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另说
郑朝晖
一说起教师,几乎所有人都会想起韩昌黎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几乎成为千百年来关于教师的“标准答案”了。不过,最近我一直在想,我们有没有可能对于“教师”有另一种理解呢?
从我们现在对“传道受业解惑”的理解来看,其所体现的是典型的“教师中心”的观点。你看,无论是“传”“授”还是“解”,主语都是教师,似乎教师掌管着安放世界全部秘密的密室的钥匙似的。但事实是,面对今天的世界,我们和孩子们一样困惑。所以,有时候,我们不得不问自己,我们这个职业的专业性究竟在哪里?
最早的观点,我们是专业教师,所以我们教的是专业。比如,语文教师的专业性就是懂语文,数学教师就是懂数学。后来,开始倡导转变教学观念,要以学习为中心,所以,我们又强调语文教师的专业性就是会“教语文”,数学教师的专业性就是会“教数学”。但是最终,我们既不敢说自己就是语文专家,也不敢(或者说更不敢)说自己是“教语文”的专家。原因也很简单,认真想想,你就会发现,我们对于学习如何发生这件事情真的所知有限,即便我们知道一些,也是真伪莫辨。这样推演下去,是不是让我们感到非常沮丧啊?是不是让我们对于自己的职业产生很多的怀疑啊?
事实上,教学这件事情真的在发生着变革。这样的变革是从两个维度展开的。一个维度是教学的内容:现在大家都喜欢说“认知迭代”,因为在这个时代,很多我们曾经以为“万世不易”的认知正在发生着不知不觉的变化,价值重估成为我们今天的常态。所以,学习与其说是学“认知”(具体的认识和知识,cognition),还不如说是学“认知(cognize)”。第二个维度就是学的方式的变化。“阿尔法狗”和“阿尔法零”的学习效率都是匪夷所思的,它们用了不同的学习逻辑,达到了我们人脑似乎无法企及的学习成效。人工智能似乎还是一个“狼来了”的语言,但是“算法”对于世界的支配作用却已经逐步显现出来。现在的问题是,面对这样的变化,我们教师究竟能够教学生认知还是教学生学习呢?
所以,我们或许应该换一个思路来认识“教师何为”这个问题。
说教师之前,我们先来说说一个现在在互联网时代叱咤风云的“大咖”马云。很多人都在探讨马云成功的秘诀。马云的成功,说实话也是一种认知的成功,当别人以为商人就是要卖出商品以赢得利润的时候,马云想的是通过“建立关联”来赢利。他成功将卖家和买家关联起来,他成功地把你我的闲钱关联起来。他深刻地认识到互联网商业时代“互联”的本质,正是因为他的这种“互联”地思维,帮助他建立了一个庞大的“阿里帝国”。
再看看我们今天的学习,既然我们关注认知,既然我们无法直接“教会”学生学习,那么我们能不能也从认知的本质入手思考问题呢?认知的本质,不就是“关联”吗?将现象与本质联系起来,将已有的认知与新的感受关联起来,将彼此的认知关联起来……那么,我们教师的功能能不能也从端定架子一定要教别人一点东西,变成“为形成新的认知建立关联”呢?--有时候我们改变一下对于一个职业的认知,或许会为这个职业开辟出一个全新的空间呢。
搭建平台,促成关联,催生自学习,或许应该成为教师的主要职能。
首先,自学能力才是今后适应社会发展的最关键能力,随着“认知迭代”的不断加速,我们谁也无法以一种先知先觉的姿态去“传道受业”,几乎所有人都在这样一个彼此关联、彼此影响的复杂世界里摸索前行,因此,拥有自学习能力,就成为拥有适应社会环境并谋求新的发展的能力的基础和前提。而我们教师的首要职责也就成了培养学生自学习的能力。其次,自学习是一种关键能力,而不是知识,它只有通过个体的“自觉”才能形成,所以,不是传授,而是体验与反思,才是获得这样的能力的主要途径,所以,如何为学习者提供体验和反思的情景、框架、环境,就是教师应该思考与实践的主要内容。第三,教师不再是一个单向的输出者,教师的自学能力也应该在这样的平台上得到提升与发展,也就是说,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成长的过程。更进一步说,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真正获得属于自身职业的幸福感与崇高感。
前几天,大家坐在一起讨论人工智能时代那些纸也会被淘汰。大家一致认为,教师这个职业是不会被淘汰的。我并没有大家那么有信心。我想,如果我们还是固守着传道受业解惑的千年不变标准答案的话,我们这个职业也是会被淘汰的。新的时代即将来临的时候,希望我们大家能够对于自己的职业产生一点新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