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民简谈对扶阳医学的理解与应用
王献民
注:本文为王献民简谈对扶阳医学的理解与应用
本人自七十年代始临床至今,从一个赤脚医生到省城工作然后开办中医馆,几十年来坚持读书,边学习边临床。开始以《伤寒》、《金匮》和家学为主,后幸得列入郑卢门墙系统学习扶阳医学,之后诊治过很多大病、疑难病、危急病等。粗略估计,几十年来至少有三十多万人次的诊疗记录,学习扶阳法后仅2014年一年,诊治人数约2万人次以上;365天平均日门诊量约70人左右;诊治的病人包括内外妇儿,肿瘤,皮肤等各科;一年约用附子5吨以上,生姜7吨以上。我认为,中医治疗各类病症是不能有严格分科的,因为中医治疗的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整体的人。
我是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十八岁开始行医,自幼受家学熏陶,承继家学并诵读《内经》、《伤寒杂病论》、《易经》等传统经典书籍。由于对医学的酷爱,执着探索,几十年来临床愈病无数,但是也遇到很多难以逾越的沟坎性病症,例如肿瘤,癌症等。
十二年前幸得《钦安三书》,爱不释手,诵读数遍,对扶阳医学有所了解,之后拜读《扶阳讲记》、《卢氏临证实验录》、《大医火神师徒传道录》、《卢氏药物综合阐述》、《金寿老人药解》、《槐轩全书》等著作后,茅塞顿开,对未来医道充满光明。光阴似箭,经过近些年的临床感悟,我体会颇深,认为郑卢扶阳医学真是济世活人,正纯精高之医术也。
一、为何要扶阳?
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又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张景岳曰:“天有一丸红日,人有一息真阳。”火神之祖刘止唐老先生在《槐轩全书》中曰:“医道虽多,不外气血;气,血之主,而神又气之主也;故补血必补气,气舒则血舒,无补血法也。”钦安师祖说:“坎为水,属阴,血也,而真阳寓焉。中一爻,即天也。天一生水,在人为肾,一点真阳,舍于二阴之中,居于至阴之地,乃人立命之根,真种子也……。”以上诸圣贤,对阳气的重视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当今社会,更是十人九阳虚,为什么呢?自古至今,从来没有像现在社会稳定,生活安逸富足,代步工具比较豪华,最不济也是电动车,骑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少,四肢运动比古时甚少,最终导致痰湿内生,阳气不能充分舒彰,阳气升发和敛藏受挫;历史上没有现代人精神压力大,早上不起,晚上不睡,或失眠而耗损阳气;更没有像现代人生冷食品这么多种多样,丰富多彩,贪食生冷的现象相当普遍,导致阳气的严重损伤。比如空调的使用使人类冬天不冷阳气难以收藏,夏天不热而阳气不能充分生长壮旺,并且不能充分排出蓄积于体内的大量毒邪、伏邪;夏三月本是适当出汗排毒的季节,由于空调的使用,机体不能通过出汗排除郁积在体内的伏邪湿毒;这些体内的阴邪,伏邪不能及时排出而长期贮存在体内,是导致大病,危重病发生的根本原因;疾病的发展于近几十年来出现不良趋势,其中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肿瘤已快速向年轻化、知识化等人群发展。历史上没有像现代人这么乱用,滥用抗生素和清热解毒类药品。在我们传统中医的《伤寒论》中,百分之七八十的处方用药是以辛温健脾,化湿解表,温阳利水的法、药而出方,没有用到那么多的清热药,但临床疗效显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感冒是最常见的病,其实感冒犹如家中进贼一样,最佳处理的方法是将门打开(如发汗),让贼跑掉(祛邪),邪祛而正安;可现在通用的治疗办法是:大量输抗生素,使用清热解毒类药品,致使人体阳气之门户不开,邪无出路。寒凉药物损伤了抗病的正气,症状虽一时好转,但“临床所谓痊愈”后的病人会出现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苍白,便秘或便溏等后遗证,邪存而正伤。此类治法病邪未祛反而伤及身体之正气,为以后得大病,疑难病证等埋下了祸根和潜伏的炸弹;古时候没有像现在环境严重污染和食品安全堪忧的问题,当今阳气不足或阳气虚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正如钦安老夫子说:“气不足便是寒,究不足之源,因房劳过度者,损耗肾阳;因饮食不节者,则损脾阳;因用心过度者,则损心阳。阳者,气也;阳气损于何处,阴寒便生于何处;积阴日久,无阳便为阴所灭也。”
因此,自古至今,重阳扶阳是治疗很多疾病的第一大法!现在老少青壮各年龄段的患者,在我临床的治疗中,十人有九人以上是阳气不足,需要以扶助阳气的方法进行治疗。
二、我所理解的扶阳医学
有很多人认为,扶阳即是扶助人体的阳气,就是用姜、桂、附之温热药;我认为郑卢扶阳医学不是这么简单。首先,扶阳要用姜、桂、附,在一定意义上是可以的,但对于很多病人,若急于应用姜、桂、附是会产生较多热药反应或其他不适症状的。我在临床中遇到一些病人,由于外邪较重,经络不通,三焦不畅,若提前或急于应用附子,必会导致病人胸闷欲死,身体难受甚而出现一些不可名状的现象,甚至有些病人被送进医院抢救,这类患者多脉象紧劲。其中原委实由于他气机不能通畅,外邪郁闭,中焦枢机不利,三焦不通;此时应用附子会导致阳气不能下潜入肾,若阳气不能下降入于坎水之中,就会上冲心肺,轻者头晕目眩,胸闷气短,呼吸困难,重者烦躁欲死;虽然这些不适症状有的可能不用治疗,休息几小时或几天会自行缓解,但诸如此类不良反应,对病人或家属会造成难以接受的心理阴影。
比如在临床中对严重的胸腹水患者或全身水肿的病人,则不可过早大剂应用附子。这些人阳气多半很弱,并伴有气滞血瘀、痰阻气结、水湿不化,湿毒凝滞,阻塞气血通行的经络道路;初使便大剂应用附子,有两种或多种情况的发生:一者使水肿或胸腹水更加严重或长期得不到清除;原因是,大量的温阳药使该患者,原来以冰结形式积存于体内之寒水融化过快,水湿进一步增加而形成“内涝”;就如2012年冬天,新疆暴发大雪,太阳一出来,大雪迅速融化而形成新疆地区积水成灾;第二种结果是阴阳离决或浮阳外越:因为此时的病人阳气已微,若用大量附子配伍繁杂,病人自身对药物的分配和适应能力减弱,极易使所扶之阳无可依附而外越或促使阳气离决死亡。以上均是我在临床中碰到或观察到的经验总结。
临床中怎样去解决此类患者的病证呢?比如外邪不明显时可在行水的基础上选用黄芪党参填精法,佐以温阳;若外邪较重,则在补气填精的同时,选用适合剂量的透邪之药,这样则能起到客水祛而正气恢复的效果。此观点是我在临床中所见所闻,或经常碰到的现象,不过也是一家之言,希望各位老师斧正。
扶阳医学是综合整体观的治疗医学,不是单纯的姜、桂、附的叠加;比如利尿可扶阳,如叶天士所云:〞温阳不在补,只需利小便〞,化湿也是扶阳;甚者有时稍佐一点养阴药也不失一种扶阳办法。比如我们在治疗一些皮肤病的时候,应用温阳扶阳处方很长一段时间后,发现患者初始效果尚可,到后来则不能很好地消除病症,若应用一些生熟地、丹皮等之类,反而治疗效果会更快更好。因为这类病症、湿毒多潜于血内,温阳药物有时很难到达血府,佐用一些养阴药物以达同气相求,期引阳药入血以利毒邪外透。我曾治疗很多银屑病或红皮症合并关节肿大疼痛的病人,就在扶阳的基础上应用生地30克以上,很快关节肿痛消失,皮损得到较快地恢复。
再者,在应用扶阳法治病时服药禁忌非常重要; 临床上碰到很多病人,特别是小孩,因过食生冷水果或其他寒凉药物而导致食积外感的病人很多,这些病例常见不鲜。有些还在治疗中不遵医嘱,贪食生冷后使病情反复或加重,有的甚至缠绵难愈。我曾在微信上写了一篇小短文,即《食生冷水果对身体的危害》,现在很多电台于保健栏目大量宣传多吃水果,多喝凉白开水,若是阳热体质,适当吃一些水果还是可以的,但当你体质很弱,甚至阳气不足,是不能食生冷水果的;我曾经治疗两例十六七岁的女孩子,因长期贪凉而导致卵巢早衰,均治疗八九个月后卵巢功能才得以恢复;其中有一例医案,患者从小在奶奶那里长大,老人家很负责任,恐怕小孩上火,一直多年让其饮用清凉茶,结果导致小孩十六七岁月经仍不来潮,后经医院证实是卵巢功能早衰所致,所以贪食生冷对人体是百害而无一利的事。
三、何谓扶阳
扶阳顾名思议就是扶助人体之阳气,但是扶阳气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次第的。刚才我已经说过,当病人外感或肺脉很紧,此时就不能用附子或大量应用附子;因为外邪郁阻肌表,经络不畅,三焦不通,此时过早应用附子会出现很多不适症状,应以桂枝法开表祛邪为先,使郁阻的经络通畅,待肺脉不紧、胃脉通畅时,方可应用附子或附子法,也就是说“要致富先修路”!在临床中吾见到过很多肿瘤患者,于郑卢医学切脉辩证其实就是一个外感病的携带者,也就是说他寒湿之邪郁阻肌表,内外道路不通,致使寒邪长期束于太阳进而化燥,病证不能得到缓解;说直白一点,凭脉结果是感冒,但无有感冒症状的反应,此时应用桂枝法解表祛邪,很快一些莫名症状就能得到缓解,后期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应用附子法或四逆法、桂附法、填精法,一般都会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有时甚至用一个桂枝法就可将肿瘤化掉或消失,当然,治疗肿瘤还要加一些消肿瘤之类的专药更好。
谈到外感,也就是现在的,所谓西医说的上呼吸道感染,现在很多医生的通用治法即是消炎,应用抗生素,清热化痰,清热解毒等。我认为对此类患者的治疗,应该适阳气,肾气盛衰情况而定,所以在临床中很少应用抗生素或清热解毒、清热化痰之类的药物,就是一些扁桃体化脓的患者也一样不用。这类患者在脉诊时,肺胃脉大部分很紧滞,有的胃脉很紧,肺脉滞弱,舌淡,苔厚腻或舌红苔水滑等;诸如此类患者多是长期应用抗生素或清热解毒类药,或长期贪食生冷食物致使脾胃受伤。我们常说:中焦脾胃是气机升降的枢纽,什么是枢纽,通俗的说法即是“门转子”或叫开关。当气机不能正常升降时,也就是“门转子”死了,不能开合了;此时感受外邪或咳或喘,浊气不降,气郁于肺,郁久则热;若此时直去清热,清的是被郁的肺气或正常循环的元气真气;由于气被郁而生热,若应用苦寒之品肺热得清,胃寒加重,枢纽郁塞更严重,因此导致一些患者病情反复发作,终致越清越虚;即使所谓的临床病愈,患者也多会伴有面色苍白,食欲不振,大便干结或便溏、腹痛腹胀或长期失眠、急躁、梦多等症;之后吃补药则上火,服清热泻火药则肠胃难受或更伤,这种情况特别是小孩居多;更甚者会导致长期咳嗽不愈或哮喘、慢阻肺,鼻炎,扁桃体肥大等严重病症。
其实此类病的治疗非常简单,那就是用桂枝法或附桂法,建中祛邪。先调其中焦脾胃,脾胃得温,气机升降有度;肺热即随胃气之降而降,其热随之得除,既治愈了疾病,又加强了身体的抗病能力;若热毒过盛,适当佐以清肺热的黄芩、鱼腥草等药,病症会很快得到缓解,治愈后的患者食欲增加,睡眠还好。我曾经治疗一例三个多月的婴幼儿,在某儿童医院住院诊断为肺炎;一输液小孩即呼吸困难,面色青紫,呕吐不食,已住院一月余,下病危通知多次,要求家属到更好的医院去治疗;患者经人介绍到我医馆诊治,查患儿精神萎靡,咳嗽气喘,大便稀溏,蜷曲哭闹不停;我先用麻黄附子甘草汤加鹿角片、人参等,一剂而喘鸣声无,咳嗽减轻,呕吐停止,食欲增加,不再哭闹,三剂服完,咳喘均无,尚有便溏、鼻塞等些许症状,加减共服七剂而愈。因此,治疗感冒发热滥用抗生素,清热解毒类药品,是当今医疗行为一个非常严重的误区,应引起我们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
在临床中发热是一个很常见的病症,很多患者或医务工作者不能正确对待发热,把发热当“敌人”,这完全是错误的。发热反应即是对表邪的抵抗力,很多疾病是通过发热而达到净化内部环境的。临床中我也诊治了很多发热病人,没有应用抗生素或清热解毒之类的药;前面我说过,有很多肿瘤患者就是从一个感冒开始的,很多医生在治疗发热时唯恐热退得慢,家长和患者退热心切,认为哪个医生把热退得快即是好医生;这样治疗的结果即会行成长期“感冒携带”,为以后得大病留下了祸根。其实,治疗发热,一定要遵循身体的需要,也就是正气运行的规律而立法遣药。什么是身体的需要,怎样才能判断呢?我认为很多感冒,其发热症状是机体排除体内垃圾或病邪的主要手段。发烧就好比一个国家被外敌侵略或犯罪分子作乱,国民奋起反抗一样,战争越激烈,发热越高,战争越胶着,病势越缠绵;此时要顺应身体的需要,济给身体力量,使机体得到有效的阳气补充,并帮助机体打开病邪排出的门户;根据情况按照张仲景的服药方法:一时辰(2小时)服药一次,或一日一夜连续服药,不断给机体以能量,一天可服2-3付药;若患者汗出便通,有的随即热退,有的第二天热退病愈。在临床中,根据脉象或桂枝法或四逆法或白通汤法,百无一失。但要注意一些消耗性疾病或肿瘤或贫血或急性传染性疾病等,此类患者要对原发病进行治疗;若发热处理不好,就会导致更大的疾病,很多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支、皮肤过敏、扁桃体肥大或腹腔淋巴结肿大、肿瘤心脑血管病,代谢性疾病等均是与发热或感冒处理不当有直接关系。上述病症通过扶阳法治疗,一两个法对发热的正确处理,发热患者体力就会增强,食眠就会增加,愈后很长时间再不会感冒发热,这种现象临床中屡见不鲜,其实扶阳理法也是在治未病。
总之,扶阳医学是一个大课题,需大家共同努力去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