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诞辰 |《清平乐·六盘山》书法欣赏
先师游寿先生,居北疆近四十载,致力于龙江考古、教育、书法事业,颇有建树。先师书法尤为世所推重。
先师以88岁高龄作《学习寸得》一文,“寸心所识,以告读者。”曰:“学习临摹必在三十岁以前,下一段功力,以蓄内心。”“自三十至五十为书学成就之始,五十以后至七十为书法最佳时期,七十至八十为老年书法之苍劲。”“书者如也,如其人之内心气度。”“笔秃千支,此皮相之言也。吾最服膺笔已成冢,不如读书万卷。”
1970年至1972年,师到黑龙江五常县农村插队落户,饱受艰辛。
1972年,高校恢复上课。师从农村回校执教。偶与友人诗词唱和。
1979年,在黑龙江、内蒙古考古研讨会上,提出鲜卑石室当在嫩江流域的推断。
这一时期,师作品存世更富,书体亦多,且有多件临摹之作。
——栾继生教授《游寿先生书法艺术长编》
1977年,游寿先生大篆《清平乐·六盘山》
一九七七年一月
七一媪 寿 敬书
(载于《纪念游寿先生诞辰百年研讨会》)
周齐先生
1917—1990
上世纪70年代,周齐先生小楷《清平乐·六盘山》
(载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周先生所抄《毛主席诗词》)
游介眉先生多次强调:“笔秃千支,此皮相之言也。吾最服膺,笔已成冢,不如读书万卷。”继生继承游师遗志,传道授业。书法从晋唐入,上溯周秦汉魏,心摹追,多有心得。更为可贵的是,在他的身上没有学究气,他将书法融入生活,信奉“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道理,把教书治学与书法创作相结合:每静对古贤美文妙墨,朝夕研习,乐而忘餐;临写碑帖,以为日课;或沐手援笔,抄写经文、辞赋歌咏;以小楷手录《周易》《尚书》《诗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孝经》《老子》《金刚经》等经典。继生亦喜《菜根谭》,尝以端楷恭录数通。审其翰墨,书风隽朗,笔致清雅,下必有由,钟繇魏志,兼收并有。继生行草书以“二王”为宗,参以汉晋简牍残纸意趣,又倾心孙过庭《书谱》。用继生的话说,《书谱》就是活的王羲之。可见,继生宗法书学正脉,却毫无门户之见。不惑之年,继生更致力于周秦汉晋碑帖的临习,曾曰:“四十五岁后专心隋以前书。”偶作榜书,又取势龙门造像记及石门铭等北魏碑刻,既浑厚雄强,又富于书卷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