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辉华专栏】工厂“触电”记

“党在我心中”特刊征稿启事

工厂“触电”记

作者:万辉华

(一)

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一个冬日,我所在的工厂迎来了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的导演、摄影人员,名曰拍摄芦苇与造纸上“新闻简报”,即电影开场前所放的加映。
这对于我所在的造纸厂,是一件大事。拍摄现场,一半在芦苇场,一半在造纸车间。我没有参与,大抵是已经拍摄完成,导演提出想看看岳阳楼。厂长听了,这正好可以尽地主之谊,便安排厂宣传部负责接待。我正任宣传专干,部长便叫我陪同,厂办派出专车,这样,我们都裹着大衣,在灰蒙蒙、朔风凛冽的岳阳楼,爬上爬下,还在栏杆边远眺洞庭湖,这湖水似乎凝冻住了,没有一点波澜……
导演的名字我忘了,他提出,想去鲁肃墓看看。我知道鲁肃墓在3517工厂,离岳阳楼公园很近,可就是从没有去看过。不要紧,可以问嘛。于是,我们一行坐上面包车,开到3517工厂家属区,在一条小巷子里遇上一个老者,问鲁肃墓怎么走?他指了指,说再转几个弯,就到了。
在鲁肃墓前,导演对着这块铁青的石碑,久久凝视。过了片刻,示意我过去,与我合影,又叫摄影师为我单独照了一张。我的影集里,还有一张似乎眉头不展,心事郁结的照片。难道历史的千年沉重如磁场般强大感人。

   (二)

1987年深秋,芦苇黄了。
我随工厂工会电影放映员,还有工会干事,乘着工厂芦苇科公务船去沅江、汉寿等地慰问伐苇工人。
船从莲花塘码头出发,这是我第一次远行去看洞庭湖,心情格外激动。放映员张老头,50出头,一坐下就打瞌睡,发出沉重的鼾声。
我则带着记者的职业好奇,船舱上下都走了一遍,有时,看船长掌控着舵,有时看水手拖船板,有时则望着对岸的芦苇荡出神。对岸是湖北监利,一望无垠的芦苇,金黄金黄的,一派丰收的景象。
晚上,我们的船在沅江挖口子码头停下,这是岳阳造纸厂一个芦苇中转站,建了几栋简易的砖瓦房子,民工、管理人员大约有20多人。
是夜,我们在食堂吃饭,照例要喝白酒,我当时还不善喝酒,经不住芦苇场负责人的劝,他们奉承我是记者、文人,李白斗酒诗百篇,喝上一杯酒,少不了什么!
我那时年轻气盛,经不住这般的劝,便一口干掉了一杯德山大曲,感到肚子里烧得发疼,我当即到外面去呕,把酒呕吐出来了。进了饭桌,我又喝了一杯红酒,回敬对方。
这顿饭后,我的双颊发红,酒气似乎缠着自己浑身无力。这晚上的电影,在露天的芦苇场开演,除了我没去,民工、管理人员,连发筹码的女工,都兴致颇高地去看电影,一阵阵的喧哗不停地传来,我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是夜,老张头放毕电影来睡觉,我口干却醒了,起床喝了茶,再却睡不着了,一夜闻着张老头的鼾声到了东方发白。
第二天,我们的公务船到了东湖脑,后来又到了东南湖、万紫湖。每到一处,都要吃饭喝酒,放电影。我再不敢喝酒,宁愿坐在民工中间,闻着他们一身的汗气,也有发筹女的花露水的香气,忍着蚊子的叮咬,看了一遍又一遍重复的电影。
晚上,为逃避张老头的鼾声,我主动提出睡到船上,与守船的船员作伴,没有了鼾声,可以听听湖水击拍岸堤的声音,在这种呼啦呼啦声中沉入梦乡。

(三)

90年代,一些作家由小说、戏剧创作转向创作电影剧本,即“触电”现象,据说,稿费比小说、戏剧创作丰厚,可是,他们的作品拍成电影后,电影制片厂却要作家们去把拷贝租下来,拿到基层的影院去放映,赚了的钱与他们分成。
这样,我有幸为我市的著名作家翁新华、戏剧家皮少仪牵线到岳阳造纸厂放映他们的作品。
大约是1996年、1997年,翁新华先生的小说《痴虎》改编的同名电影,由潇湘电影制片厂拍摄后,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教育局下文,推荐各大中专学校组织专场放映,因岳阳造纸厂在城陵矶,不在中心城区,它有一所技工学校,几百名学生,正适合收看该影片。
我把翁老师介绍认识了当时的校长,他看了影片招贴,听了翁新华先生的进一步介绍,认为《痴虎》值得介绍给学生观看。
于是,在岳纸俱乐部为技校师生放映了专场二场。随后,在礼堂里,由翁新华老师谈了《痴虎》创作的背景、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当时,师生对作家都很崇拜,能近距离接触难得,都很追星,有许多少男少女,掏出笔记本,请翁老师题问签名,翁老师忙得不亦乐乎。
1998年某日,平江籍戏剧家皮少仪先生在我父母家作客,他问我对工厂俱乐部的负责人熟不熟,我说当然熟。他说,拍摄了一部电影,潇湘制片厂出品的,要求编剧带着拷贝到当地影院放映,才能拿到稿费。我说,皮老师,我帮你找俱乐部联系联系。
回到工厂,我立马找了厂工会办公室主任,也是我的一位老熟人,他当时觉得这片子不是电影公司派发的,怕上面有意见。我说,皮老师手里有市文化局同意放映的文件。他说,没问题,我这儿只收一点成本费,也即电费、场租费。于是,皮少仪老师带着他的助手来到了城陵矶,我安排他到三江口的一家吃鱼的店子,饱食了长江的鱼,看了三江口洞庭湖、长江汇合的自然景观。
这部我不记得名字的影片,在工厂俱乐部连放了三场,组织车间专场,工会发动员工来观看。皮老师大约挣了1000多元钱。
从此,与他成了忘年交的文友。他介绍将我的散文集《书生情怀》在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一部电影的放映,促成了一本散文集的出版,这也是一段佳话,从未与他人道及过。写着此文,也是对八十、九十年代那段青葱岁月的怀念吧!
作者简介
万辉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协会员,湖南诗歌学会会员, 湖南岳阳市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湖南 岳阳晚报副总编辑。在《文艺报》《大家》《作品与争鸣》等中央省级报刊发表散文、随笔、文学评论200多篇,出版《书生情怀》《心灵一片风景》《四月物象》文学作品集三部,作品多次曾获湖南省作协、湖南省记协奖。

图片:网络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卢宗仁专辑         万辉华专辑     蒋正亚专辑

彭定华专辑          吴标华专辑      易石秋专辑

陈有红专辑         谭伟辉专辑       黄志中专辑

谭湘岳专辑         沈保玲专辑       史建国专辑

朱素青专辑         杨英专辑           柳平国专辑

许光辉专辑         杨辉专辑          弘毅学子专辑

方绪南专辑         龚春林专辑孙美堂专辑

万志勇专辑         甘桂柳专辑      官松源专辑

熊英专辑             刘正年专辑       罗夏龙专辑

秋暖跃马合辑      魏晓晖专辑       方良专辑

何志贤专辑        吴穷专辑             严树林专辑

何贵专辑            夏四文专辑         逸仙散文专评

高三九专辑         赵光专辑

(专辑持续更新,欢迎作者入驻)

(0)

相关推荐

  • 母亲节献礼||平生爱才女

    凌晨4:30,我突然醒来,突然莫名其妙的有些难过,有些伤感,有些不知所措,旁边英子的鼾声很大,她真的累了,而我真的醒了.我轻轻的碰了碰她的身体,她的鼾声就没有了,可是没有多长时间,她的鼾声又起来了. ...

  • 【万辉华专栏】乡下观影记

    "党在我心中"特刊征稿启事 乡下观影记 作者:万辉华 离开故乡才15岁,还是一个少年郎.乡下看电影,也就是50年前的事了. 时间是一把杀猪刀.某诗人的感喟,不无道理.我近花甲了,一 ...

  • 【万辉华专栏】影评写作记

    "党在我心中"特刊征稿启事 影评写作记 作者:万辉华 2004年3月我调入<洞庭之声>报后,因这张广播电视报开设了娱乐专版,需要大量的包括影视评论在内的娱乐评论,尽管我 ...

  • 【万辉华专栏】书友五记

    书 友 五 记 作者:万辉华 余三定老师 在美丽的南湖边上,一个叫畔湖村的地方,坐落着余三定先生的南湖藏书楼. 近几年,我或参加作品研讨会,或陪同书友参观,经常造访南湖藏书楼.余老师总是把最新出版的著 ...

  • 【万辉华专栏】鱼与酒

    "党在我心中"特刊征稿启事    鱼与酒    作者:万辉华 <一> 在米人鱼庭 邂逅平江的鱼 邂逅铁山的鱼 白玉盘里一青螺 在米人鱼庭 遇上土猪肉马齿苋红薯藤 它们互 ...

  • 【万辉华专栏】甑之舞(外一首)

    "党在我心中"特刊征稿启事 甑之舞(外一首) 作者:万辉华 甑如宝塔凌空于锅之上 白云缠绵 老聃的丹炉也不过如此 它在灶火下  沸腾火山的 炽热   喷射出氤氲的香 释放出糯软的精 ...

  • 【万辉华专栏】顾颉刚的苦闷

    顾颉刚的苦闷 作者:万辉华 抗战胜利后,历史学家顾颉刚未北上到大学执教,而是选择在上海办书店,经营出版业,俨然一个穿长衫的CEO,文章没有当初频频见诸报刊了,居家过日子还算小康. 1949年政权易鼎后 ...

  • 【万辉华专栏】​忆表叔

    忆表叔 作者:万辉华 我表叔漆煌辉,过世时才68岁. 从患肺癌到离世不到两年,作为一个从医近40年的医务工作者,却过早地离开亲人与大地,毕竟是遗憾. 他出生于岳阳县月田镇半洞村.我孩提时常常去半洞村, ...

  • 【万辉华专栏】篾匠友元伯

    篾匠友元伯 作者:万辉华 我村里的篾匠较多,要说手艺最棒,生意做得最大的还是数友元伯. 他住在百年老屋的西边,紧邻盲人石团哥,住万能老师的隔壁.家里有天井两个,几间房子里还有亮瓦,只不过,太阳光射下来 ...

  • 【万辉华专栏】梁漱溟的儒佛人生

    独 家 梁漱溟的儒佛人生 读<梁漱溟日记> 作者:万辉华 上世纪90年代,梁漱溟先生逝世后,媒体纷纷称他为"最后一个儒家."当时,似乎觉得恰如其分.近读<梁漱溟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