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亲子鉴定”的人越来越多,根本原因是婚姻中的女性不安分?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据说给孩子做“亲子鉴定”的人,越来越多了,这背后的原因很复杂,也很现实。前不久发生的“姚策28年错换人生”事件,被新闻媒介广泛传播之后,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强烈关注。
很多人在关注事件过程中,竟陡然间醒悟过来并意识到:如果自己的孩子一直以来都被说长得不像自己,如果一直以来孩子的性格性情跟自己家人完全不搭界,那么,是不是就说明自己辛苦养了多年的孩子,很有可能在医院就被抱错了?很有可能是妻子跟别人生的,而自己养的根本就是别人家的娃?
如是一想,男人们瞬间要冷汗直流。
如果自己生活中的种种情形,与姚策错换人生事件中的情形高度相似,很多男人们当然会五雷轰顶,因为这很可能就意味着这孩子不是自己亲生的。
于是,有人还真就在这种情况下去给孩子做了亲子鉴定,也的确拿到了结果,然而结果却显示“孩子与母亲之间存在血缘关系的可能性高达99%”,而与自己存在血缘关系的可能性,则为0。
可想而知,在看到这个结果之后,妻子也默认了出轨让自己当了接盘侠的事实,那么这些辛苦带娃,把孩子当宝一样捧着的男人们内心会有多愤怒——自己一直以来都被妻子蒙在鼓里,倒替别人家养孩子!
一个新闻事件,竟能产生和叠加出如此社会效应与结果,实属意外。一场亲子鉴定,戳穿了可笑的现实,也着实令社会为此深感悲哀。
这背后,其实弥漫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危机,更诞生了无数条无法挽回的道德裂痕。
做亲子鉴定的人数越多,意味着人们对婚姻关系信任感越缺失,婚姻信任正在贬值;而亲子鉴定结果越让父亲们失望愤怒,则越表明女性对婚姻的忠诚度几近于零,甚至已经到了诈骗男方的恶劣地步。
当下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家庭单元和内部关系,也因此而出现了严重撕裂;夫妻之间因为孩子而存续的婚姻关系,也面临土崩瓦解。而这一切发生的同时,最受伤害的不止愤怒的男人们,还有尚未成年却要遭遇家庭解体、自身身份发生转换的未成年人。
在28年错换人生新闻事件中,人们很容易就发现,许姓养母与自己的儿子姚策之间,无论是相貌上还是性格上都明显存在差异,即外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姚策与许姓养母之间,根本就不存在基因遗传上的特征,此为其一。
其二,通过新闻报道人们还对比发现,姚策无论从长相还是生前行为举止,都与许姓养母家庭格格不入,而与自己的亲生父母极其类似。
而这些外人一看就明白透彻的事实,姚策养母许女士却始终都没有怀疑过、起过疑心,并且自始至终都给了姚策最好的照顾。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一新闻事件被广泛报道后,很多人原本在围观闹剧,追连续剧一样看这则新闻,结果竟然意外获得了一种上帝视角,反从姚策案中反观出了一条信息:
如果自己家的孩子有跟姚策一样的成长状况,既跟自己长相不吻合又在性格上完全不相容,那么自己是否应该怀疑,这个孩子在医院里就被抱错了?或者妻子出轨他人这孩子是别人的?自己是否应该也用“亲子鉴定”的方式对自己此番怀疑做一个论证?
于是,在新闻媒介的传播和深挖之下,很多人开始回顾自己的身边事和人,竟然真发现自己身边娃的种种表现,与此新闻事件有高度吻合之处。而事实上,的确有很多人因此才发现,自己的婚姻就是一场被女方蒙在鼓里的骗局。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们对他人他事的旁观,往往会形成一种心理映射,会不自觉地将自己和他人经历境况进行对比。在心理学上,这一心态被称为“镜像效应”。
即在人的自我意识心理中,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就好比一面镜子一样能够照出自己的形象,由此,人们而成了关于自我概念的印象,这种现象就被称为镜像效应。而这一效应,则来源于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通过姚策错换人生事件,人们犹如看镜中的自己,不但看出了种种端倪,更对照自己的生活看出了其他问题。而“亲子鉴定”人数激增的现象,则是群体产生镜像心理之后的行为。
对此,心理学家库利曾指出,所谓“镜中自我”,就是人们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自我概念。从这一角度来说,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对于别人来说,都犹如一面镜子,真实反映出它面前走过的人,就好比人们可以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面容,身材和服饰一样。
通过镜像效应,个体可以在想象他人心目中关于自己的行为、态度、性格的同时,也会看到和透析出别人如是种种。也正是因为这种镜中效应,才出现了亲子鉴定人数激增现象。从这一角度来讲,社会新闻事件对人的启发价值可见一斑。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Hood, B. M. & Bloom, P. (2008). Children prefer certain individuals over perfect duplicates. Cognition, 106(1), 455–462.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