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艾青《下雪的早晨》
艾青先生这首诗是对纯真童年的回首,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每个人都有孩童时期,那种天真浪漫、无忧无虑是最让人惦记与怀想的。
诗歌一开篇便突显出了主题,展现了一片洁白而宁静的冬日清晨。茫茫雪景,令人感慨大自然的壮美。却让作者联想起儿时夏季小树林里找寻知了、捕捉虫儿的孩童。孩子的天真浪漫、纯朴无邪,让人感念。
诗歌以一种朦胧之中的想念,透过时光的之纱回首在年少的记忆之中。对儿时的美好回忆,正是人类随着年龄增加最大的回报。所以,时常会听人说道,人老了就像个孩子,因为回首过往是一种由自内心的向往,更是人们对时光逆行的一种期许。
如今自己已是不惑之年,更是感受到时光不在的同时,常常不经意间念叨起往昔。艾先生字里行间传达着一种对自然、对童年的向往,浓郁的情感,令人情不自禁地沉入孩童时光之中。儿时,家乡闭塞,便跟随父亲到远离家乡的闽北读书。虽然儿时的记忆并不丰满,但是却也经常在睡梦中回游第二故里。
……他的小手拿着一根竹竿。他仰起小小的头,那双发亮的眼睛,透过浓密的树叶,在寻找知了的声音……
文字里,那个他仿佛就是我,这也是我常常干的事。不同的是家附近的小树林,树木并不高。低矮的树木,只要奋力一跃便能轻易地爬上。然后,我会在树枝上静静地等待,等着被爬树时惊动后的知了,安心下来再次鸣叫。
确定知了的位置后,我会屏住呼吸,蹑手蹑脚地接近知了。双脚稳住,踩在交错的枝杈上。左手抓实树枝,右手轻悄地挪移到知了的背后。总以为知了与人一样,望不见背后。可是知了却能知觉背后,往往是前功尽弃。随着一声长嘶,知了会带着逃跑后的惊恐洒下一片汁液,一直以为那是知了吓尿了。
当然,也有成功的时候。那些个较为蠢笨的知了,还在洋洋得意的高歌时,却不知情地被我的右手牵牵框住,奋力挣扎。望着知了扑腾的双翅,透亮平滑。凸眼突兀,四肢乱颤,鸣声哀怨,可它不知我就是为抓它而来的,并不会可怜它。
他的另一只小手,提了一串绿色的东西——一根很长的狗尾草,结了蚂蚱、金甲虫和蜻蜓。
这更是经典的儿时战果图画的描绘。当时,有位邻居上山劳作,抓了一只鹌鹑带回了家。回来后,可那小家伙蜷缩在墙洞里,不肯出来,邻居没有耐心捕捉,便送于了我。我费尽气力终于得到。
而后,经常望见我带着弟弟,双手各提着几串小虫。冒着烈日,在阳光下,在草丛里,挥脚抄草,捕捉着蚱蜢与蚂蚱。
鹌鹑也在经心的养育中成长,鹌鹑是聪明的小鸟。当时,宿舍只是一个单间,并不大。夏日燥热,铺草席在地面上午休,鹌鹑每每方便之时,总会高翘着尾部慢退出草席,然后在地板上排便,不污染草席。一只小鸟能如此聪惠,也许是对它上心原因的感恩吧。后来,由于疏忽竟然走失,一家人伤心好一阵子,仿佛失去好友一般难受。
诗歌由宁静冬季的早晨联想到盛夏躁动的树林,一个是宁静,一处是清幽。一个是静默冷清的雪白,一处是翠色欲流的碧绿。一个是深沉的清晨,一处是初升的阳光。一个现实,一处是联想。诗歌将现实与联想结合一起,呈现出活泼可爱的童年时光,深深隐藏于心底,脑海里那缕跳动的温柔其实便是美妙的时光。
感叹诗歌的宁静,时光如水,生命似歌。年轮上那一圈圈荡漾的是岁月的犁痕,爬满了额头的是时光匆匆而过的痕迹。两鬃已是白发斑斑,突然明白匆忙而去的是心的回响,日子也尾随而去,不再等人了。
其实,文字当中,也可以体会到艾先生淡淡的忧伤。或许生活给予我们念想的同时,也给予我们伤感的权力。时光的转瞬消逝,带给人的是对往事的回首。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牵绊,令人无法释怀的挂念。这种似有或无的牵挂总是成人所无法完全解脱的,家庭、事业、生活、学习,总不能像孩童一样无忧无虑。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家庭与事业,亲情与友谊,工作与生活,许多时候这些似乎并没有矛盾的冲突一旦交织在一起,却是要命的纠缠。这个年龄,谁都明白应该放下,可是当你举起的双手想真正放下,又谈何容易?
艾先生《下雪的早晨》让我看到了孩童时代的欢乐,也让我看到了中年时代的情愁。当然,自己还是希望在毫无顾忌地平淡中抒写与快乐。
何况,我居住的地方,从来都不会下雪,还不会温度低到零下的时刻。这是期待还是窃喜,自己倒是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