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界 | 孙君梁,丁建,李伟等: 记忆小年

花洲文学

文学的百花洲
关注

记忆·小年

小年,大年

 文|孙君梁

进入腊月,太阳似乎正迅速地北移。“吃了五豆儿,天长一斧头儿。过了腊八,天长一叉把。”  白天长了,也温暖许多。太阳抚摸着万物,站在村头,已闻到熬肉的香味,那是儿时年的味道。今天小年,从今天开始,每天都会扳着手指头过,“二十四磨豆腐,二十五蒸馍篓,……”。童年的年味写满了像春联一样的底色,热烈而又温暖,所有的食欲都在期待里一拥而上。

小黑蛋儿站在村口,等待着爸爸妈妈的归来,爸妈那背包里糖果的甜香仿佛已钻进了他的口中,但他不知道,爸妈今年不回来了,他们跟奶奶说:“妈,不会去过春节能省不少钱哩。”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小孩子叫“留守儿童”,爷爷奶奶成了“空巢老人”,爸爸妈妈走进城里当上了“农民工”。

小年仿佛又是回家的号角,催促人们匆匆地赶回家与家人团聚,在短暂的欢快后再次挥泪踏上通往城市的大巴。

我站在小年的风里,却无法感受儿时阳光的温暖。“春打六九头五九尾。”春天马上就要走来,“七九八九抬头看柳。”  “九九八十一穷人靠墙立,冷是不冷,就是肚子饥。”  儿时春节挂在堂屋中央的那几斤猪肉,成了我们天天期盼过年的唯一理由。

但这若干年之后的年,大块的肉却吃不出儿时肉的香味,也许我们的味蕾已经退化,也许饲料添加剂干扰了我们的味觉。

家乡的年,就在无味的清冷里过了一个又一个,紧锁的大门,满院的杂草静悄悄地记录着冬去春来,雁儿南飞北回。

桂花是无法成为“农民工”的,是真正户口簿上注明的“粮农”,公婆瘫痪,男人外出,她是女人,却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男人。我在家乡的小年徘徊,不远处集镇上喇叭里正播唱着那首《知心话》的歌曲:

孩儿他妈孩儿他妈

孩儿他妈我的那个她

你现在还好吗

这些年我常常不在家

多亏你照顾爹和妈

孩儿他爸我的那个他

你现在在干啥

宝蛋子儿一天天长大

多想听他叫你一声爸

孩儿他爸孩儿他妈

跟着我你受苦啦

看着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

却看不到咱们的家

……

这歌声把本应喜庆的小年唱得满是泪花。小年的太阳有些昏暗,但还是有些暖意。小年,大年,总是与家乡相关,总是与亲人相连,家乡的年无论多么冷清,多么落寞,我们都会在这过年时节涌起更多的思念,更多的期盼……

小年,过年开幕了!

 文|丁建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春节的开始与伏笔,主要习俗和活动大家可以百度,不用我废话。

但是进入过年的节奏,一切突然松弛下来了,4000多年的过年传承犹如文化血脉植入人们的观念中,忙碌的节奏戛然而止,空气中弥漫着吉祥喜庆的气氛,焦虑的心情也慢慢平静下来。

今年的小年不同寻常,母亲随妹子,妹夫去广东外省工作地了,要好的朋友也携家去越南旅游了,儿子及儿媳仍在郑州工作,传统节日 也与时俱进,更新换代,在外地过年已变得寻常,往年紧张忙碌的置办年货,打扫整理已变成了订餐订菜,保洁人员也提前下单帮你整理来不及收拾的内务,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展,一切的繁荣和享受,在平时也都及时行乐了。过年也不再为自己张罗新衣,添置物品。过年变得随意洒脱,也少了许多渴盼。

仅存的年味,也就是贴春联,看春晚,享受着难得的年假。

二十三,炕火烧儿

文|李伟

印象中的年下就是从二十三晚上吃的香喷喷的火烧儿开始的。

有两年没吃到妈妈做的火烧儿了。心里挺想念的。

妈妈年事已高,手脚也不利索,身子也不想多动弹。我前几天就交代妈妈,过年可不要又慌着发面蒸馍了。孩子他大姨老早就给我打电话,说我爹(她叫李伯)喜欢吃豆包子,她多蒸两锅,到时侯让我尽管去拿。

连着几年都是孩儿的大姨_——我的大妻姐,在过年时顺便多蒸点肉包、豆包、枣包来让我们拿回去和父母过年时一起享用。这让我的父母很是感念,提起来就说孩子的大姨蒸的馍可好吃了。弄得我们作子女的都有点很难为情,一边在心中感谢我的大妻姐的勤快贤惠,一边内疚着自己没有蒸馍的好手艺。

妻子父母早逝,她的大姐待她就像是母亲一样,而待我的父母却又像自家父母一样。

又是二十三小年了,今白天我回老家陪父母,又在妈妈的阻止唠叨下打扫整理了老家的厨房。虽然弄得满身满脸是灰,然而心中还是挺得意的,虽然不曾吃到妈妈做的火烧儿,但却创造出了一种过年的气象。

年,真的就要来临了。过年,过的就是一种亲情的传达,亲人的团圆吧!

小年的记忆

  文|明月

小年是什么?

小年是门前花花绿绿,洗的鲜艳的被面床单,是零星响着的小鞭,是孩子掩饰不住的笑脸。

腊月二十三,我们姐妹七个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盼来了小年,母亲刚把灶干烙好,去找个大盘祭灶神,等母亲找来盘子,灶干大半已被一群孩子,风卷残云般吃掉了大半,我母亲哭笑不得,只好又去拌面再做,好让我们吃饱,那香喷喷,脆生生的灶干,真让人解馋。

那时的灶干炕的真好,金黄脆香,现在回想起来,似乎口留余香,让人回味无穷啊,每到小年,我就想起母亲,想起母亲的灶干。

小年印象

文|吴帅

农历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又叫灶王节。

记忆中的小年是鞭炮的噼啪声,是那糊得发黑的油馍。

在那个缺吃少穿的时代,孩子依然是快乐的。对我这个鲜见油星的孩子来说,小年就是油馍的香酥味。二十二扫灶,一大早父亲就把锅拎到大路口,用铁铲子把上面积淀了一年的烟垢铲下,把厨房的棚顶,四周泥墙彻彻底底打扫一遍,再把两毛钱请回来的灶神恭恭敬敬地放在用土坯垒成的灶台上。二十三一到,我们就在提醒母亲要炕油馍了。午饭刚结束,我们就开始择蒜苗,仿佛已经嗅到了油馍味。黄昏一到,我们就挤在窄窄的厨房里,看母亲把一盆发面倒在案板上,几番揉捏之后,一条长长的面剂子出来了。这时母亲拿过切菜刀,熟练地切成一个个馍的形状,再揉成圆疙瘩,塞进蒜花,擀成一个个圆饼。等到锅烧热了,先放点油进去,再把圆饼放进去,起起落落,来回翻动,一个个油馍出锅了。油少,油馍一个个都发黑。但对我们来说就是最大的诱惑,我们一个个眼睛盯着发黑的油馍,拼命咽着口水,看着父亲把灶神贴好,把油馍分成四碗分别摆在灶台上,供桌上,点纸放炮。随着父亲“可以吃了”的一声令下,我们迫不及待地抢了起来。

吃过饭,伙伴们就会三五成群,在村子里窜来窜去,捡燃放后落下的小炮。嗅着硝烟味一家不落,天黑了就趴在地上,用手摸。第二天一大早就起床,再把昨晚的地方重复一遍,生怕遗漏了一个小小的炮。

如今,电饼铛子煎出来的油馍焦黄酥香,鞭炮过后落红满地,可再也找不到那种随着发黑的油馍游移的目光,再也找不到黑夜中摸小炮的手掌了。

年味在渐行渐远了!

小年·老屋

文|江燕

今日小年,回了老屋。

今年是不缺一个了,挺好的,不像往年,老是这个不在,那个不在的。就这份真正意义上的团圆,已足够我们快乐一阵子了。因为大家都不知道明年谁又将会是在哪里?

相聚的喜悦,往往会冲淡了大家心里藏着的或深或浅的,这一年来的世间的愁苦或是暗伤。

嘬一口花生米,你便无限安慰了……

饮一杯小酒,你便泪眼婆娑了……

孩子们吃着香甜的麻糖,那笑是最真实的,惹人醉。童年是那般的遥远,却又那样的真切,我们也曾心无尘埃,百事可乐。

已是中年,倘若仍能心无挂碍,静看花开花落,那便是难能可贵了不是?

想着,老屋那么老,老屋那么旧,老屋那么小,却使无数像我们一样的人,忘却周身的疲惫,平复满心的伤痛。

老屋很神奇。

-End--

图|网络

(0)

相关推荐

  • 乡土散文:炊烟升起的地方便是家

    文:李金松 图:来源网络 炊烟升起的地方便是家,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家总是舍不去的. 早晨的炊烟薄薄如纱,淡淡如诗般升起,伴着些雾气,在朦朦胧胧的天空中缓缓舒展,一天的生活,一天的希望,就此而始.中午时 ...

  • 妈妈,您慢走……

    妈妈,您慢走--  作者 | 布衣  编辑 | 烟雨红尘 妈妈,您慢走--  寒夜辞母黄泉路, 扯断青衫留不住. 黄盖遮面与谁诉? 经幡呜咽泪眼枯! 妈妈,您慢走-- 岁月 刻画了76道年轮 在您的额 ...

  • 张凌雪|记忆中的老屋

    记忆中的老屋只有三间,东边的一间有一盘炕,平时母亲用来放些零碎的东西,主要是吃的面粉,蒸的窝窝头等.中间的一间,南边是灶台和水缸,北边窗户下是一张床,母亲平时蒸窝窝头或者擀面条就在那床上放一个案板,主 ...

  • 散文界 | 孙君梁:那年,花开时节

    花洲文学 文学的百花洲 关注 那年,花开时节 文|孙君梁 那年,我在骊山脚下等待一个人的到来,正值花开的时节.樱花簇拥之后,石榴花将清澈的眸子映如朝霞般的艳丽,一碗凉皮也成了幸福中的美味.十指相扣,两 ...

  • 雾山傻根 | 回望岁月 万千滋味 ——微评孙君梁散文佳作《岁月往事》

    回望岁月  万千滋味 ――微评孙君梁散文佳作<岁月往事> 文|雾山傻根 近期,新锐实力派作家孙君梁先生在颇具影响力的公众号微刊[花洲文学]平台上首发了其散文新作<岁月往事>,我 ...

  • 孙君梁 | 当爱遇上了情(散文) ​

      当爱遇上了情    文|孙君梁 当爱遇上了情,那一定是世间最美的相遇,但有时也会演绎成男女之间最凄惨的故事.昨晚去酒吧,酒友醉后痛哭.有过来的人说过,男人喝醉了想到的女人,一定是他最爱的女人:女人 ...

  • 淡然一壶间(躬耕)(孙君梁)

    2021-05-24 19:32孙君梁 孙君梁 人生一路匆忙,总是风雨兼程,这匆忙之中能静静地坐下来喝一杯香茗成了一种奢望,这风雨兼程也多是为稻粱谋,自知俗气,对于茶的高雅常常望而却步. 所以,我总在 ...

  • 孙君梁 | 百花洲里寻《花洲》

    花洲文学 文学的百花洲 关注 百花洲里寻<花洲> 文|孙君梁 花洲书院因百花洲而得名.尽管距离邓州市的花洲书院也不过几十公里的路程,开上车也就不过一个多小时就可到达,可要走进去游览一番却不 ...

  • 孙君梁 | 青春

    花洲文学 文学的百花洲 关注 青春 文|孙君梁 从无知的孩童到懵懂的少年,青春的脚步已悄悄走来.我们在无声的春雨夜悄无声息的成长,却丝毫没有听到青春到来的脚步声. 我们只看到柳树在春天里发出嫩嫩的鹅 ...

  • 孙君梁 | 奶奶和她的草屋

    花洲文学 文学的百花洲 关注 [照片说明:慈祥的奶奶] 奶奶和她的草屋 文||孙君梁 昨天下了一场大雪,望着白茫茫的一片,忽然想到了故乡遥远的过去,想起了奶奶和奶奶草屋屋檐下那长长的冰凌. 奶奶说过她 ...

  • 孙君梁 | 学车随想

    花洲文学 文学的百花洲 关注 学车随想 文|孙君梁 我天生愚钝而且胆小,对机械类从小就敬而远之.小时候,闲暇之余也就是看些小人书或向阳花小儿杂志之类.也估计就是十来岁的样子,看到别的孩子骑着自行车,心 ...

  • 孙君梁 | 饺子的味道

    花洲文学 文学的百花洲 关注 饺子的味道 文|孙君梁 说到吃似乎有点俗了,但在世俗的世界里,吃也是人类的第一要务,民以食为天,这是永远没法改变的道理和铁律. 前不久和农村老家的人在一起吃饺子,才听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