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立紫金山天文台旧址
——国立紫金山天文台旧址
国立紫金山天文台旧址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上,是中国最著名的天文台,中国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戊辰年)2月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
紫金山天文台是我国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坐落于南京市东郊风景如画的紫金山第三峰上,至今已有68年的历史。
1929年遵照孙中山科学建设中华的遗愿,在老一辈天文学家的关心支持下开始筹建,1934年建成。这是我国第一座自己设计建造的融东、西方特色的现代天文台。它的精良装备和人才荟萃,曾获“东亚第一”的美称。
紫金山天文台不仅是我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而且还聚集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辉煌成果。现台内仍保存了明、清时代复制的古天文仪器件。浑仪,古称浑天仪,是测量天体位置和运动的仪器,主体由三重铜圆环组成,由四龙柱支撑,通高3.1米,底边4.9和4.7米。简仪,为元代郭守敬所创制,是对浑仪的改进,因较浑仪简便易行而得名。通高2.65米,一边长4.42米,另边长2.99米。圭表,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测天仪,由一卧圭、一立表组成,通高3.56米。以上3件是明代复制品。天体仪,古称浑象或浑天象,今称天球仪,用以演示日、月五星等天体运行情况。此件是清代复制品。
这几件天文仪器,明代置于南京北极阁山上观象台内,清代运到北京,1934年运回南京,放在紫金山天文台内。这批珍贵的古天文仪器,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城后,曾遭劫掠,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归回我国。至今在圭表上还留有德法军铁锯的槽痕。为更好地展示古代与现代天文仪器,现在旧址上成立了天文博物馆。
1934年紫金山天文台建台时从德国蔡司公司购置的600毫米反射式天文望远镜,这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天文望远镜。
紫金山天文台于1927年4月开始筹建,1928年9月,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聘请高鲁作为成立之初的天文研究所代行所长,高鲁负责选址(钟鼓楼)和向庚子赔款委员会申请资金添置仪器,1931年5月紫台动工兴建至1934年9月1日竣工,天文研究所由鼓楼迁到山上办公;1937年8月至1946年5月因抗日战争曾一度撤离至昆明凤凰山(及后成立云南天文台),1949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天文研究所归科学院领导。
1950年5月20日政务院任命张钰哲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自此,天文研究所名称取消。
1951年-1954年曾成立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地球物理所上海联合工作站,徐家汇观象台,佘山观象台直属紫台。
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竹 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