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氏中医骨伤科
始自清代
韩氏中医骨伤科 是韩济民家传治疗骨伤的疗法,始创自清代,已经近200年的历史。闻名河北冀南的南和县、平乡县、邢台县、任县、邯郸市的曲周县等。
传承的过程
清代道光六年(1826),太学生韩茂行从医学成后,回乡开堂专门治疗骨伤病症,道光末年第二代传承人韩景堂子承父业,以手法正骨,外用药物为主于民间行医。第三代传承人韩维本、第四代传承人韩德祥结合传承技艺总结出一套“整体辩证、手法整复、柳木固定、内外兼治、功能恢复”的诊疗体系。因地处北高村,又有“北高村骨科”一名。
当时韩氏中医骨科因疗效奇特,且遇家境贫寒的病人便舍医舍药分文不取,久而久之,韩氏“北高村骨科”便以医术精湛、慈悲心善的形象在当地百姓中传颂开来。
传至第五代韩济民时,后来由于口碑载道,引来多个以“北高村骨科”为名的诊所,导致不良影响,无奈之下,被迫更名为“济民骨科诊所”。在临床实践中勇于开拓,解决了骨伤治疗中的许多难题,骨伤科功效声誉播远,发展迅速,第六代传人韩冰随着诊所的不断发展壮大又创建了“南和济民医院”,亦为“邢台市骨科医院协作医院”。
韩式技法
韩氏中医骨伤科在近两百年历史长河中,不断摸索创新,传承发展,总结出独特的诊疗体系。
临诊重视摸诊,强调通过手摸来了解骨、关节的正常形态、筋之驰纵、离合,虽在肉里,以手触之,自悉其情。将手摸心会与组织解剖,影像学检查结合,增强了诊断的准确性,避免了治疗的盲目性。跌打损伤之症,或内伤,或骨折、或脱位,或皮受伤,然后依据病情的轻重缓急依次治疗。
正骨手法复位。“韩氏正骨十法”即“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端提挤按、摇摆触碰、夹挤分骨、环抱和挤,成角反折,折顶回旋,前后推按”,操作时重视整体观念,筋骨并重,同时也要审视病情,因人而异,灵活运用,骨之跌伤错落、或段断而二分、或折而陷下、或碎而散乱、或岐而旁突、相其形势、徐徐接之,要做到心中有数,施术中要果断,敏捷,准确,要做到柔和、轻巧、沉稳、准确。
骨折整复后敷以“续断膏”。续断膏是韩家的祖传秘制膏药,由几十种中药炼制而成,具温经通络、化瘀止痛,续筋接骨等功效,临床应用中功效显著。骨折功能锻炼期外用“疏筋散”熬水熏洗患处以逐寒湿、通经络。
以柳木夹板固定。利用柳木轻巧、可塑性、通透性强的特点,用于骨折固定,是韩氏中医骨伤科一大特色。韩氏柳木夹板体现了中医骨伤科动静结合治疗特点,仅固定一侧关节,便于早期功能锻炼。夹板可以量体而个性化制作,当肢体肿胀加剧或者消退,可利用柳木夹板的弹性来维持复位,固定可靠。柳木夹板重量轻,透气性好,不妨碍X线的通透,便于临床通透。夹板取材简便且价格便宜,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家传用药理论
韩氏家传的骨伤科用药理论原则上与传统的中医用药理论既有共同性,亦有其特殊性。家传的骨伤科的用药特点是按损伤部或主症选用主方,加用引经药或随症加减用药。口服药根据骨伤的不同分期,各有侧重。初期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方。中期以接骨续筋为主。后期则补益肝胃、养气血,壮筋骨,辅以温经散寒、处湿怯痹。
六代文化传承
韩氏中医骨伤科已经有近二百年、六代人的传承,第五代传承人韩济民自幼跟随父亲学医,十岁熟识百余种中草药,不仅全面继承了家传的治伤接骨技术,还熟读中医经典,掌握扎实的中医基础知识,坚持走“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的道路,在熟练掌握“手法整复”、“柳木夹板固定”、“中药内服外用”特色治疗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总结出一套疗效独特的骨伤理论。且谨遵家规:遇家境贫寒便舍医舍药分文不取!以其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受到当地百姓高度的赞誉。其子韩冰为第六代传承人。
点个在看,传递优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