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说 | 文史 | 艺术 | 诗词 | 文苑 | 经典 | 诗经
在中国动画片的历史中有一个当之无愧的经典、无法超越的高度,就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61年—1964年制作、万籁鸣、唐澄联合执导的彩色动画片《大闹天宫》,这部片子深刻影响了中国动画的审美,满足了观众对中国风格的想象,乃至被称作为中国动画的镇山之宝。
文:梅立生
赏析/编辑:梁轩诚
《大闹天宫》是中国动画永远绕不开的名字。它为无数人的童年带来了欢乐,片中既神通广大、又顽皮叛逆的孙悟空形象也深入人心。同时,它也深刻的影响了中国动画的审美,满足了观众们对中国风格的想象,是所谓「中国学派」中的代表之作。当我们提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片,第一个浮现的名字总是《大闹天宫》。《大闹天宫》为上下两集,分别完成于1961年和1964年,故事主要根据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前七回改编。参加创作的原画、动画人员共有二三十人,被分为五个组,每组由一个原画、助理和几个动画人员组成。原画创作主要的关键动作,把主要情节按导演的要求画出来,动作从初始到结束的中间的过程要画3到7张,由动画人员协助完成。由于当时没有电脑制作,创作人员全凭手中的一支画笔。一般说,10分钟的动画要画7000到1万张原动画。50分钟的《大闹天宫》上集和70分钟的下集,仅绘制的时间就投入了近两年。《大闹天宫》有两名主创,在当时就已是中国鼎鼎有名的大人物:导演万籁鸣和美术设计张光宇。万籁鸣是中国动画的鼻祖级人物,更被许多人称为「中国动画片之父」。他早在 20 年代就开始从事动画创作,更是与孪生弟弟万古蟾一同导演了全亚洲第一部长篇动画电影《铁扇公主》。美术设计张光宇是中国装饰艺术之父,也是一名漫画家,同时,他还是中国现代艺术的奠基人。将《西游记》拍成动画是万籁鸣毕生的夙愿,但是将原著改编为《大闹天宫》文学剧本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万籁鸣为改编定下了基调:将戏剧矛盾集中表现在孙悟空与以玉帝为首的统治者之间,仅保留与这条故事主线相关的情节,删去与主线无关的部分。通过一系列矛盾冲突,孙悟空的勇敢机智、顽强不屈的性格逐渐成长成熟起来。而视听语言上,万籁鸣也展现了超脱时代的惊人水准——美术电影也是电影,同样需要对电影手法的掌握。
在孙悟空第一次见到玉皇大帝的整场戏中,孙悟空从未和玉帝同框,暗示两者被镜头完全分割出完全不同的世界。而玉帝第一次露面采取了仰拍的镜头,让其显得高大而神秘,观众充分感受到了玉帝作为统治者的威严感。而大闹天宫的结束,全片首次让孙悟空和玉皇大帝同框时,反而却是孙悟空在前景中显得形象高大伟岸,而玉皇大帝却只能从孙悟空的胯下才能看到那渺小的身影。一前一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也在结构上达成完满。在这一刻,人民力量的强大,以及统治者虚张声势的面目,才真正被观众所看清。
孙悟空造型是时任原动画创作组组长的严定宪在张光宇造型设计的基础上修改而成,桃心脸的造型正是由他设计。为美猴王创作原画的是严定宪。据严定宪回忆,张光宇先生画了几个孙悟空造型,都相当不错,但导演万籁鸣还是觉得不太满意,因为张笔下的孙悟空装饰性比较强,不太适合动画来表现。因此导演要求时任原动画创作组组长的严定宪在张光宇造型设计的基础上再重新设计一个孙悟空,这样经过反反复复多次修改,直到导演满意为止,才有了这个熟悉的齐天大圣形象。《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穿着鹅黄色上衣,腰束虎皮短裙,大红的裤子,足下一双黑靴,脖子上还围着一条翠绿的围巾,导演万籁鸣用八个字称赞他“神采奕奕,勇猛矫健”。动画片《大闹天宫》以神话形式反映了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尖锐的冲突与斗争,通过孙悟空闹龙宫、反天庭的故事,比较集中而突出地表现了孙悟空敢做敢当、机智乐观、大胆反抗天威神权的无畏精神和斗争性格。同时也暴露和讽刺了玉帝、龙王、天神天将们的飞扬跋扈、专横残暴和昏庸无能。该片主题鲜明、深刻,基调明朗、昂扬。作为中国动画片的经典影响了几代人,是中国动画史上的丰碑。该片在把握了原著精髓的同时,又能够根据儿童的欣赏心理来进行情节的编排和形象的刻画。因此,整部影片色彩浓重,造型奇异,场面雄伟壮丽,形象特征鲜明,情节跌宕有致,具有独特的艺术色彩,这也是《大闹天宫》堪称中国动画片不朽之作的主要原由。作为中国动画片的经典影响了几代人,是中国动画史上的丰碑。影片《大闹天宫》将孙悟空这一中国式的神话英雄,生动地再现于银幕,影片色彩浓重,造型奇异,场面宏伟,将神佛等在传统造型的基础上做了夸张处理,突出了形象的装饰性和性格的典型性。该片通过独特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使原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得到充分展示。好了,说了这么多,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经典,看片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