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高票房独立电影《鲨海》,在内地扑街!

本文首发于电影界网站

撰文|林平平

编辑|肥水母

《鲨海》12月8日在中国上映,豆瓣评分仅有6.2分,上映两天票房1540万,还算可以。

这部悬疑惊悚片在北美上映的时候,并不是这般情景。6月在北美上映后,票房成绩很好,首周末票房1200万美元,之后上映一个月,收获4200万美元票房,排片也一直在上升。

要知道这部影片制作成本仅有500万美元左右,拿下了2017年北美独立电影票房冠军。

《鲨海》海报

关于鲨鱼的电影,已经有不少,最出名的就是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之后又有了《鲨卷风》、《鬼鲨》《黑水狂鲨》《远古食人鲨》《血海食人鲨》《鲨鱼惊魂夜》《史前狂鲨》《深海狂鲨》……

2016年上映的《鲨滩》成为票房黑马,以1700万美元成本获得5452万美元票房那个,全球票房8452万美元。

都是利用鲨鱼的残暴和人的恐惧做观影噱头。

其实仔细想想,鲨鱼会真的吃掉人吗?从食物链的角度来看,人并不是鲨鱼的理想食物,海胆、海鱼才是。

两姐妹到海滩度假,丽莎刚刚失恋,害羞、不自信,而凯特性格勇敢、热情、自信。在坠入海底后,也正是凯特的热情和勇敢让生还有了一线希望。

在当地帅哥诱惑下,她们决定下海潜水,待在一个笼子里观赏鲨鱼。

因为是私人旅游项目,豆腐渣工程难以避免。

笼子下沉到47米的时候,绳断了,于是她们陷入了危险之中。不能从笼子中游出去,笼子外面到处都是鲨鱼,还不能上浮的太快,否则可能会因为体内气体超过了过饱和界限得减压病。

岸上的人并不知道她们的情况,不知道她们的定位,在鲨鱼与减压病的纠缠中,她们只有铁笼子、氧气瓶、对讲机。氧气已经不够了,对讲机也只有在有信号的地方才能用。

在不见光的海底,恐惧、孤独的两个女主,只能自救。好容易等到救援人员,救援人员又意外窒息而死。

为了保存氧气,丽莎决定游过深不见底的悬崖,寻找救援。两姐妹一直都在作死、等死、求生的边缘游走,最后的结局还算好,丽莎肯定是被救了,而凯特就没有明说。

孤身求救的电影也有不少,《火星救援》、《地心引力》,其中《地心引力》和《鲨海》一样,也出现了被困主人公在求生欲望很强的时候出现了被救的幻觉,正是幻觉鼓舞着她继续坚持下去。

不过,《火星救援》、《地心引力》中的绝境求生有种英雄自救的荣誉感,而《鲨海》的自救则不那么光明。两姐妹是下海潜水,参加的潜水项目没有相关资质,而且是故意往海中倒血引来鲨鱼,有种“不作不会死”的感觉。

不知道这部影片能够在北美暑期档意外走红的原因在哪儿。或许影片窒息式观影效果比较好。

影片大部分镜头、场景都是泡在深不见底的幽蓝海中,而且两姐妹前期还是被困在笼子里,周围有随时攻击的鲨鱼。

暑期档上映后,不少北美地区观众表示:

“精短无尿点,镜头极美,适合所有人群观看”

“看腻了好莱坞科幻大片,这种新颖的电影更吸引人”

“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刺激惊险的情节,堪称无可挑剔”

“没有粗制滥造的特效血腥镜头,抛出悬念后无时无刻不在营造紧张感,让人深陷其中”

……

当然也和文化、娱乐有关,在欧美,潜水、冲浪是一种很平常的运动项目,不少年轻人都喜欢去潜水,到深海探险。

而在中国这种运动项目不流行。假如换成是登山,估计中国观众会更有参与感,也愿意去感受那种类似电影里那种求生的窒息感。前不久上映的关于徒步旅行的电影《七十七天》,票房9000多万,正说明喜欢徒步探险的受众群体还是挺多的。

最后,不是每一个人都像英雄那般带着光荣使命绝境求生,像《鲨海》这种影片表现普通人突破自己的极限、性格,看到不一样的东西,这样的人生或许更真实。

题图均来自相关电影资料与网络截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