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或“家乡”的“小河”|你记得几首这样的歌
前几天有读者留言提到姜嘉锵先生演唱的《故乡的小河》。我用歌名搜自己的硬盘,冒出来几个用“故乡”“家乡”+“小河”的组成歌名的歌曲。觉得有趣,索性做一个专题推送。先声明,我关注的作品和歌者多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的(含八十年代),“走进新时代”这届和当今这届出来的作品我不太熟悉。
故乡的小河
叫《故乡的小河》的歌曲,我发现使用山西作家刘亚瑜女士原创歌词的比较多。
1.1
故乡的小河
刘亚瑜
我的故乡有一条小河,
它日夜从我的村庄流过。
在童年那些美丽的黄昏
我曾听它唱那动听的歌。
它诉说着苦难和欢乐,
它讲述着神奇的传说。
啊,深情的小河,深情的小河,
使我多么热爱今天的生活!
我的故乡有一条小河
它日夜翻滚银色的水波。
在那些美好的时光,
我们的汗珠曾和它一同闪烁。
它滋润了翠绿的田禾,
它催红了满山的花果。
啊,欢腾的小河,欢腾的小河,
和我们一同浇灌幸福的生活!
我的故乡有一条小河,
它时时从我的心上流过。
当我远离了我的村庄,
还常常听到它那热情的歌
它诉说亲人的希望,
它讲述故乡的嘱托,
啊,故乡的小河,故乡的小河
你永远伴随我,奔向未来的生活!
自:《山西歌声》编辑部编《歌词选 第2辑》(1979.10)
刘亚瑜作词《故乡的小河》至少有六个曲谱,我自己查到的曲谱来自五名作曲家——毕庶勤、杨庶正、吕仲起、仁杰、曾模。还有一个谱子网友说某本书上记载是铁军作曲,图影我没有。这几位作曲者对原词有些许改动。主题思想没大变化。大家可以对照上面的歌词听听录音。
故乡的小河
盒带翻录,伟凡分享
故乡的小河
故乡的小河
1.2
苏越作词常鹤林作曲的《故乡的小河》是给男高音做的。比刘亚瑜的那个词儿情绪更感伤一些。程志、张积民和吴国松都录过。
故乡的小河
在我童年的故乡,有一条金色的小河。
它像那遥远的梦幻经常流入我心窝。
在像那痛苦的年月,我把衷情向它诉说,
多少次为我洗去忧愁,为我唱着那母亲的歌。
啊,小河。
虽然常遇曲折,却总是川流不息寻找奔腾的欢乐。
故乡的小河源远流长,把故乡的爱带给我。
它那欢笑的浪花,在我眼前闪烁。
啊,小河。小河故乡的小河,你总是川流不息奔向那沸腾的生活。
故乡的小河苏越 作词 常鹤林 作曲
吴国松
1.3
故乡的小河
故乡的小河,金波在闪烁,从我童年的记忆里,悄悄地流过。
她用透明的浪花,浇灌我心里的稻禾,
她用愉快的旋律,谱写我希望的欢歌。
啊!小河,故乡的小河,
像一位情人,日夜陪伴着我。
故乡的小河,珍珠在闪烁,
从我甜美的梦乡里,悄悄地流过。
她用温柔的情意,安慰我思乡的心窝,
她用古老的传说,妆粉我异乡的生活。
啊,小河,故乡的小河,
像我的母亲日夜抚爱着我。
家乡的小河
2.1
内蒙古原创的《家乡的小河》(义·巴德荣贵词 任义光曲)曾经得过奖,是一首男中音独唱歌曲,唱的是草原上的小河。
家乡的小河
我的家乡有一条小河,从我亲人门前静静地流过,
每当我赶着马群来到河边,她为我洗尘又轻轻地嘱托。
啊,小河,家乡的河。
碧水掀起爱的浪波,日夜陪伴着她和我,
流吧流吧,家乡的小河。
我的家乡有一条小河,从我亲人门前静静地流过,
每当我披着月色来到河边,她滋润歌喉和我们一起唱歌。
啊,小河,家乡的河。
喝口清水甜在心窝,胸中盛开理想的花朵。
流吧流吧,家乡的小河。
2.2
美女葛军也唱过一个《家乡的小河》,作词李祥昆是江西的一位业余词人,林向义毕业于哈尔滨艺术学院音乐系,在江西南昌歌曲刊物《心声》工作。葛军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已经不在江西工作,但还是要唱唱家乡的原创。从歌词看,这条小河应该是在南方。
家乡的小河
家乡的小河清悠悠,一湾碧水绕绿洲,
红鲤跃清波,白鹅水上游,
朵朵彩霞江上落,歌逐浪花风推舟,
十里小河美如画,处处风光秀。
家乡的小河清悠悠,两岸花香笑语稠,
春风暖人心,春水胜美酒,
醉得五谷闹金秋,金涛银浪顺水流,
十里小河歌不断,处处唱丰收。
“小河”的意象
“河流”是一个常见的文学意象。王立先生曾说“作为客观实体,流水最为直观、切近和形象地体现了事物运作递进的单维性与连续性,因而流水每每被中国古人用来联想与表现时间、机缘、功业乃至年华、生命的不可复返性,使人在怀古自伤中,生发出对生命、爱情、事业等价值追求及其不如意的无限感叹。”
古今中外的文人用“河流”寄予情感的文学作品太多了,歌曲也不少。大河、江流的歌曲过去本公众号聊过几支,还有“小河”情境的歌——《小河淌水》,那曲清亮月色之下、小河边上悠悠的歌音,优美至极。
当怀乡的情感与流水的形象结合,河流的涌动牵动人们对岁月积淀和华年消逝的感慨,回望过去观照当下,有比较生动的传承延续。上面列出来的歌曲只是根据歌名来推荐的,还有一些歌曲其实也有“家门前”的“(小)河”的场景,限于篇幅,就不一一摆到这里了。已经放上来的歌曲哪些“好听”,个体体验有太多差别,读者们可以留言说说你的心仪。
部分插图来自weibo.com,博主见右下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