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俊 | 辅与成
辅与成
文|赵红俊
但凡事成,必须具有内因,内因得到外力地辅助,才能得到好的效果。内外因素惠给互递后得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可谓相辅相成。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它详细的情节也被称作“扶荆请罪”。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被封了上大夫;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秦王侮辱,赵王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封蔺相如为上卿。
老将廉颇认为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蔺相如只不过是一介文弱书生,只有口舌之功却比他官大,对此心中很是不服,所以屡次对人说:“以后让我见了他,必定会羞辱他。”
蔺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国家大事为重,请病假不上朝,尽量避免和廉颇相见。后来廉颇得知蔺相如此举完全是以国家大事为重,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之后两人合好,开始尽心尽力地辅佐赵王治理国事。
廉颇确实有嫉妒心并且高傲,但是,知错就改,后以国家利益为重;蔺相如勇敢机智,宽容大度,深明大义,也是以国家利益为重,两人终于欢欣和好,成为生死与共的朋友。 这个故事宣扬的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相和,平天下。
事件初发和结果,体现了将与相在治理国家的重要岗位上,是要相互理解、包容、辅助,才能得以共存互惠,而最终方能取得了共同目标的圆满成功。
公元前782年,周幽王昏庸无道,选取绝世美人褒姒为后妃,周幽王生性喜爱沉溺于美色之中。但是褒姒不爱笑,周幽王想尽各种办法只为褒姒千金一笑,于是便点燃烽火台,让诸侯们误以为有敌军入境纷纷赶来。诸侯们得知是把戏后回到封地。如此连续两三次,诸侯不再相信。结果敌军真来突袭,周幽王被杀,褒姒被抓走,西周灭亡。
昏君以求美人一笑的作为,用点燃国家报警的工具,去求取自已得以欢乐的拙劣蠢举,实际也是用拙劣的外力,去成就自己的欲望,虽然也是极力辅助事情圆满所得的举措,但因小而失大,可谓施举悖逆而得到了求取后果不成的惩罚。
《鹬蚌相争》选自《战国策·燕策》,它记载辩士苏代借用民间流传的寓言故事,来说明赵燕相持会给两国都带来祸害,从而阻止了赵国攻打燕国。它告诉人们:在各种纷乱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争持不下,结果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成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取得利益,寓言故事的本情,是说蚌开壳晒太阳,鹬欲食其肉,鹬喙尚及进入蚌壳,蚌壳两扇即合,因双方互不退让,结果“渔人得利”。
不让的结果,满足了第三方的需求,却毁掉了相争者的性命。由此可见,互相包容、退让,是多么的重要,而相互对抗则是多么利令昏晕的作为。
宇宙物理学家霍金因为严重疾病“渐冻症”的困扰,他的一生几乎都被禁锢在轮椅上,到了最后连发声都做不到,只能依靠键盘和电脑来和这个世界交流。
平常人若是遭此不幸,估计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更不要说成长为一名杰出的物理科学家。但是,霍金却做到了。被禁锢在轮椅上的他,拼命学习,努力向命运抗争,逐渐成长为一名杰出的前沿物理学探索者。
其性格的坚韧无催,加上他在科普工作上的贡献,他所得到的尊重和地位配上自己的努力。这种努力和得到的尊重,更能得以如今,乃至未来的世人对科学家的重视和敬仰。其中也能彰显一代科学领域伟人霍金,为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和社会给予他的认可,这种互惠互动也叫辅和成。
世间万物,都需要外力去给以辅助,才能得以自己的成功,如果没有外力去辅助和冲撞,那就谈不上事情的成。当然,也必须有自己的成去接受外力的催辅才能成功。
其中的道理,也有可能不包括地球起初开始运转是接受谁、什么样的外力给于地辅,才能在人类的不知不觉中运行。这个问题只有靠明智的科学家去琢磨、推敲而求得定论。
我认为,天才是原有的,勤奋是后天的。你用原有去辅助后天,一辅就成;你用后天去补原有,往往少见成效,但是还需极力去相辅相成。
图|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