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外优势”在菌业被严重误读

首先要解释一下什么叫“行外优势”,这个内容其实大家知道很久了,但这个词却是我生造的,既然生造,就必须有首发的定义。

所谓行外优势,指行业外的人士或者未受某专业系统学习训练的人士,在某些专业领域进行工作时,恰恰因为其缺乏专业系统知识,不受已有但不够完善的系统理论束缚,得以独辟蹊径,获得超越现有理论的结论和应用。

这种情况几乎遍及所有行业,但总体数量和比例并不是太多。行外优势的意义在于让我们认识到专业工作者的思维往往容易被专业知识局限,而不是表示专业知识无用,也不证明外行会高明过内行,更不能够理解为专业工作者都不如业余的或者无理论知识的人士,尤其不能被曲解为实践高于理论的怪谈。另一方面。能够发挥出行外优势的人,实际上自其成功之时开始,他就不再是一个外行了,并且应该认为,在他进行相关研究的同时,就在开始这种从外行到内行的转变。只是不能以此说明他在大的行业里一下子就领先了,但作为专业理论局部的总结或者应用,他会有一个专业地位和记录,而不是代表了他总体水平的一时无两,总体水平的高低,还是由一定范畴的专业知识总量决定,而不是局部领先决定。

前些天,《中菇》公众号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叫《连专家都说不行的技术,为何能被种菇人成功推广》,把菌业对行外优势的误读发展到了顶峰,这当然不是一个好现象,而是代表了菌业培植界的普遍性常识欠缺。

中菇公司这个公众号应该是我的老朋友了,我的批评相信他们也会欣然接受,如同他们认同我的文章并偶尔转载一样,这表明我们是友好而非敌对的关系。

第一点,作为写作的手法,不等于事实,题目所称的“连专家都说”就是这样一个手法,而不是事实。不排除有个别“砖家”说过这种话,但肯定不是所有专家都说过这个话,说这样话的这些“专家”(大体上是官封而非实际)应该没有代表行业技术的水平,也就不可能有话语的代表性。至少我本人也常常被人称为“专家”,我就没有说过这样的话,而80年代食用菌行业开始发力的时候,主流推广的竟然就是“生料培植”,那就是开放接种!所以,说不可能开放接种,那显然不是一个具备基本菌业历史知识的人说的话。另一方面,国外的商业化培植的菇种双孢菇一直就是使用发酵料培植,还有中国的砍花香菇培植技术,其生产的接种方式也是开放的。所以把“连专家都说”的这个前提拿来说事,相当的不客观,也相当的工于夸大了。

第二点,开放接种是有前提和限制的,并非普遍适用,所以作为脱胎于微生物纯培养技术的基础食用菌操作技术,把无菌或净化条件接种描述为经典,是绝对没有问题的。这不是专家错了,更不是说专家认为这样正确就否定了别的变通方法的正确性。文章虽然没有这样做绝对化解读,却无形中散布了一种否定正确理论的流毒,所以我觉得有必要讨论一下,以正视听!

第三,开放接种作为权宜和变通,局限性也非常明显,所以根本不能具备经典技术的意义,如果不基于经济效益考量,它绝不会比经典技术更好。实用技术和经典技术的最大差别就在于目标的不同,实用技术是以经济效益为追求的,经典技术是以科学结论为追求的,二者并行不悖。

第四、自然界菌物的生活本来就是一种优势的体现而不是纯培养,纯培养是一种升华的、具备保障的、易于得出有关结论参数的必须。而开放接种不过是优势培养技术的阶段性提炼,在从制种到生产的全过程里,如果都使用开放接种技术,不好意思,写文章的不敢,伟大的“种菇人”们也不敢。即使是基于经济效益,对于最为粗放的草菇菌种,现在都放弃了传统的草料保存菌种技术(用大缸盛放有菌丝的草料,作为越冬手段,次年用于草把模式的培植)。这充分证明所谓的“开放接种”不过是阶段性应用,一方面是发展过程里的不得已,比如早期技术,另一方面是最后环节的代价考量选择放弃有限的纯度,比如在生产上最后一环或两环使用这个技术。

至于“被种菇人成功推广”这句话,也是不对的,什么菌业技术不是被“种菇人成功推广”呢?工厂化技术不是,因为那个就得纯培养,包括工厂化制棒在内的技术,都是尽量做到越纯越好,而且,所谓的纯培养技术都做不到绝对纯洁,何况开放接种技术呢?我觉得开放接种并不是被成功推广,而是处于且将一直处于有限推广状况。香菇生产一度基本上开放接种,却在今天的工厂化制棒时代回到相对的纯培养技术了,就是一个例证。

菌界最操蛋的事情是,经常性出头露脸的“专家”,以“砖家”为主流,因为他们绝大多数是脱离生产实际的人士,在生产这一块,他们是算不上“专家”的,是那些请他们站台的人自己不识货,把大领域的专家弄到小范围来做“砖家”,这是悲剧的本质所在。另一方面,面对“专家”这样的称谓,农民们自己也有意无意的去承认官方认定的“专家”,而不是自己辨识那些自己真正需要的专家!由此衍生的全部结论,自然就被推而广之的变成了把“行外优势”误读为“外行优势”的这么一个错误现实。

尊重并承认知识丰富理论完备的专业人士的优势,是一个基层从业者的应有品德,一味浮夸和自我膨胀,是不适合在菌业内长期生存的。

我曾经老实不客气的对我们本地一位不知天高地厚的菇农说过这么一句话:“你有本事保证绝不再找我们的话,我就承认你比我们研究所的人厉害!”鉴于他那时候并不打算离开这个行业,到底他也不敢争这口酸气,乖乖的把它咽下去了。而今天他倒是有说这话的勇气,却没有说这话的机会,他已经干不下去,改行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