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琐忆(8)少小未识运河美 ||章永海
曾记得,母亲牵着我的小手,挎着一篮子刚洗过的衣服到河边去汰。母亲时而在河边跳板上抡起捶衣棍扑嗤扑嗤捶打,时而扬起衣服在河水里反复抖动、漂洗。而我则在河边尽情地玩耍。最感兴趣的是观看对岸(北岸,逆流西上的船只多是沿运河北岸由纤夫拉纤而上)纤夫(妇)(那时候多是一家一户经营的船运业务,吨位也不大,下岸拉纤的不仅有男人,还有女人。在船上掌舵的多是老人或近成年的孩子)吭唷吭唷的弓身拉纤的样子。男人们光着上身,脚穿草鞋,女人们衣着虽然破旧却也相对整齐。有时候逢到下雨,他们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斜背纤板,打着号子步履稳健而费力地前行,那份辛劳不是常人所能体会到的!至于顺流而下东行的船只,则多是沿南岸而行,靠撑篙、摇橹並借水的流速前進。每当遇到顺风的时候,船家扯起风帆,只要掌好舵,顺风顺水,船行似箭,真是两岸风景刷刷退,唯见舟船破浪行!西上东下的无数船只,拉纤撑篙掌舵扬帆的弄船人,绘就了里运河一幅幅美丽的画图!
儿时的里运河还有一道忘不了的风景:摆渡。那时候,里运河上桥很少,记忆中除清江大闸就是木质的北门桥。中间的水门桥是解放后1959年才修的。两岸行人过河大多靠摆渡,所以那时候里运河上摆渡比较多,间隔一里多二里左右就有一处摆渡。我印象比较深的有两处,一处在后来的浦楼酱醋厂附近,也就是所谓的水渡口。该处渡船比较大,两岸渡口码头是砖石砌的,比较好。跳板也宽厚结实。还有一处在现在的清隆桥附近,这家摆渡的主人姓阮,人们都叫它阮家摆渡,船比较小。记得在龙江小学上学的时候,班里有两个里运河北的学生。男同学叫韩国祥(毕业后考取清中,同年与我考取淮阴师范,曾任机场初小校长),机场大队人。女同学叫王秀英,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山阳初小校长王均崙的小女儿。他们两人每天来龙江小学上学,要往返两个来回,均需坐阮家摆渡。王秀英胆小,经常遇到和韩国祥同乘摆渡,韩国祥立于小船中舱,双脚分立舱底左右,使劲㨪动,王秀英往往被吓得尖叫甚至被吓哭。到了学校韩国祥还要在同学们面前叽笑王秀英是个胆小鬼,二人追逐打闹几成班级一景。我对阮家摆渡印象深刻,还缘于我工作后的最初三、四年。因为工作在钵池乡景会中心小学,每到周六下班后都要骑车顺着机场路到里运河边乘阮家摆渡回家,第二天下午再乘摆渡原路返回学校。直到1967年结婚有了孩子,乘摆渡回家的次数才逐渐少了些。因为摆渡船小,坐在船上晃晃悠悠,着实有些让人害怕。我很佩服阮家摆渡人:那时运河水流还是比较湍急的,篙撑渡船离岸后靠双桨划水,小船一边向对岸前进,一边向下游漂游,直到过了河中央再一边前進一边逆流而上,最后到达渡口码头,船行轨迹形如一个大大的圆弧。行进中还时常遇到一些过往的大船需要避让。这一切,摆渡人操作起来却是那样的娴熟,真的令人佩服。
我实在不能理解为什么不能把绞关铜塑放在它历史上原来的地方,同时配以文字说明,还历史的一个真实。),才能把船只拉到大闸西边继续前進。
作者简介
章永海,男,汉族,1941年8月出生,淮安清江浦区人。1962年毕业于淮阴师范学校,从事小学教育工作40年(期间曾任教初高中语文数学5年)。1978年起任淮安市永宁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直至2001年退休。退休后被聘任清河法院行风监督员,永宁小学、清河实验小学关工委常务副主任,2015年因身体原因(耳聋)请辞。
▼▼▼
儿时琐忆(7)广惠寺和广惠初级小学
儿时琐忆(6)与牛为伴学农活
儿时琐忆(5)小滿三日
儿时琐忆(4)勤劳善良,封建保守
儿时琐忆(3)亦粮亦蔬,自给自足
儿时琐忆(2)农家肥
儿时琐忆(1)粪窝子
运河文韵
采春的希望
撷秋的欢喜
捡运河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