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笔记,是给谁看的?

在跟随机关检查组下基层检查时,我发现一个现象:官兵们的教育笔记写得工工整整,内容近乎一模一样,但随机抽问核实时,很多战士一问三不知,偶尔有几个能回答上来的,也是模棱两可、似是而非。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经过调查得知,有的连队定期下发各种笔记模板,利用休息时间集中组织官兵抄笔记。如果遇到机关临时通知检查,他们还会连夜突击,把要检查的笔记补全。这就不难理解官兵们的笔记为啥千篇一律了。

在一些单位,每个季度都会组织机关业务科室对基层工作进行检查抽查,其中翻本子、查笔记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各部门往往将其作为衡量基层是否按要求落实工作的重要指标。

出于工作需要,一些登记统计确实应该格式规范、字迹工整、条理清晰、内容详实,比如条令规定的“七本、五簿、三表、一册”。但如果对教育笔记也做同样要求,或仅以笔记内容不全、字迹潦草,就判定基层单位没有认真落实教育制度,就未免有些求全责备了。这种做法,不仅让笔记本身变了味,也传递给官兵一个错误的观念——笔记就是给领导看的,就是应付检查的,与个人学习无关。这样一来,如何让教育入脑入心?

其实,在军营参加教育记笔记,与在院校读书记笔记,两者没有本质区别,其作用无非是便于受教育者记住重要内容、不时翻阅巩固。说到底,笔记是记给自己看的,不仅应该记,而且要记好,但怎么记、记什么,不能一概而论。况且在院校,也没有谁会拿学生的笔记,作为考察其学业成绩的依据。

教育没搞、笔记记了,当然不可取;教育搞了、笔记没记或记得不好,就被通报批评,委实值得商榷。教育笔记本不在本簿册表之列,不属于登记统计内容,所以不宜做统一要求、硬性规定。或许有人会问:不看教育笔记,如何检查基层教育落实情况?其实方法有很多,与战士座谈可以了解,与政治教员聊天也能知道,怕就怕检查本来就是走马观花走过场,还煞有介事地拿笔记说事。笔记记了就一定代表教育落实了吗?相信检查人员也心知肚明。

作者:刘葆旭

来源: 解放军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