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散结法在甲状腺肿大中的应用

刘喜明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甲状腺肿大是甲状腺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初起以颈部出现肿物,可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为主要特征,病程日久则质地较硬或可扪及节结,严重时可出现烦热,易出汗,心悸,失眠,多食易饥,眼球突出,手指颤抖,面部烘热等明显的阴虚火旺的症状。常见于地方性甲状腺肿、结节性甲肿、散发性甲状腺肿、高碘性甲状腺肿等疾病,属于中医的瘿病或瘿瘤范畴。
  一、局部化痰散结与整体辨证论治相结合
  临床常根据肿大的程度、性质选用各种化痰散结药物,用化痰散结法治疗取“结者散之,留者攻之”之意。常用药物有海藻、昆布、黄药子、生牡蛎、海浮石、夏枯草、玄参、丹皮、白僵蚕、连翘、贝母、炮山甲、鳖甲、三棱、莪术、白芥子、猫爪草等。弥漫性肿大多为气滞痰凝,常配用柴胡、槟榔、青皮、香附、陈皮、木香、橘叶等舒肝理气药物。结节性肿大多由痰瘀互结引起,可加丹参、当归、莪术、三棱、生蒲黄、炒五灵子等以活血散结。而对伴有全身症状的又应辨证治疗。如由于痰气郁久,化火伤阴,引起心阴亏虚,心火亢盛,症见烦热、心悸、失眠、多汗、舌红者,加五味子、麦冬、丹参、生地、酸枣仁、夜交藤等养心安神;见急躁易怒,眼球突出、手指颤抖等肝火偏亢、风阳内盛者,可加龙胆草、丹皮、栀子、白蒺藜、石决明、钩藤、白芍清肝泻火,平肝熄风;胃热亢盛,多食易饥者可加石膏、知母清泄胃热;病久正气耗伤,经血不足,出现消瘦乏力,经少经闭可酌加黄芪、党参、当归、熟地、枸杞子滋养经血等。
  二、治标与治本相结合
  甲状腺肿大为本虚标实之症,要标本兼治。虚主要指阴阳气血亏虚,以气阴两虚为主,与肝、心、脾、肾有关,为病本;实主要指标实,即气郁、痰凝、血瘀,为病标。在治标的同时,始终不忘治本。由于病情的发展,部分病人会出现倦怠乏力、纳差食少等脾胃气虚的症状。因此临床上在理气化痰、活血消瘿、软坚散结的同时,要注意益气滋阴,同时阴虚证必须分清心、肝、肾之虚,选用针对性的养阴药,如心阴虚加酸枣仁、柏子仁、麦冬、天冬、生地等;肝阴虚可用白芍、沙参、枸杞子等;肾阴虚见耳鸣、腰膝酸软者加熟地、龟板、山萸肉、山药、女贞子、桑葚子等;脾胃气虚出现脾胃运化失调者,可加用白术、山药、茯苓健脾益气。
  三、药物性质需明辨
  化痰散结药物根据药性分为三类。寒性:海藻、海带、昆布、玄参、丹皮、贝母、连翘、炮山甲、黄药子、山慈菇、海浮石、海蛤壳、鳖甲牡蛎、、龟版、常山等。温性:巴豆、白芥子、半夏、制南星、猫爪草、川乌、莪朮等。平性:三棱、白僵蚕、瓦楞子等。根据是否含碘分为两类:海藻、海带、昆布等含碘类。对于含碘中药治疗甲状腺肿大古人多有论述。如《本草纲目》中记载:“海藻,咸能润下,寒能泄热引水,故能消瘿瘤、结核、阴溃之坚聚……。黄药子,凉血、降火、消瘿、解毒。”《本草经疏》中记载昆布:“咸能软坚,气性润下,寒能除热散结,故主十二种水肿,瘿瘤聚结气,瘘疮”。
  对于这类药物的应用应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及药物的性味分别选用。如甲状腺肿大有热象多选用软坚散结兼有清热作用的夏枯草、玄参、丹皮、连翘、贝母、炮山甲、白僵蚕、山慈菇、海浮石、海蛤壳、牡蛎等;兼有寒湿的宜选用猫爪草、白芥子等;寒热不明显的可选用白僵蚕、瓦楞子等,在临床上灵活应用。
  四、疾病轻重需权衡
  甲状腺弥漫性肿大、柔软、边界不清、光滑而富有弹性属气郁痰凝、或气滞痰凝、气滞痰阻,此时当理气化痰,顺气为先,痰气并之,可选用四逆散合二陈汤加减。甲状腺一侧或两侧肿大,局部突起明显,质地较硬,缺乏弹性,为兼夹血瘀,此时以化痰活血为治,方用消瘰丸合桃红四物汤。甲状腺一侧或两侧肿大,局部突起,质地较硬,单个光滑的多为腺瘤,多个不光滑的多为结节,多个结节,坚硬如石,高低不平的多为肿瘤,多为顽痰痼结,与瘀血相搏,凝聚不散,此时当软坚散结,重用虫类药物,如山甲、僵蚕、鳖甲、海浮石,取“咸能软坚,虫能收剔”之意。对于有死血者可以用破血的药物,如水蛭、三棱、莪术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