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心术的“绝妙应用”:汉文帝仅带六人登基,当晚发出三道圣旨
“孝文皇帝,闵中国未安,偃武行文。”——贾捐之
纵观西汉十一位皇帝,刘恒算是最特别的。他从小就不是刘邦最喜欢的孩子,是刘邦的第四个孩子,而且母亲出身卑微。而他本人长大后被分配到不起眼的角落,当一个普通的王爷。
论喜爱、论地位、论出身,在刘邦众多孩子当中,刘恒都算不上出色。可偏偏就是这个被人瞧不起的孩子,日后居然继承皇位,还成为一代明君,流芳百世!
那么,为什么刘恒能成为皇帝?这背后有什么秘密呢?
实际上,刘恒之所以能够成为帝王,完全不是因为他命运好,而是他富有心机。在刘邦众多子女中,他的能力被严重低估!
忍辱负重十六载,暗自修行成霸业
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个孩子,他的母亲是薄姬,原本是魏王的妃嫔。随着魏王被杀,魏王身边的妃嫔成为刘邦的俘虏,薄姬也不例外。
刘邦看见薄姬有些姿色,于是纳她入后宫。自从进入后宫,薄姬的命运变了许多。原本她在魏王身边享受荣华富贵,而且天下最会看相的许负曾经说,她将生下天子,结果到了刘邦后宫,一年以来没有受到宠幸。
独守空房一年多,在好朋友的帮助下,她才勉强有机会见到刘邦一面。当天晚上,二人同房,不久薄姬发现自己怀有身孕。公元前202年,她生下孩子刘恒。生完孩子后,薄姬就没有多少机会再次与刘邦见面。
刘邦不喜欢刘恒,因为刘恒不仅出身一般,而且也没有亮眼之处。在刘邦眼里,他最喜欢的孩子是第五子刘如意。
刘如意的母亲是戚夫人。戚夫人是刘邦最疼爱的女人,经常侍奉刘邦。久而久之,她便怀有身孕,生下刘邦第五个孩子刘如意。刘邦见到刚出生的刘如意非常高兴,等刘如意长大后,刘邦发现他长得非常自己,愈发喜爱。
戚夫人眼见有机会,于是对刘邦吹枕边风,日夜哭泣想要见到自己的孩子成为太子。爱人的哭诉和如意的机灵,让刘邦打算废掉现有太子,重新确立刘如意作为太子。不过在诸位大臣的阻止下,刘邦最后也没有实行。
后来刘邦去世,刘盈登基即位。由于刘盈生性软弱,又爱好酒色,所以吕后趁机独掌大权,对内外戚干政,诛杀功臣,对外采取和亲,与匈奴和平处事。在吕后执政期间,朝野、后宫受到严重冲击,甚至戚夫人被吕后做成惨无人道的“人彘”。
不过,这些都没有波及到刘恒。因为他自从8岁起,就被分为代王,安置在代地。代地位于如今的山西一带地区,距离京城有着遥远的距离,因此极少受到冲击。由于薄姬很少被刘邦宠幸,所以薄姬被吕后放过,逃到代地,成为代王太后。
自从懂事后,刘恒便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成熟,在刘邦看来,他只不过是个内向的孩子,可是代地百姓对他是感恩戴德。在代地期间,他大力发展生产,与民同乐,认真学习治理地方的方法。
可以说,在默默无闻的十六载中,他独自学习如何管理大臣,学习如何治理地方等帝王之术。更加难得是,在母亲的教导下,他养成了沉着冷静的性格特点,遇到事情不慌不忙。
终于在沉寂了16年后,机会来了。刘恒要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
吕后去世朝野乱,刘恒登基为皇帝
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随着吕后的去世,之前汉惠帝刘盈因为看见戚夫人的惨状抑郁而终,如今的朝野出现权力的真空,乱成一片。
那时的混乱局势中有两派人:一派是忠于汉朝的大臣,以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等人为代表;另一派则是忠于吕后的势力,以吕后的亲人为代表。在一片混乱中,“汉朝派”对“吕后派”下毒手,联合刘氏宗亲联手消灭吕后势力。
那么,该选谁来成为皇帝呢?这个问题难倒诸位大臣。因为刘邦8个儿子在吕后在位期间,被吕后迫害致死有4位,汉朝血脉所剩不多。综合来看,可以竞争皇位的只有:刘恒、刘长。
刘长,是刘邦第七个儿子,力气巨大,可以扛鼎,于公元前196年被封为淮南王。不同于刘恒的沉着冷静,他为人飞扬跋扈,自作主张,司马贞评价说:
“淮南多横,举事非正。天子宽仁,其过不更。轞车致祸,斗粟成咏。”
由此可见刘长的为人。而刘恒则宠辱不惊,态度冷静。相比之下,刘恒更加适合当皇帝。于是,大臣决定让刘恒接手皇位。
面对使者的到来,刘恒显然心中有数。他知道自己的弟弟刘长为人嚣张,且武德充沛,万一他勾连朝野反对自己的大臣一块谋反,这势必成为登基路上的绊脚石。
他一面缓慢启程,另一面让心腹到京城打探消息,让心腹收买人心。根据心腹汇报,不少人认同刘恒即位,不过有少数人不同意,其中周勃意见很大。
得知情报后的刘恒,胸有成竹。他在渭水面见百官,此时周勃突然秘密献上玉玺。难道是周勃回心转意,想要刘恒直接在渭水登基吗?实则不然,这是周勃的诡计。
如果刘恒接受玉玺,那么周勃就会说刘恒不合规矩,私下继承!刘恒早有准备,他让手下人给周勃传话:
“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
我是天命所归,只接受光明正大登基为帝,而你的行为是背地的,不符合规矩。周勃的诡计被识破,只好乖乖跪拜刘恒。
刘恒仅带着六位心腹,火速入京。公元前180年,他登基为帝,成为汉文帝。汉文帝接手的朝廷是混乱的,各个大臣心怀鬼胎,各有打算,都想在新皇帝身上要到更多东西。
而刘恒由于火速登基,仅有6个心腹,面对如狼似虎的百官,他必须及时想办法稳固皇位。当晚,他发布三道圣旨,一举稳定了朝野!
三道圣旨平朝野,文景之治后世夸
第一道圣旨,他派宋昌负责守卫京师,统领京师军队。有了军队,刘恒才有军事保障,防范刘长等刘氏宗亲。同时也削弱对旧臣的依赖。
有了军权是不够的,还要有人心,于是第二道圣旨,他封赏忠于自己的大臣,恢复刘氏宗亲的土地。
这一政策是成功,文武百官和王室宗亲都打心底拥护刘恒。而原本的反对派纷纷开始支持汉文帝。人心稳定,汉文帝手下有了一个团结的官僚集团。
接下来便是收拢人心,第三道圣旨便是制衡。他要让官僚集团有所竞争制衡,以此维持平衡。他将陈平、周勃分别封为右丞相、左丞相,以此划分派系,百官纷纷站队,彼此竞争,而刘恒则坐享其成,发展势力。
经过三道圣旨后,汉文帝的威严正式确定。他成为说一不二的帝王。汉朝又一次恢复稳定,获得新的发展机会。
结语
汉文帝凭借在代地的治理经验,继承吕后的经验,贯彻黄老之术,让百姓休养生息,开创文景之治。虽然少年时候的他,没有实力,没有出身,没有地位,但是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华。在他治理下,百姓安居,户口增长,国库日渐充盈。
命运给予刘恒只不过是小小的机会,是他靠着自己抓住微小的机会,成就了他本人宏图霸业。如果没有他和他儿子的管理,也就没有后来汉武大帝的开疆拓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