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底排污:排除废水,改良底质,净化水体,水好鱼才好!

专注水产,深耕养鱼第一线,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不标题党。奉献实用养鱼信息!欢迎您的光临!

我们的鱼吃喝拉撒的产出废物相当多,特别是在投饵区,就是我们塘口的压力集中区。俗话说的养好鱼先养水,养水重在底,而池底的重中之重就在投饵区。池塘养殖大多是依靠投喂大量的人工配合饲料,通常饲料中只有 20%~50%的和15%~60%的被鱼体吸收,而其余大量的残饵和鱼类代谢产物留在了池底,这些废物的数量远远超出了水体自净能力,致使水体内源性污染,从而导致养殖鱼类生长缓慢、体质减弱、病害频发等。为了有效解决这些诸多问题,池塘底排技术应运而生。

以下以通威公司“底排污”技术为例,作一简要说明:

先看一下"底排污"的视频欣赏:

底排污技术是指在池塘底部修建集污孔,在池塘边修建排污井和沉淀过滤池,达到改善池塘底部环境、养殖水体循环利用、尾水零排放的良性循环效果。

一、基本构成

1、插管井(与池塘底部集污口相连,用于控制底部淤泥排出)。

2、固液分离池(用于汇集污水并进行处理)。

二、排污流程

1、分别拔起插管井中的两个白色管,让底部污水在池塘水的压力下通过管道压到插管井中。

2、待插管井污水集满关闭管道,打开电机将污水抽进固液分离池。

3、待固液分离池集满将污水沉降一天,沉降一天后可以使用芽孢杆菌对池水进行处理。

4、将富含有机质的淤泥收集可以用于塘口种植蔬菜。

在建设塘口时,在投饵区底部或者池塘最低处建造集污口,并通过管道连接至插管井。当拔出插管井中的白色管道时,池塘里的水压就会将底部淤泥污水压至插管井中。当污水至固液分离池沉降时,大家可以看到水质中的氨氮很高,这说明我们池塘底泥中含氮有机物很高,而氨氮经过氧气氧化形成亚硝酸盐,这就是为什么当鱼塘中氨氮、亚盐高时我们要进行底改的主要原因

三、底排污的建设

底排污是运用物理原理自然排污,在池塘底部的最低处修建集污口,用PVC管道连接插管井,使其形成一个连通器,通过池塘水压,自然排出污物。各个池塘千差万别,根据池塘不同形状,不同土质,不同深度,不同水源等因素,底排污的设计与建设也大不相同。

一般情况下,在干塘后先查看池塘底部,了解池塘底部的地形条件,在地势较低的位置修建集污口,集污口数量根据池塘面积大小和底部环境来确定,一般2-3个为宜。集污口应低于塘底,呈圆凹形,在圆凹形中部开挖0.8-1.0米圆形集污口(使用井围)或方形集污口(使用砖砌体)。建议是使用井围,操作方便快捷、成本低。如果底泥太厚或太深,可在修建前订做1.0-1.2米的木质沉箱。

把沉箱放置在集污口修建位置,挖出沉箱内淤泥,用混凝土打底,然后放置井围和Φ160PVC管。

在井围和沉箱之间用混凝土固定,在井围上方放置防逃网(注:防逃网略大于井围)。在内部修建完成后,锯(撤)掉高出的沉箱,人工挖掉周边较高的底泥,使其成为锅状。

完成集污口修建后,对管道进行连接,掩埋在塘底与塘基连接处使用45度弯头连接排污管道。

在排水航道旁的水面以下3-4米处挖出1.2—1.4米的插管井位置,位置的大小视井围大小而定。建议使用0.8—1.0米的井围,既能减小水体对插管井的压力,提高安全系数,又能大大节约成本。

在挖好地基后,需要对底座浇注混凝土硬化,加10-12厘米的钢筋,间隔15厘米。然后放置井围,在连接井围时,一定要用高标号水泥浆连接,否则池塘会严重漏水,导致排污失败。

外部用砖砌体保护,井围与砖砌体之间的空隙,使用混泥土填充、固定。

待所有设备建设完成、牢固后,插入插管,进行蓄水工作。

池底排污技术,它能有效地将底层沉积物和污水排出,能有效改善养殖水体,提高塘鱼品质和产量。

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强,池塘养殖尾水排放要求越来越严格,转变当前淡水池塘养殖模式,适应环保大潮流,养殖池塘尾水的处理与循环利用势在必行。当前的多数淡水池塘以短期承包的形式开展养殖,对池塘底泥清淤不到位,养殖沉积物超过了水体自净能力,富营养化比较严重,大型蓝藻等浮游生物泛滥,养殖条件制约了养殖效益的提高。我们如果把池塘底部的过量饵料、动物粪便、生物残骸等颗粒状或固形污染物排出,改善了池底环境、养殖水质,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尾水排放还可以做到循环利用,推动淡水渔业向生态绿色发展。

最后来一个视频,欣赏一下排污效果!

(本文主要内容来源于通威公司,内容有变动)

(整理修编:西南渔业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