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桂稳:小时候我们过年

小时候我们过年

周桂稳

影视剧里我们经常看见这样镜头:各路英雄济济一堂,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是不是觉得特豪爽,特气派。其实比之更有气势的是我们大丰方强齐贤一带的忙年阵势。

七、八十年代,一般人家都有十几口人,少的也有五、六口人。过年蒸饼是家家必做的。和面是用三斗、五斗缸。(过去计量都是以升、斗来计算,一斗等于12.5斤),和面需要一个壮劳力来做,面用温开水和,面要和透。在大半人深的缸里和面不是简单的事。后来在街上面食店里,我看见人家和面是用才一尺多高的牛肚缸,觉得太微不足道了。虽是数九冬天,和好面,人已热得满头大汗。而我家和面却是由娇小的妈妈来完成,她要亲自动手才安心,自然面和好,人也累得够呛了。

面和好,需加入小酵。小酵是一块发酵过的面疙瘩,放入温水泡烂了,和上斤把面粉,待发酵好了,倒入大缸再搅匀了。这时候,人们在灶台后垫上厚厚麦穰草,扒个草窝,缸就蹲在草窝里,缸口遮一块大小合适的塑料纸,上面再蒙上厚被子。

农人骨子里似乎约定俗成,将忙年的好丑和来年的运势的好坏联系在一起。所以格外慎重。这时候,就派个人把守在门口,年纪大的人见了,就问:“酵扯了吗?”回答“扯了!“掉头就走。酵涨不上来,就称之促酵缸。守门的人拦的就是认为促酵缸的人。通常有两类人,一类有狐臭的人,还有就是留胎毛的。其实这是无稽之谈。本来人家惯宝才在头顶留桃形一撮头发,长成了,编成辫子,待长到十虚岁,外婆家不仅要买鞭炮、蜡烛,一身新衣服、新鞋、新袜子,还要买一对热水瓶,一把剪刀,由外公或者舅舅很隆重地剪去小辫子,用红手帕包了,珍藏起来。这胎毛怎就成了促酵缸。人狐臭不过是一种体质,根本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其实就是冬天温度太低,面发酵不起来罢了。

拉碱一关也很重要,碱大了,饼泛黄,中吃不中看,碱小了,饼有酸味。为了达到最佳效果,总是不时团一小块面,放灶膛里烧熟,尝试。最后一笼得做个比普通饼大到四倍的大饼,称之为折子根脚。(折子由芦眉子编成,用来圈粮食的。)老人总要留到二月二才允许吃。饼做结束了,称之落笼,缸挪开,立即叫家里个矮的孩子坐进去,迅速跳起来,称之坐酵缸,希望孩子象面团那样噗嗤噗嗤长个子。

我印象中小时候是不做包子的,饼是玉米糁子加很少的面粉做成。最奢侈的是用纯面粉做葱卷、做馒头。然后用有柔软叶子的麻的方形果子醮上桃红、大红,点在馒头顶上。白白的馒头,一点鲜艳的红色,很是好看,馒头喧喧的,更是好吃。

年糕不是家家蒸得起的。我们这一带都是蒸方块糕,有一个木板模子,上面小,底下大,模子放反了,米粉筛进模子,模板拿不出来,得重来,我就曾看见有人家模子放反了,糕模脱不下来,在家烧香磕头的。糕上也点红,图个喜庆。来客人了才烫糕,年纪大的来家是化糕,就是将糕化成糊状,放上白糖。余下的糕给上学的孩子做零嘴,我们这有一句俚语叫he(读去声,啃的意思,就不知用什么字写出来。)生糕的碰到吃生饼的,都不是善茬儿,不好惹的意味。也许是这衍生出来的吧,

糯米粉家家都舂的,年三十揉好元霄,放在筛子里,寓意筛眼那么多的元宝。每口锅里都用碗放入三只元霄,叫做压锅。古人“三”字指多的意思,比如“三申五令”、“三番五次“,放三只元宵,是说锅里都有好多元宝,图个好兆头。

贴春联、贴挂喜自不必说,而猪圈前也贴上“猪养牛大”的红纸黑字,灶台上方贴上写着”水火平安”的红纸条。自打姐姐会写毛笔字,我们家对联以及“猪养牛大”之类红纸条,都是姐姐写,妈妈的一声令下,她不敢违抗。待姐姐字写得有模有样了,还有邻居来索求。

挂喜是将红纸裁好,铁板模子垫在红纸上,有十门挂喜厚度,用铁夹夹好,用小凿刀沿着模板刻。凿刀有点象木匠用的凿子,只是体积小好多。一张红纸一毛二分钱,可以刻四门挂喜。(五张为一门,比如福、禄、寿、,喜、财就是一门。)我堂哥周桂龙就年年刻挂喜,自家刻好了,帮亲戚朋友刻。白天时间不够,晚上加班加点,乐此不疲。

年三十中午,我家吃面条,寓意长命百岁。晚上煮一大锅饭,一大锅鱼,也有肉、肉圆。正月初一早上,吃元宵、吃鱼,意思是年年有余。

年三十晚上,每个房间都点灯,煤油灯照着,小屋子格外温馨、热闹。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唠唠家常,磕磕瓜子,待到困了,爸爸在三叉路口燃起一堆篝火,全家人依次从火上跨过,妈妈说:“这是除去一年的秽气。”然后关上门,直到正月初一,燃一串小鞭,门才打开。临睡前,爸爸用毛钞纸包上一把面粉炸的果子,和上几颗颗枣,放在床头。正月初一早上,我们醒来,拿上一粒果子或者一颗枣子,放嘴里吃,吃了东西才可以说话。

正月初一,穿新衣、新鞋。(我爸妈每年都找裁缝给我们姐弟三人每人做一身新衣。新鞋是妈妈做的,妈妈为了赶新鞋,常要忙到大半夜。)放鞭炮,吃元宵。吃完元宵,相濡以沬的一家人也要互相道贺。孩子们祝老人健康长寿,祝爸妈事事顺利。大人祝孩子学习好。不上学的儿女,大人就祝儿子早点娶媳妇,女儿则是找个好婆家。乡下人心思就这么简单、直白。然后长辈发红包。

这时候,外面锣鼓喧天,文娱队来了。我们齐贤村压轴节目是“荡湖船”。文娱队一定到干部和军烈属家拜年的。湖船每到一家,这家人一定拿出香烟、糖果招待。我们这里还有正月初一跑年的习俗,就是一点大的孩子(五、六岁,七、八岁不懂事的孩子)系上缝了大口袋的肚兜,有人背只黄帆布书包,一家家门前跑,到了人家门前,这家人抓一把花生或者瓜子,碰到有新娘的人家还有糖块。因为年前娘家人送糖、送花生给新娘,留着分发。实在没有东西的人家,还会抓把米,拿块糕或者饼,反正不管到了谁家门前,人家不会让你空手而归的。

说起荡湖船,不得不提一个人,叫李兆宣。他在文娱队扮撑湖船的角色,他总是头戴顶青色工人帽,架一副黑墨镜。左手一根长竹竿,右手一把破蒲扇。撑一竿子,腿一弯迈一步,一脸喜庆式俏皮。他来来回回边做撑船状,边说吉利的顺口溜。说完了仰头喊:“湖船娘子,唱起来噻!”于是一旁所有参加文娱演出的女子,齐声和着荡湖船的娘子一起唱起来:“小小啊,湖船啊,荡呀么荡起来啊,英明领袖毛主席啊……,哎呀哎仔嗬”然后他接上一句:“哎呀哎仔嗬啊!”举起破蒲扇朝观众一招手,一脸掩饰不住的喜气。

孩子们追文娱,大人张罗着拜年,候春市酒,年隆重地开始了。

作者简介

周桂稳,70后,盐城人自由职业者。

中国文坛精英盘点之90后专辑

(0)

相关推荐

  • 八月十五的月饼模子

    虽然还没到八月十五,但已经吃了几次月饼,云腿的.双黄的.五仁的.实话说,我一直对月饼没多大兴趣,但对月饼的周边产品--古老的月饼模子倒很有兴趣. 青岛的康有为故居,二楼陈设的展品中居然摆了几个老月饼模 ...

  • 七月七小巧饼的配方是什么?

    你好! 七夕给孩子做一道传统点心-巧饼(巧果) 在这样一个节日里,给儿子做这道传统的小点心,让他记住这世代相传的民俗,给他讲我姥姥的故事,让他感受节日里的亲情!瞧瞧我,木模控,上三个是月饼模,很久很久 ...

  • 第741篇:小时候盼过年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今天腊月十三了. 每年过年前,我妈总会略带感慨地说:年味越来越淡了. 以前我不懂,现在慢慢地都明白了. 一晃间,一年就过去了,一年一年的,三十六年了. 去年的除夕夜 ...

  • 小时候的过年 ||文 邱小权

    小时候的过年 文 邱小权   "大人望种田,小孩望过年".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小孩们最期待的是过年过节. 小时候的过年,别有一番滋味,天真.纯朴,充满人情,其味无穷.  " ...

  • 难忘我们小时候的过年

    人上了年纪,越来越喜欢怀旧了.莫非这就是人慢慢变老的表现.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心里却是越来越没有感觉. 还记得小时候,对于过年的那种感觉,几乎可以用"盼"字来形容,到了过年可以吃 ...

  • 故乡的年味:为什么我们总怀念小时候的过年?

    文∣景桥先生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岁月渐深,年岁渐增,便越是怀念小时候的过年. 我就常生出这种感慨. 其实那时,故乡贫瘠的小山村,物资极是匮乏,日子也过得单调,唯独那年味,却比现在浓烈得多. ...

  • 小时候盼过年,长大后怕过年(看完真心酸!)

    本公众号由原来的<东方红纪念网>正式改名为<梅花欢喜漫天雪>,新名称来源于毛主席诗词<七律·冬云>.我们以文会友,说尽向来无限事,为大家传播更多优质内容.希望同志们 ...

  • 我怀念小时候的过年﹒美食篇(上)

    我怀念小时候的过年 SPRING 春节之美食篇 小时候,总是盼望过年的,这千真万确.盼望过年,是因为平日里无法获得的东西,会在过年的时候得以短暂实现,可即便是短暂,也足够让小孩子开心了. 比如,小时候 ...

  • 周桂稳:王屠夫捉鬼记

    王屠夫捉鬼记 周桂稳 很久很久以到,有个小村庄,村子里沟河纵横交错,放眼望去,"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只是没有佳人,在水一方.这里的人家犹如月光皎洁的夜空里的星星,零星而散乱. 每 ...

  • 周桂稳:空里流霜不觉飞 | 就读这篇

    原鄉書院 高品质文学平台 你的移动图书馆 空里流霜不觉飞 周桂稳 妈妈走了,走得义无反顾. 她走的前几天,向弟弟要了家里大屋的钥匙,紧紧攥在手心里.她说:"留着想家了,回来好开门." ...

  • 周桂稳:秋意春暖 | 品读

    原鄉書院 高品质文学平台 你的移动图书馆 秋意春暖 周桂稳 一连十多天,我进食堂前,或者和我一前一后的时间,有个穿一身土黄色牛仔服的男子就来就餐了.也许他的衣服太单薄了,处在穿厚厚羽绒服的.穿毛领大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