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讲了一个知识点,竟被很多人怼了,到底谁的问题?

侃哥的第 1463 次原创
跟大家说个事儿。
昨天我在某音上发了个短视频,分享了一个我观察到的知识盲区,结果您猜怎么着,被很多人怼了。
当然,这条视频我同时也发了视频号,请公众号的读者们也先看一下:
我最近重温了《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观察到了一个发音点,就是当 close 作动词时,尾音是清辅音/s/;当 close 作形容词和副词是,尾音发浊辅音/z/,如:
Close the door(关门)里的 close 是动词,故发/kloʊz/。
而 That was close(好险啊),或者 We live close to each other.(我们住得很近),前面的 close 是形容词,后面的 close 是副词,尾音均发清辅音,念成 /kloʊs/。
这个点对于我这个教了十多年的英语老师而言,确实是个盲区,所以我做了条视频,算是做个记录,给自己提个醒,也顺便分享给同样没有注意过这个发音点的朋友们。
But,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我花了1个小时制作的这条还算走心的视频,我认为干货满满、诚意满满的这条视频,评论区收货了各种“冷嘲热讽”和“奚落”。
大家看看:
很多人说“这太小儿科了”、“这个都不会”、“这是初高中的知识点,你才知道啊”、“作为一个英语老师,不应该啊”、“这个点很浅显啊”。
看到这些充斥着“优越感”满满的评论,我一开始真有点气不打一处来。
可后来我慢慢想通了,平复了一下心情,老师教会了他们知识点,但可惜没教会他们同理心,何必跟他们计较。
尽管还有人写评论支持我,但字里行间也是充满对这个知识点的鄙视:
我就纳了闷了,一个英语博主怎么就不能分享个“浅显”的知识点?还特么需要上升到“勇气”的高度?
我只是分享了一个我自己的知识盲区而已,什么勇不勇气的,哪有那么严重?

我思考了一下,大家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可能因为对“盲区”这个概念存在一些误解。
“盲区”的英文是 blind spot,原始含义是“视线盲区”,比如:
It can be very dangerous if there's a vehicle in your blind spot.
如果车辆出现在盲区,将是十分危险的。
blind spot 也常常比喻一个人的“知识盲区”或“薄弱环节”,造句:
I am pretty good at English, but I have a blind spot where spelling is concerned.
我英语学得不错,但在拼写方面有比较薄弱。
我们都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擅长和不擅长,即便在擅长的领域,可能也会出现 blind spot。
我是一个教了13年的英语老师,但我承认英语对我来说仍如浩瀚宇宙,存在很多我不了解的地方。
所以我对英语的态度一直都是“never too old to learn”(活到老、学到老),立志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life-longer lerner),这一点相信大家能从我持续分享英语文章的死磕精神中看出来。
英语中还有一句谚语:
an empty barrel makes the most noise
空桶声最响。
这句话的意思是,装满水的桶,你去敲它,不会发出声音;而一只空桶,简直可以当鼓去敲了。
懂,也无需显摆,除了会凸显愚蠢的优越感之外,一无是处。做个出色的倾听者,换位思考,会让你收获更多。
最后抱歉一下,因为平时一直在分享各类英语知识点,很少跟大家说心里话,今天这篇是有感而发,如有冒犯,多多包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