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遗嘱库:去年近7万人通过微信订立遗嘱,财产给子女继承比率逐年下降

(健康时报记者 石梦竹 李超然)3月19日, 中华遗嘱库 正式向社会发布《2020中华遗嘱库白皮书》,全方位对遗嘱大数据进行解读。

记者从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了解到, 白皮书 重点对中华遗嘱库各项数据进行不同维度分析,,并对新冠疫情背景下社会对遗嘱的接受程度的变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咨询办理遗嘱人数达到5.45万,同比增长12.15%,不具备法律效力的 微信 遗嘱最受30岁以下年轻人青睐,打印遗嘱成为订立遗嘱最主要的形式。

“微信遗嘱”受欢迎,超六成留言者为30岁以下人群

自疫情爆发以来,中华遗嘱库上线“微信遗嘱”小程序留言功能,2020年,中华遗嘱库一共收到将近7万份“微信遗嘱”。

数据显示,在疫情最严重时,即2020年2月~3月份,全国人民留下“微信遗嘱”的数量最多,最高峰时,中华遗嘱库小程序一天收到上千份“微信遗嘱”。

数据显示,留下微信遗嘱的人群中,大多数是20~30岁的年轻人,占比38.7%,其次是20岁以下的人群,占比27.4%,且多数为在读学生,50岁及以上人群仅占4.51%。

数据显示,大部分市民留下的微信遗嘱传递对象是“爱人”,占比达36.76%,其次是“子女”和“父母”,分别占比为24.43%、21.24%,还有5.44%的市民医嘱留言对象为“自己”。20岁以下的年轻人大部分会选择留言给自己父母;而20~30岁期间的年轻人,大部分留言内容是留给自己的爱人;而已经结婚成家的留言人,大部分会选择给自己子女留言。

“微信遗嘱主要是表达对家人的叮咛、嘱托和祝福等情感方面的,微信遗嘱并非法律意义上的遗嘱。《 民法典 》继承编对遗嘱的形式有严格的要求,通过微信订立遗嘱并不符合法律规定,因此微信遗嘱仅适用于处理非财产性的事务,例如传递关爱或者叮嘱某些个人事务。中华遗嘱库开通该功能的目的在于让大家通过这种更加温馨的方式传递情感。”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陈凯说。

再婚、离异家庭倾向于单立遗嘱

从中青年立遗嘱人的婚姻状况来看,主要以“已婚”人群为主,2020年占比为66.56%,低于60周岁以上立遗嘱人群中已婚比例(71.91%)。

工作人员帮助老人立遗嘱。受访者供图

中青年群体,立遗嘱人系夫妻同立遗嘱的比例和单方订立的比例相对比较持平,但双方同立的比例要远低于老年群体的同一数据。这一数据也与立遗嘱人的婚姻状况数据相呼应。陈凯介绍,单方订立的通常为单身人群或者再婚家庭。再婚家庭一般情况比较复杂,在双方意愿不一致的情况下,同立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从年度变化的情况来看,2020年中青年群体中双方订立的比例有所上升。

财产给子女继承比率逐年下降

白皮书数据显示,2013~2020年,遗嘱中所涉及的继承人多为配偶或子女;数据表明,“子女直接继承”的比例逐年下降,而“配偶先继承,子女后继承”的比例逐年在上升,说明群众开始普遍意识到要优先考虑保障配偶的晚年幸福生活。由孙辈直接继承占比11.67%。

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陈凯表示,《民法典》引入了“ 居住权 ”这一概念后,市民既可以通过订立遗嘱的方式确定房产的分配给子女,防止因为配偶在自己去世后再婚导致财产外流,同时也能通过遗嘱设立“居住权”,保障配偶在自己去世以后依然能享有居住权,防止子女提前卖房,可谓一举两得。

打印遗嘱成为订立遗嘱主要形式

2021年1月1日《民法典》实施后,老百姓在订立遗嘱的方式上有更多的选择。“打印遗嘱”是《民法典》确认的一种新的遗嘱形式,目前,中华遗嘱库已登记保管22204份打印遗嘱,占总遗嘱比例接近98%。

在登记过程中,登记人员会根据遗嘱人的意愿,打印出遗嘱文本,再由遗嘱人签字确认,并且有两名见证人在场见证。同时,通过人脸识别、录音录像、精神评估、指纹采集、文档扫描、司法备案等技术手段,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以确保订立的遗嘱是真实、合法、有效的。

同时,中华遗嘱库还创新了“盲文遗嘱”、“文盲遗嘱”、“录音录像遗嘱”登记服务,以满足盲人、视觉障碍、书写障碍、识字困难等特殊需求的人群。

选择订立“录音录像遗嘱”的人群中,有118名市民是属于识字不多、无法阅读,有29名市民属于视听力有障碍,其它原因有19名;此外,中华遗嘱还研发出盲文版遗嘱,为盲人群体提供了订立遗嘱的服务。

此外,部分文化层次较高的市民仍然选择“自书遗嘱”,其中56%的市民认为“亲笔书写遗嘱,更能体现仪式感”,36.9%的市民认为“亲笔书写遗嘱,可以静下心思考人生”,7.1%的市民选择自书遗嘱“仅出于个人爱好,喜欢写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