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温暖
我看到了温暖
——记万祥文教论坛16讲:叶辛《阅读与人的发展》
怀揣着好奇与兴致,有幸参加了著名作家叶辛老师在“万祥文教论坛”上的讲学。兴致缘于对写作的笃爱,闲暇之时,自己也喜好小说,特别是短篇小说。生活是小说的基石,而小说更是源于对现实生活的艺术加工,所以我好奇,是因为对于擅长写中长篇小说的小说家叶辛老师来说,现实生活对于他的小说创作是起主导作用多一点,还是起辅助作用多一些?
聆听
聆听叶辛老师的讲学,其实是倍感温馨而闲适的。整个午后,我仿佛置身于清爽的秋风与和煦的暖阳之中,面朝一位慈颜悦色的老者,慢条斯理地述说着往事,谈论着情怀。没有哲思的高谈阔论,没有理论的高深莫测,没有文字的晦涩艰深,有的只是通俗易懂的切身体悟。说白了,便是给听者讲述往事——那些《阅读和人的发展》的昔日故事。
叶辛老师诚挚而朴实的话语中偶尔夹杂着俏皮的上海方言,平实中隐藏着幽默,惹得听者欣然窃笑。从孩童时代的阅读讲述到青年时期的写作,从知青上山下乡叙述到回城后的工作学习,读书、知识与成长一样,由懵懂到熟识,最终“读书”促成叶辛老师成为著名作家。
看似各自成趣的几件往事,似乎单独成篇,其实却是思维缜密、前后相合。虽然一个多小时的讲学并没有事先准备稿纸,但是腹满经纶的叶辛老师却才思敏捷,娓娓道来。
聆听本身就是一种学识,一种自发的心灵追随。我常想,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催眠师,或许这句话有些绝对,但是催眠事实上一直零距离的存在于每个人身旁。这场“阅读和人的发展”讲学的聆听就使在场的每个人都进入了自我内心的一场催眠之中,因为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跟随叶辛老师的长谈,回顾自我的孩童往昔,追忆儿时的读书情趣。这是心灵赶往,赶往思考深处,思索人生、思索阅读,思索书籍……
思索
叶辛老师提到母亲对他的教育,一直都是温文尔雅而不失严厉。其后,他对儿子的教育,同样慈爱有加,也是放手中不失关注。我注意到叶辛老师言语中对于教育的诠释,更加觉察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身处农村教育第一线,深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脱钩。学校、家庭、社会,或者说老师、家长、学生都是教育组成的重要因素。我常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来形容这三方面的关系,然而,家庭教育的缺失,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往往是农村学校教育最大的痛。这个三角形的组成,往往是缺“家庭教育”这一角的跛脚图形,倒向一边的残存。
或许学校教育从小就应该为往后家庭教育中能够有个善良、温柔的个体而教,不应该只是为了成绩,吼斥、责骂、怒喝……而应该理解、宽容、体量……如果是充斥着无理的家庭氛围,那样成长起来的孩子会是怎样的一种心理状态?无知、无趣、无奈、无助,最终会导致无情吗?
近期家长会上,特意以尊重孩子、陪伴孩子、关注孩子三方面来面对家长的困惑,反响挺大的。家长会对号入座,以为讲述的便是自己孩子的事例,其实那是普遍存在共性的东西。有促动,便有积极意义。或许对于家长而言,这些看似明了的“真理”,却又往往是最容易被他们所忽略的。
我看到叶辛老师温暖的家庭教育。他的演讲,温情而童趣,那是读书造就的修养,是家给予的温暖。他的教育,温柔而文雅,那是母亲给予教育的延续。温暖,或许是这次聆听后,我获得最大的收获。
同理,学校教育也一样,温暖的学校,就会有温暖的老师,温暖的孩子,更会有温暖的文字……学校教育应该是生命萌芽至茁壮,仿佛沐浴阳光下,懒洋洋的、慢腾腾的不知不觉的成长。因为教育不能急,是慢的艺术。
终了,回到开篇的好奇之问。从叶辛老师的故事与闲谈中,我知道了,对于小说家来说,生活就是小说,哪怕只是一个生活的影子。随手的生活点滴都可以是小说家心中的小说,一笑一促颦,一扭一挥手,一人一蹦狗,一山一飘云,一花一游鱼……都是小说。
2020.11.21石狮书房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