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拉斯凯兹-西班牙杰出绘画大师
迭戈·德·席尔瓦·委拉斯凯兹(diego rodriguez de silva velazquez 1599-1660), 又译委拉斯贵支,是17世纪上半叶西班牙杰出的绘画大师,巴洛克式画家,也是西班牙具有贵族威严的绘画巨匠。他24岁入宫,成了腓力四世的宫廷画家。但是,他的艺术并没有因身在宫内而受到束缚,他不仅画君王、王后、王子、公主,也画乞丐、侏儒、白痴和无权无势的朋友;他不仅画《圣经》主题,也借希腊神话主题画风情画、风俗画和人体画。代表作品有《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宫娥》等。
1、教皇英诺森十世像 委拉斯凯兹 西班牙 1650年 油画 140X120厘米 罗马利来-庞斐利画廊
《教皇英诺森十世》或许是委拉斯贵支最为杰出的一幅肖像,画面中的人物是1644年登基的罗马教皇。在当时人的笔记中,这位教皇似乎从来就没有给人们留下过美好的印象,甚至他还被认为是全罗马最丑陋的男人。据说,他的脸长得左右不太对称,额头也秃秃的,看上去多少有点畸形,而且他的脾气也是暴躁易怒。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难看而阴郁的人,在委拉斯贵支笔下却成为一个绝佳的描绘题材。1650年,委拉斯贵支再次来到意大利,为教皇留下了这幅珍贵的肖像。画家选择了教皇正襟危坐的情景,这与他的身份很相称。整幅画面采用了单纯的色调,看上去如同一曲红色的变奏。肉红色的皮肤、血红色的嘴唇、闪着缎面光泽的主教披肩、头顶的小红帽、座椅靠背上的红色天鹅绒、暗红色的背景,这一切营造出了一种奇异的效果,让人觉得如果主教张开嘴,那么他的唾液也一定会是红色的。透过紧锁的眉头和直逼向我们的眼睛,每一位读者都可以大胆去猜测他的性格:敏感、狡黠、阴险、毒辣……事实上,当画像最终完成的时候,教皇多少有些尴尬地不置可否,他虽然收下了作品,但却没有将它摆放出来,面对这张举世闻名的杰作,他本人只做了一句评价:“实在是太像了!”
2、宫娥 委拉斯凯兹 1656年 318×276厘米 藏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
《宫娥》这部作品是委拉斯贵支1656年作的,是一幅有着风俗性特色的宫廷生活画,它展示了宫中的日常生活,在宁静的宫廷中,委拉斯贵支正在为国王夫妇画像,这一对夫妇的形象在对面的一块镜子中反映出来,就在这个时候,小公主马格丽特突然到来,引起了人们的一阵忙乱,她的出现,好象是平静的水面投下了一块石子,打破了原由的平静,激起了镇镇涟漪,宫娥正在为公主下跪贡献食物,另外一个在为公主提裙礼,周围还站着一些随从和侏儒,在背景上有一扇门打开着,光线从门口射入,在门口站着一个宫中的侍从,正在注视着室内的情景。只有委拉斯贵支是冷静的,但他好象并没有发现身边所发生的事情,仍然在专心的画画,这恐怕也是委拉斯贵支比较可靠的一个自画像,面部表情严肃,显示出郁郁寡欢的样子。这幅画有两个特点,一是它具有风俗性的特色,从生活的情趣出发来描写宫廷中的日常生活,同时,也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生活在宫廷里的人们并不快乐,他们受着枯燥礼仪的拘束,连高贵的小公主也是这样,她失去了儿童应有的天真,也必须保持仪态的摆出一种矜持的姿势,另一个特点,画家打破宫廷肖像固有的原则,并没有像传统绘画那样把国王夫妇摆在画面的中心,而是把他们放在一个次要的位置,这样的构图是很大胆的,多少有一点随意性,他的这种做法是宫廷肖像画的一种改革,画面上的人物不在是呆板的排列在一起,而是尽量处在自然的状态之中,从门及侧面窗子射近来的自然光运用的很出色,光线均匀的散布在室的每一个角落。这幅作品就艺术性来说,无疑是一幅很出色的作品。
3、小公主 委拉斯凯兹 西班牙 1659年 布面油画 127x107cm 奥地利维也纳艺术博物馆
委拉斯贵支的这幅肖像画,以银白色和蔷薇色画成的年轻公主,极其高雅而美好。画面上的小女孩就是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四世的女儿玛格丽特。虽然有着一副俏皮可爱的脸庞,却因身份的关系而必须显得端庄、有礼仪。小公主五岁时,是《宫娥》一画中的主要人物,在这幅画里她已经八岁了。三年的时间,让玛格丽特原本无忧无虑的天真神态,转而散发出成熟尊贵的气息,脸上还多了一股忧郁气质。小公主披着一头金发,身着蓝色系礼服,头戴绿色的发结,画中的皮手套、纺织品、长裙褶边和饰带等,都有助于加强小公主的整体效果。小公主细致、吹弹可破的肌肤,也是委拉斯贵支精心刻画的杰作。1999年1月1日,朝鲜邮政发行了一套二枚的“西班牙画家委拉斯贵支诞生400周年”纪念绘画邮票,其中第一枚选用了这幅《小公主》。
4、纺纱女 委拉斯贵支 油画 1657年 220×289厘米 藏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
这是委拉斯贵支晚年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画的是皇家织毯厂的工作间。画家在这幅画中主要描绘了织造厂纺纱女工的劳动,这五个不同年龄的女工用她们的辛勤汗水和聪明才智创造出一件件艺术珍品,而她们自己则一身贫困,衣衫不整。其中画面右边着白衣蓝裙的青年女工是欧洲古典绘画中表现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与后来法国画家米勒创造的农妇形象具有同样的艺术魅力。与纺纱女工相对的成品间内,一群宫廷贵妇正在悠闲自得地欣赏织造好的壁毯。她们的养尊处优与纺织女工的繁忙疲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画家这种蓄意地安排,加重了这画的社会意义,表现了画家对下层人民的特殊感情。这幅作品色彩极为丰富,在明暗、笔触的运用上构成了有节奏的变化和韵律感。正如批评家所说的那样:“每一笔触都是真理的典范。”
5、布列达的投降 委拉斯贵支 油画 1635年 307×367厘米 现藏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
此画又叫布雷达的投降、勃鲁达的投降、这是画家以腓力四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军事胜利为素材创作的历史画。前景中,荷兰布列达城败将正把一串城钥交给代表西班牙军的斯宾诺侯爵;胜利者(右)--高大雄壮的战马、威严的军队和整齐的长枪,与战败者(左)--疏落的旗帜、长枪形成鲜明的对比。远景则是大火渐熄,火焰的反光和清晨的阳光融成的一片灰青色烟雾。在如此复杂的画面上,委拉斯凯兹创造了同时代艺术家难以企及的真实场面。《布列达的投降》取材于十年前的一个历史事件:1625年7月25日,西班牙殖民军攻克了一个由荷兰军队固守的要塞布列达。这本来是西班牙的一个小小的军事胜利,并且已经过了十年,但好大喜功的菲力普四世为了炫耀自己的武力,要求委拉斯贵支将它画出来。委拉斯贵支在画这幅画时采取了刚正不阿的态度。在这幅画上,既没有画胜利的凯旋,也没有画失败者的猥琐,这是一个宫廷画家难能可贵的举动。
6、卖水的人 委拉斯贵支 布面油画 1623年,107×81厘米 伦敦惠灵顿博物馆藏
这幅画是委拉斯贵支早期的代表作,表现的是艺术家在街头看到的真实场景。15世纪的西班牙,卖水者几乎与每个家庭有密切的关系。那个手持水罐买水的老人,左肩衣袖已破,露出红色的内衣。他正把装满水的玻璃杯递给对面的男孩。画家以特写的形式表现出这位塞维利亚卖水的老人严肃、粗犷的性格特征。
7、煎鸡蛋的妇人 1618年,101×120厘米 爱丁堡爱尔兰国立美术馆
当时,西班牙塞维利亚流行一种“厨房画”,它直接反映中小资产阶级的生活情调,很受市民的欢迎。这幅作品,是“厨房画”中比较杰出的一幅。这是一个平常百姓家的厨房,充满了百姓家庭的温馨。一位老妇人在煎蛋,桌子上有一个火炉和锅碗瓢盘,一个小孩给老人递来油瓶,老人正在对他说着什么。这幅画对光的处理有独到之处。在幽暗的背景上,一道强光从左上方射入,不但使老妇人的形象突出,而且把锅碗瓢盘的质感展现出来。
8、菲利普四世像 委拉斯贵支 西班牙 布面油画 1652年 47×37.5厘米 维也纳美术史博物馆
1623年热爱艺术的菲利普四世继位,他对委拉斯开兹的作品爱不释手,不久便请他为自己画像。于是,委拉斯开兹成为“宫廷画师”。宫廷画师的角色对委拉斯开兹艺术的发展,产生了互相矛盾的双重影响。一方面,宫廷为委拉斯开兹艺术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宫廷使委拉斯开兹无法充分表现他的人道主义的爱心,阻碍了艺术的发展。委拉斯开兹作为宫廷画师,首先要为菲利普四世服务。菲利普四世是一个平庸皇帝,声色犬马,饱食终日,不理朝政,最大的乐事就是请委拉斯开兹为他画像。委拉斯开兹为他画了多幅画像。在《菲利普四世像》这幅画像中,我们看不到菲利普四世的昏庸和腐朽,相反,我们看到了一个精明智慧的皇帝。
9、马背上的奥利瓦雷斯伯爵公爵 委拉斯贵支 布面油画 1635年 313X239cm 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
委拉斯贵支简介:
迭戈·德·席尔瓦·委拉斯贵支(Diego Rodrignez de Silrag Valazquez 1599-1660年) ,又译委拉斯凯兹,西班牙画家。1599年6月6日生于塞维利亚,1660年8月6日卒于马德里。早年在老埃连拉画室学画,后拜在画家F.帕里切科门下。早期绘画《卖水人》、《煎鸡蛋的老妇》形象真实,有浓郁的生活气息。1623年进入马德里宫廷为国王服务 ,但受到原在宫廷服务的保守派画家的排斥和贬低。1627年他和保守派画家按同一命题作画,进行了一场艺术竞赛,结果大获全胜,巩固了他在宫廷的地位。两年后完成的油画《酒神巴库斯》(又名《醉汉们》),表明他将泥土的芳香终于带进了宫廷。1629年他获得机会出访意大利,在威尼斯、罗马、那不勒斯等地看到了文艺复兴诸大师的绘画原作,特别着重研究了威尼斯画派的色彩与用光,回国后创作的作品色调更加柔和、晶莹,形象塑造更加生动、细腻。这期间最杰出的作品是《布列达的投降》(现在一般翻译为《勃鲁达的投降》),它是一幅大型历史画,作者以公正不阿的态度描绘了西班牙和荷兰战争中双方人物的复杂心理状态:西班牙虽是胜利者,但凶狠、傲慢,给人一种不快之感;荷兰人失败了,但没有失去尊严。他的大量肖像画都坚持写实原则,并且注重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可惜的是画面的气氛过于和平,与史实有明显的差别,但这并没有影响这幅作品的价值。对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如《腓力四世像》,重在表现其虚伪、冷漠和浅薄,决不阿谀奉承。对于朋友和处在社会底层的劳动者,如《拿扇子的妇人》、《矮子安东尼奥》,则被描绘得平易近人,有的还具有社会批判色彩。1651~1660年是他生活的最后10年,由于当局在对他授勋问题上有争论,使他情绪极不愉快,但仍创作了不少好作品。代表作《宫娥》(又名《宫女群》)和《纺织女》,被认为是17世纪欧洲少见的现实主义代表作,也证明他虽然长期担任宫廷画家,但始终未失去平民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