好,所以他卖掉了12万的钻石(比去年多了20%)。那他会怎么想?首先他在年底会保持12万的钻石库存,而不是10万,因为他觉得明年应该也会卖掉12万。这么一来,他今年其实多进了4万的货(其中2万已经卖掉了)。因此,他从中游厂家的进货量上升了40%(从10万/年到14万/年)。
这很好理解吧?继续。
又过了一年,这哥们儿发现自己的销量比上一年跌了10%,没有像预期那样卖到12万,而是10.8万。那他会怎么想?首先他会觉得市场变差了,然后要调整自己的库存。要注意:负面想法给人带来的影响力,往往超过正面想法。所以这一年他从中游进货会远低于90%(两位大咖估计降幅会在31%左右,因为他担心手上还有没卖掉的库存)。
以下是变化幅度表:
同样的效应放到中游(切磨工厂),面对上游(矿业公司)的进货量也是一样的变化模式,只不过幅度会更大。
这就是牛鞭效应,或者说是逆向的涟漪效应了。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情绪”。放到群体上讲,就是“市场情绪”。为什么市场情绪会有那么大的变化?而且会层层叠加呢?因为信息共享有问题。大部分的销售者并不会从全局考虑问题,而是只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利弊,从而过滤了不少的信息。
我要说的是,这个考虑模式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现在整个钻石行业面临的就是这种情况,突如其来的疫情和经济冲击导致了从下游到上游的一连串反应。上游主动减量,会引起反向的影响。半个世界已经锁住了,钻石供应链的每一个层级都几乎停止。
所以现在唯一的希望就寄托在行业的前沿,也就是零售商身上。不过欧美已经爆出了不少零售商资金链断掉的消息,他们无法售出产品,以至于没钱再从中游进货。即使他们手头有钱,现在也不会进货。这是由之前所说的市场情绪决定的。更可怕的是,在疫情过去之后,他们进货的数量也会比预期少很多。
是不是越听越觉得可怕呢?
其实也不用太担心,因为并不是没有解决方法。贝恩(Bain & Company)在5月7号发表的文章中,对“疫情之后的零售商”提出了四点(如下图):
(1)建立新的成本基线
(2)快速提升店铺设计
(3)提高实时反应能力
(4)全面促进线上建设
我们需要相信的是,新一代的消费者是很包容的,思路比上一代更灵活、更开放。业内只需要认真地反思自己的过去,并设计出适合年轻人的操作模式,就可能在疫情之后稳稳地恢复活力。
当然了,前提是没在疫情中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