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写的“福”字,被称为天下第一“福”,有什么含义
被称为“天下第一福”的“福”字,源自康熙手书,后刻在一块大石碑上,保存在恭王府中。建国后,人们在恭王府中发现了这块刻有“福”字的石碑。
周总理知道后匆忙前往观瞻,因其位康熙大帝手书,而又有“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寓意,故命名其位“天下第一福”。
这个“多子”,“多”是草法,现代大多数人可能不识。
左边是“才”,右边形近“寿”字。
这是“多田”。
嗨,其实这些只能算“无中有”的生硬解释,是后世人对康熙手书福字的一种精神附加,并做不得什么数。
中国比较吉利的几个字是“福禄寿喜财”,福拍第一,然而康熙的福与常人的“福”写法也并没什么特别之处,之所以他的“福”被称为“天下第一”,绝不是因为他的字写的有多好,多有深意,只是因为他是康熙。
甚至是周总理对恭王府的一种营销手段,因为这块碑立在恭王府,周总理赐名后游客络绎不绝,都想沾一沾“天下第一福”的福气。
(张大千)
有人说这个“福”字中右半部分“寿”的写法取自兰亭,但兰亭中确实没有这个字。而且说康熙写出这一个“福”字后再写其他的便没有此字的神韵,更是扯淡之谈。康熙的书法莫说在清朝,即便在中国历代帝王中,都算拔尖的,而且写这个“福”字的时候,传言他只有19岁,所以这种传言也只是民间饭后之谈。
又被誉为“中华第一福”。
该福写于康熙十二年。当时孝庄太后六十大寿,不料得病,太医束手无策,康熙知晓上古有“承帝事”请福续寿之说,故而为孝庄太后请福。果然孝庄太后得福后,病症全消。该福字也被刻成石碑,成为皇家瑰宝。
但乾隆年间无故失踪,1962年重修恭王府时,在后花园的秘云洞中发现失踪数百年的福字碑,周总理得知后,将此名为“中华第一福”。
福在历史上有一个演变过程。最早的甲骨文中,福字左边是一个跪地而坐的人,右边是鬲(盛酒的器具,可以作为祭器),整个构图是一个人用酒供神祈福,象征生活富足。
康熙是皇帝,也是书法家,他的御笔福字不同于普通福字,每一部分都是变体,可视作多个字形,蕴含着丰富内涵,至少有多子、多田、多才、多寿、多福5层含义。
福字的左半边既包含“子”,也包含“才”;福字的右半边,既包含田,也包含寿;整个字合起来就是福,因此被视为“多子、多田、多才、多寿、多福”五福合一。
这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福中藏寿”和“田不封口”。
一般书法家书写福字,是不会有寿在内的,因为“福”、“寿”字形差异太大,康熙却运用连笔把“福”的右半边写成一个“寿”字,使得“福中有寿,福寿双全”。
更重要的是,这个“寿”字写法并非康熙为了促成“福寿双全”牵强附会,刻意为之,大书法家王羲之《兰亭序》里的“寿”字就是这么写的,而且因为这种写法,使得“田”不能封口,被解读为“鸿福无边、无边之福",讨得一个更大的彩头。
从字形来看,康熙“福”窄而狭长,字形偏"瘦",音谐“寿”字,民间称之“长瘦福”,即长寿之福,民间俗语称“有福必有寿,有寿必有福,有福没寿是为无福可受”。
康熙“福”字完美表达了“福中有寿,福寿双全,鸿福无边,长寿之福,无边之福”的丰富内涵和深刻寓意,因此能流传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这个“福”字本身并没有多传奇的事迹,只不过是皇帝手书赐福寓意比较好,百姓喜欢,加之周总理赐名,才算真正有了它独到的意义,仅此而已。
大别山神话,发布文学作品,传播历史知识,追踪热点问题,展示搞笑视频,关注,会有更多精彩哦!小编:宋高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