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人】何一民:陈寿开创范式著三国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何一民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南充市西山万卷楼陈寿铜像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甘肃省天水市的诸葛亮雕像
您的研究方向是中国城市发展概论、中国近代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中国近代史方面,又是什么机缘巧合研究陈寿?
此次写作文稿,侧重写陈寿哪方面?从哪个角度切入?
我没有太过于学术性,主要是基于大众传播角度写,希望让更多人了解陈寿这个人。
您研究陈寿,对他印象最深刻的点在哪里?
首先,陈寿聪明智慧、学富五车,很有学问。许多经典名句都出自《三国志》,比如说:“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等。他描写的历史人物可能没有《史记》那么生动,但他简约干净的风格,可谓文简而事丰。
其次,他治学严谨。我们要真正了解三国历史,都要查阅《三国志》。作为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这本书的地位不言而喻。可见,陈寿写的《三国志》确实是经受住了历史考证。
第三,陈寿很有个性。蜀汉时期,诸葛亮去世之后,黄皓专政,蜀汉大臣都巴结他,唯独陈寿绝不。他宁肯受冷落,也不巴结别人升官,是一个很有骨气、底线的人。他的品质、特点,代表古代知识分子的刚正不阿。
多数人看陈寿,只道“陈寿《三国志》,创新体例”,他有没有比较鲜活真实的一面?
历史上有关陈寿的资料特别少。鲜活的内容一般都在野史,我们不能随意采用。
有一种说法,说陈寿“书中时有曲笔,多所回护”,特别是对诸葛亮。您在研究过程中怎么看?
如果仔细研究阅读陈寿的作品,就能发现这就是对他的误会。陈寿对诸葛亮更多的是赞扬。当时陈寿父亲在马谡手下做官,因为街亭失守受到诸葛亮惩罚,但陈寿没有记仇,研读《三国志·诸葛亮传》,可以发现他非常肯定诸葛亮这个人。“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
陈寿《进表》一文中也写道:“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由此可见,陈寿是担得起一代良史称号的。
陈寿为什么要写《三国志》?
中国的文化传统就是重视历史、重视修史,陈寿很好地继承了这一传统。而且,陈寿的老师谯周本身也研究史学,他势必受到老师影响。古代知识分子要施展抱负、流芳千古,可能就要寄托于文学作品之上。像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每一个朝代,其文化都有一定的特征。陈寿那个时代,三国时期风云变幻,有许多人和事都值得被记录。所以写史,也有一定的时代原因。
陈寿写作《三国志》在当时有多大的影响力?
他还有其他作品,但是流传比较少。古代文化传播不像现在,古代比较闭塞,不是好东西根本流传不下来。陈寿那个时候主要靠手抄,不像现在印刷这么方便。从另一方面来说,好东西就是传播迅速,有个成语叫“洛阳纸贵”,形容《三国志》就非常恰当。可见《三国志》的影响力多大。
当时陈寿写作《三国志》面临哪些困难?
陈寿被评选为四川历史名人有哪些积极意义?
第二,他治学严谨。就像之前所说,他对诸葛亮的着墨,可以看出他有史学家的风范。他考察史料、沉下心做事,非常值得当代人学习。
第三,做人有原则。陈寿是一个非常有底线的人。不管别人怎么巴结宦官黄皓,陈寿就是不为所动。他没有为一己私利讨好别人、丢掉自己的人格。古人强调气节,做学先做人。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重要内容。
第四,他格局大。民族多元融合形成了古蜀人开放的性格,陈寿就是其中的典型。他思维活跃、开放包容,并不是说自己是蜀人就只写蜀国。相反,他是囊括当时3个政权,写了《三国志》。这也体现了蜀地文人开放包容的品格。
陈寿被评选为四川历史名人后,怎么继续挖掘其特色、亮点?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何一民,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所长、教授,学术专长为中国城市史、中国近现代史、区域文化史。代表作有《中国城市通史》等。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历史文化名人】“并迁双固”——陈寿与“前四史”之《三国志》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