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贫穷的记忆
贫穷的记忆
在生命的征程中,经历悠悠岁月的渲染,总有些抹不掉的记忆,令人心酸,使人成长——题记。
中午吃饭时,餐桌有一盘色香味俱全的酱汁鲤鱼,六七个人围坐在一起,却不见有人动筷。问及原因,有人说不喜欢吃鱼;有人说不吃淡水鱼,觉得有般土腥味。他们轻描淡写的话语,让我不禁心生感慨:“生长在繁华城市里的‘95后’,被丰裕的物质生活撑得过饱,从未吃过苦、挨过饿,哪里见过真正的垂涎欲滴的模样,懂得食不果腹的心酸。”
作为“90后”,与“95后”是同时代的人,说这样的话,不免让人觉得有些清高、矫情。其实不然。人的经历不同,想的东西就会不同,对人的影响也会不同。我出生在皖南的偏远山村,成长过程中,对贫穷和物质匮乏所带来的苦与痛,泪与恨,有深刻记忆:三间简陋尚未封顶的平房,家徒四壁,一贫如洗。那年大姐八岁,二姐六岁,我三岁,食不果腹、衣衫褴褛的生活状态,迫使父母狠心丢下我们外出务工,以求抚养我们姐弟仨长大。父母背井离乡,除了忍受离别与思念之苦,还有除去生活费,额外以一年五百块钱的报酬支付给爷奶作为我们姐弟仨的“看护费”。
在一次与母亲谈心中,她依然用带有愧疚和伤感的语言告诉我,那时她离家不过三五个月,因思念我们姐弟仨,奔波大半天回到家,却被只有三岁半的我,挡在家门口,捡起石头砸她,用不知在哪里学来的话责备她说“你要钱不要人”,让她站在尚未封顶的家门口,望着自己熟悉又陌生的孩子,泪水滂沱,泣不成声。
生活在城市与我同时代的人,童年时期,大多数都是在父母的怀抱里,爷奶的宠溺中长大,其实与我同村的小伙伴也大多如此。而我是在大姐背上长大的。我吃过左邻右舍赠予的稀粥,因饥饿挖吃过生芦苇根;穿衣带帽是“新老大、旧老二、破破烂烂到老三”。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曾因捡食邻居家吃剩下扔出略带瓤的西瓜皮,被要强的母亲看见后一顿痛打。打在我身,疼在娘心,在那个家徒四壁、温饱问题难以保证的时候,满足不了孩子的腹欲,除了羞愧自责,宣泄内心的苦闷,还能有什么好的解决方式呢?在她眼里,孩子终归是孩子,他只是馋啊!稚嫩的脸颊、纯洁的内心和幼小的心灵,尚不知什么叫羞耻,更不懂什么是“贫者不食嗟来之食”的骨气和尊严。我看过年关将近,年货尚无着落,父母低三下四向邻居借一百块过年的窘迫,还听过堂伯对父亲说“就你那穷酸相”的冷嘲热讽、邻居对母亲“有身不卖,穷死活该”的恶语相向……关于贫穷的记忆,和生活在山里的人没什么不同,只是有些痛与泪,是作为其他“90后”无法体会和想象的。
现如今社会在快速发展,经济在高速增长,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间的矛盾。但是在绝大数地区,温饱问题早已解决。在鳞次栉比、高楼林立的城市里,每逢休息日,各大餐馆酒楼,几乎家家爆满,除了部分好友、同学聚会,还有另一种景象,三代,甚至是四代同桌:中年人掺着父母、携子抱孙而来。此时的餐馆酒楼,是朋友聚会休闲的场所,也是家庭的沙龙。餐桌上的美味佳肴,酒水汤羹多不胜数,参差不齐,从满头银发的老者容貌上,可以看出沧桑岁月留下的痕迹,从他们的谈笑间,可以感受到他们此时的幸福生活。面对这温馨的画面,我在想,是不是因为曾经有过艰辛、贫穷、困苦的深刻记忆,才让中年人十分感恩父母的抚育,因而更加懂得他们,疼借他们?而那些昂首阔步走进豪华公寓、从头到脚穿戴名牌、坐着豪华轿车和飞机到处游玩,生活在最前沿的大都市,沐浴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春风和福利,从体验过贫穷和困苦的“90后”“00后”,到了中年时期,会不会以同样的方式来疼借他们的父母?还是会呈现出“被丰裕的物质生活撑得过饱”产生的冷漠状态?会不会把温和是最深情的陪伴当作是一种矫情,一种毫无意义的无聊?
惬意的生活容易被遗忘,贫困的日子却难以忘记。很多在农村生活过的人的记忆中,难以忘记的,是有营养的田地、疏浚的清河和翠绿的山林:有人会记得为了解馋去偷长在地里的甘蔗和田里的孛荠;有人也记得因饥饿去偷地里尚未成熟的地瓜和土豆:有人还记得了开荤在春寒料峭时分,下塘去摸带有土腥味的淡水鱼;还有人记得因精神生活匮乏,去林里抓水蛇、掏鸟蛋,去山上追野兔、逮野鸡寻找欢乐。我是地地道道从农村里走出来的长大了的人,这些只有农村才有的生活我都经历过。虽说人是在遗忘中前行,但是在生命的征程中,经历悠悠岁月的渲染,总有些抹不掉的记忆,令人心酸,使人成长。年龄越长记忆却越深刻,正如年纪越大越能体会父母的艰辛和不易一样。贫穷的记忆,在时过境迁以后,像黑白胶片一样,能产生一种弥漫朦胧的美感,继而转化为辛酸而甘甜的回忆。
时间如沙漏般在不经意间流逝,有时闭目冥想,村庄里的一人一景、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历历在目。我知道,曾经生活过的那片沃土,踏过的山土田地,见过的飞禽走兽和花虫草木,都成了我的精神养分,捆绑着我记忆深处和情感中的每一根神经。
蹉陀岁月,困苦的生活经历,是我难得的精神养分。生活在最前沿的大都市里年龄相仿的人,会如何回忆自己的年少时光?会不会除了只有“被丰裕的物质生活撑得过饱”的优越感,再也想不起任何比无聊更无聊的无聊呢?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海银同志,安徽庐江人,是一位正经的”佛系“兼”腊肉“的90后文艺青年,爱好文学和音乐,多篇文章刊发于网络文学媒体。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公众号 hyd19671125
微信号 hyd196711
邮箱183074113@qq.com
征 稿
征稿要求: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内。必须原创,必须首发,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10天内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转投其它自媒体。文责自负。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作者简介及照片。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2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