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有望》(长篇连载)三卷 文学光环 1
只要太阳每天照耀这面窗户,朱友剑觉得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每天开启窗户都意味着新的希望。
他起早洗刷,然后到蕙鸣山上转转,街上小摊吃了火烧豆腐脑,然后回到家里。这所谓的家,是他租来的二楼上的两间房子。他擦净低矮的木质茶几,黑色人造革皮沙发,洗好了茶壶茶杯,然后静静地坐在阳光照耀的一段沙发上,信手拿起一本诗集一边默读着,一边等着前来聚会的朋友,一只耳朵注意倾听门外楼道里的响动,七夕文学园今天就在这里聚会。
最先的脚步声是曲终妙,他是一家印刷厂退休工人,随后是文史科员程科进和肖承均敲门进入,紧跟着就是毕汝燕,一个商界的下岗工人,现在是自由撰稿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是贺天风,从第一层楼道就传来了他大嗓门说话的声音,踢踢踏踏的脚步声沉重刺耳,他几乎一次不落地参加七夕文学园活动。
虽然贺天风较晚进门,因为年龄大些,他就紧挨着朱先生坐下来,大家一边喝茶一边聊天,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等着人齐了,展开“诗歌与使命”的议题讨论。最为年轻的农民工赵熙文也到来了,朱先生让他坐下,他不坐,主动拿起茶壶来给大家满茶一圈。文人聚会一般是从生活直接切入到文学。
曲先生说:“印刷厂今年不好混,像过山车似的。比不得去年了,去年全国刊物增长的快,纸张也便宜。今年纸张一再涨价,好多刊物也下马了,为了争取一家刊物,好几家印刷厂竞标,利润看的很薄,也不见的留住客户。唉!好在我已经退休,不用操这份心了。写写诗照顾好老伴算了,这样生活也挺好啊。”朱友剑说:“言论自由了,思想解放了,文学、纸媒体一时兴荣,拉动了造纸业一路价格飙升,印刷厂蜂拥上马,可是到底市场无情,供过于求,迟早会衰退的,纸张价格挺着不降,好多印刷厂首先要关门的。纸张价格走挺,小造纸厂就一窝蜂跟风上马,为了保障税收,对于污染地方环保也就睁一眼闭一眼,可是只要纸张一降价,就会有好多造纸厂倒闭。”。
说到当官的,程科进总是满嘴牢骚,他属于拿起筷子吃肉放 下筷子骂娘的那号人。他说:“当官的算个球!你是行政系列,优秀院长优秀局长你可以争取。我们搞专业的,根本对这些不感兴趣,你不知道,当官的像走马灯,谁有时间罗罗这个啊”。当他听朱老师说,宣传部刘部长调到电视台了,他一边说,一边问:“有公用电话吗?”朱老师说:“一楼有一家。”他站起身,用手指了指窗外。程科进兴奋地跑出门去,只听得他的脚步声一再拐弯,下降,然后沉闷的穿过楼道。因为初夏,家家开着窗户,能听到他与那家说话的声音,当他拿起话筒,声音更是底气十足,声音宏亮:“喂,我刚听说的,刘部长,您调动了,好,电视台钱台长走了。你还兼着副部长啊。好,有空找您啦啦,以前和钱部长商量的电视节目改革的事,我们叙谈叙谈。”
朱先生约肖承均到里间说话,他拿出《之乎文学》清样,告诉肖承均说:“你的一首诗歌给排上了,是《冬夜》那一首,李克澜的以后再说吧,我和他不熟,没法给总编说啊。”“谢谢老师关照,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自己写的诗歌变成铅字呢。”“你到外间叫贺天风过来说话。”肖承均出去,贺天风走进来,朱先生悄悄地说:“你的长篇小说,子虚出版社编辑建议你,要出版,必须删掉三分之二带色(shai)的文字。”他一听,傻了眼,“张贤亮不也是这么写吗?难道名人行,草民就不行?”贺天风显然也在压低嗓门说话,但是由于他敞亮如驴子的直嗓子,就是他嘴贴到你的耳朵边,那也是高分贝的大喇叭。“张贤亮的性与饥饿,是再现真实的历史时代。饥饿、性压抑是过去那个时代的主题,或性勃起是一个新时代的里程碑,而不是淫欲的癖好与宣泄。你说呢?”朱先生淡淡地说,拍一下他的宽大的肩膀,说:“ 七夕文学园是成就人的地方,别灰心,会有机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