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告诉你人性到底有多恶,善意的哲学骗局
《山海经》,一本被人比喻为上天遗忘在人间的书,作者和具体成书时间都已无法考证,而且也无法证实书中所写的各种怪兽和荒诞不经的故事是否属实。
整本书的内容,仿佛呈现了另一个我们从未接触过的世界,里面的每一处描写,都无法在当今世界中找到参照点。
但是,就是这么一本距离我们如此遥远的书,却在里面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本质。
《山海经》中的怪兽
《山海经》的丛林法则
《山海经》的描述比较光怪陆离,各种怪兽长相也千奇百怪,比如贯胸民的胸口,是穿一个洞的,还有全身长着羽毛的羽民,以及长着翅膀的鱼等等,这些千奇百怪的描述,给《山海经》增添不少神秘气息。
其实,《山海经》这些荒诞的描述,表面上看不可思议。那是因为我们用文明的思维去看这些描述,如果我们回到原始的眼光去看,就不足为奇了。
《山海经》描述的长翅膀的鱼
在《山海经》里,从来没有道德上的宣扬,只有赤裸裸的丛林法则。你看到的神,一开始没有任何贡献,他天生就是神,还有一些怪兽,没有任何进化,天生就是三头六臂,能力非凡。
所以,《山海经》讲述的不是一个励志故事,而是一五一十地讲述残酷的人性现实,所有的人都需要遵从丛林法则,活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
但是也有不服气的,在《山海经》里,不服气的人也有很多,刑天、精卫、夸父等等,这些都是不服气的,但是他们的后果都无一例外地相似,都没有改变任何现状。刑天依然被砍了头、精卫依然被淹死、夸父依然追不上太阳。
这就是《山海经》想要说明的丛林法则。
所以,在《山海经》里表现出来的人性是最原始的,不偏不倚,没有恶也没有善,只有利益的斗争。比如黄帝蚩尤大战就可体现出来,他们的战争没有任何原由,只是单纯地为了他们各自的利益而战。文章只写谁杀了谁,谁又帮助谁一起对付谁,最后谁成了王。
夸父等人为何成为了道德上的英雄
但是很奇怪,当人们说起《山海经》的时候,总会说夸父如何不服天,如何执着追求,又如何牺牲自己变成绿洲。
到了后人的眼里,这变成了励志故事。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山海经》里可没有夸赞过夸父,只是简单阐述他追日最后渴死了而已。
那么问题来了,后人为何要一厢情愿地把“道德”的元素加载在《山海经》里?
夸父追日
人的生活习性是群居生活,这一点决定了人性的诸多定义。中国古代哲学基本围绕这个定义来进行人性的定义。
首先登场的是道家的老子。老子可以说是中国哲学史上的第一人,所以他还不怎么敢违背人性的特点,基本遵照《山海经》的丛林法则,但是他做了个小小的变动,他把《山海经》里所体现出来的“竞争论”去掉了,变成了,道家强调的天人合一、致虚守静、无为而治。
我们可以看到,《道德经》的核心核心思想是道,即无为的意思,老子认为客观规律不因人而存在,不为主观意志所改变,人生是一种自然现象,生为劳作死为休息,一切顺其自然。
如果说得直白点,那就是自生自灭,再好听点是“自然生长论”。
道德经
老子其实很清楚,他是周朝王室里专门管理典籍的人,他是看过《山海经》的,而且也认可《山海经》的观点,但是他也很清楚,人是群居生活的,如果任由人性最初的特点去发展,人间势必争端不断,因为人是有欲望的。
所以他把《山海经》的“争”,改成了“无为”。
老子
你还别说,这一招很灵,从此华夏大地上便有了一种观念,不争不抢,一切顺其自然。但是这个观念实在太随意,总得进一步说明这样有啥好处才行吧?
于是,道家学派的另一个著作诞生了,它叫《逍遥游》,庄子写的这本书的观点跟《道德经》的观点是一致的,但是《逍遥游》体现出了“结果”,也就是说,只要你亲近大自然,随遇而安,把生命都交给了大自然,你就能做到能力无穷大。比如里面的各种大神,喝露水就能活着,想去哪就能腾云驾雾。
《逍遥游》说出了道家学派的最高境界,而且还说了具体的方法,只要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就能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
庄子《逍遥游》
道家学派的思想影响了一大群文学家、思想家,于是后面出现了一大群想隐居的诗人,还有一大群想隐居的侠客,包括日本的隐士也是道家思想所引导。
道家学派的这个思想,跟人性的最初是相反的,但也是正确的,刚才也说了,因为人是有欲望的,不能放任人性,如若不然,会产生不可收拾的人类争端。
同时,在封建时代,也必须得这么做才能更好地服务封建掌权者。农民安本分,军人不谋造反……,符合封建统治的要求。所以,道家学派也逃不过做封建统工具的命运。
孔子直接把《山海经》的最初观点都去掉了
前面我们说过,《山海经》体现了人性都是恶的一面,为了生活而不断竞争,这是本能。
到了孔子,更是把《山海经》最初的人性观点去掉,变成了“人之初,性本善。”
孔子的道理是什么?说人一出生,都是善良的,没有恶意的,直接把人性的本意,把动物生存法则改了。他改掉的原因只有一个,方便他加入各种儒家礼仪条框。
孔子认为人性是善的,但是出生后被社会感染了,会逐渐变得恶,所以社会人要变得善,才能不让后代变恶。于是,儒家核心思想就出来了,他开始勉励人,要遵守儒家学派的几个观点,即从个体来讲要有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德目。
孔子跟老子都认为,人是群居生活的,所以要有一定的规则约束。道家思想用“亲近大自然,随意而安”的方法,让大家丢去人性最初的欲望。而孔子则渲染人要相互约束,才能集体性变强。
这也无可厚非,这是人类发展壮大的好办法。我们不能说他的思想是错的,但是也不能说完全对。
说他们是错的原因是,因为不管是道家还是儒家,都没有让世人真正认识到人性的本质,他们根本不知道人性最初到底有多恶,也无法认识到人的欲望其实是与生俱来的。
说他们对的原因是,你不可否认,道家和儒家,成功地让人类活着更加“安全”了,这也许是哲学家最善意且是最大的骗局吧,如果大家都如《山海经》里所说的那样,动不动杀死对方,世界将变成人间地狱。
其实人类一直在跟人性的弱点作斗争
说起来,人类的发展其实一直都在跟人性的弱点作斗争。从古至今也证明了一点,凡是聪明的人都在想方设法向善,遏制人性最恶的一面。而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就不懂得把人性最恶的本性关起来。
这也应证了一点,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人生难得糊涂时。聪明和糊涂,由你选择。熟读道家思想,熟读儒家思想,也许你才能在糊涂的情况下,明白地活着着,这就是人性的恶所展现出来的“无奈”。
回到前面的问题。刑天、精卫等人为何成为了英雄?道家和儒家不断压制人性,这是旧时代。
新时代要有所觉醒,人性是恶的,欲望很可怕,但是人性也很可爱。我们要提取人性光辉的一面,让欲望成为我们的动力。
所以,刑天、精卫等代表着执着、人定胜天的人物,成为了新时代下的的英雄。我们不再如同封建时代那样惧怕欲望,而是更好地利用了欲望。人性的恶要压制,人性的光辉要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