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胃黏膜脱垂症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 医学笔记
胃黏膜脱垂症(GMP)是指异常松弛的胃窦黏膜向前通过幽门管脱入十二指肠球部或者胃底黏膜突入食管,其中临床上前一类型较常见。本病1911年首先由Von Schmieden 报告。常见于 30 ~ 60 岁的成年人,男性发病率较高,男女比例为 2.5 ~ 3:1。临床诊断率不高,国外报告为1.3%~14%,国内检出的报告为1.05%~2.03%。但随着胃镜技术的普遍开展,近年来其诊断治疗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
胃黏膜脱垂症发病的原因
胃黏膜脱垂症主要是胃、十二指肠发生炎症或其他病变时,胃黏膜水肿,黏膜及黏膜下层增生,黏膜下结缔组织松弛,胃黏膜移动度增大;同时胃、十二指肠蠕动功能紊乱,如胃窦蠕动增强,则黏膜皱襞很容易被送入幽门,形成胃黏膜脱垂。一切能引起胃剧烈蠕动的因素,如精神紧张、烟酒、咖啡等均为本病的常见诱因。因胃黏膜脱垂常伴有慢性胃炎的表现,往往把胃黏膜脱垂症作为胃黏膜炎症、水肿等的继发表现。
胃黏膜脱垂症的临床表现
1、腹痛:腹痛是最常见的表现,无明显的周期性和节律性,疼痛可在进食后诱发,常呈阵发性疼痛,也可为烧灼痛、不规则的胀痛或刺痛等,一般无放射痛。当脱垂的黏膜阻塞幽门管而发生嵌顿或狭窄时,则出现上腹部持续性剧烈的疼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2、上消化道出血:多数为少量的出血,少数可引发大出血,甚至出现失血性休克。出血可由脱垂的黏膜表面糜烂或溃疡引起,也可由脱垂的黏膜嵌顿而引起。同时因常伴有胃和十二指肠壶腹部溃疡,故出血的原因有时难以区别,确诊有赖于内镜检查。
3、幽门梗阻:其发生率非常低,多数患者发作时有恶心、呕吐,呕吐可在进食后发生,常有上腹部剧烈疼痛,呕吐后疼痛可减轻或消失。
结语
本病临床上症状一般较轻,平时可注意饮食、少食多餐、戒烟酒、避免刺激性食物,注意体位,采用左侧卧位等一般可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