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记》的文化学术价值

的资料。

卞二济说;“予贫不能购,聊记一则,以当藏石,庶天下知闽之奇如此。”和高兆的“予也负荷,慕悦莫致,往往命驾周览故人之家。心目既荡,嗜好为移,讵比烟云过眼之喻?乃忆所见录为一卷,聊以自娱,且概兹山焉。”实是同感。正由于他们社会背景、文化素养、经济能力、交友层面极为相似,两人都属于爱石而贫者一类文化人,只能眼观他人之石,以饱眼福,而无力购藏。《寿山石记》和《观石录》是他们以文字形式来抒发其爱之莫及的爱石情结,写下传世之作,传播了寿山石文化。使天下人都认识福建寿山石是人世间奇石异宝,才是他们著述的目的所在。今天,寿山石文化艺术远播海内外,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一种形式,走向世界,卞二济的“庶天下知闽之奇如此”的心愿不是已得到实现。

二、《寿山石记》的学术观点和文化价值

《寿山石记》全文总计715字。作者对所观赏的寿山石不作详细的一一介绍和评述,或加以个别的评论。只注重于从总体上对寿山石的质、色、纹理变幻,作客观认识上的理论把握,以物象、色相的比对为赏析的切入点,作为寿山石鉴赏文化、艺术欣赏的理论依据。以文化人智慧的眼光,抓住了赏石的本质和要点,以石论石,用美妙的文句,揭示寿山石所蕴含的文化意韵,增强了石文化的感染力。而不涉及人为主观设定的矿洞冠名,以及产石区域的地貌形态划分的“坑位”之说。应该说是清代早期文人雅士研究

寿山石文化理论的雏型,是寿山石赏析理论定位的一个类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