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了人性的贪婪与恐惧,才真正读懂了因势利导

这两天,有一位企业家朋友问了我一个特别有意思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特别普遍,几乎是每个企业家都会思考的问题。

什么样的激励最有效?

我的答案,几乎也是脱口而出:人性的弱点,很多时候,才是最大的生产力。

我想,很多人看到这样的表述的时候,肯定心里很不舒服。其实,在很多商业活动中,都是在利用人性的弱点,而且我们还沉浸其中,拥有很好的体验。但是,一旦把这样的话题,提出来的时候,很多人的道德感就会马上涌上心头,其实,没有必要,先把问题思考清楚,再用道德的眼光去看问题,都来得及。

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马耳他是位于南欧的一个微型国家,是一个位于地中海中心的岛国,有“地中海心脏”,“欧洲的乡村”之称“。马耳他的经济以服务业和金融业为主,而服务业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旅游业

今天要讲的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他们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时候。马耳他政府想在最古老的艾伦湖底开发湖底观光旅游项目,但是艾伦湖底几百年来沉积了厚厚的淤泥,如果不清理掉这些淤泥,旅游项目就没法开展。

马耳他政府出资500万英镑向民间公司招标,但是,却没有企业参与。很多人对工程量进行了测算,500万英镑很可能无法完成这么大的工程,而且这样的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还会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都会增加项目本身的风险。

不过,一个月后,当大家都在一筹莫展的时候,英国的五星旅游公司的总裁乔治·斯维顿提交了他们的标书。一时间,舆论一篇哗然,觉得这哥们肯定疯了。

这之后,斯维顿雇用了当地人帮他们划船,在艾伦湖上做开工前的勘察。斯维顿带着自己的几个助手和雇用的当地人,漫不经心的勘察,一边又欣赏着艾伦湖的风光。当小船来到湖心的时候,斯维顿手上的200可拉的蓝宝石钻戒,在太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一个被他们雇用的当地人,问斯维顿:您这钻戒一定很贵吧?斯维顿淡淡一笑,说:也就200多万英镑。斯维顿,这时候把钻戒拿在手里,对着太阳,既像欣赏又像炫耀,就在这时,斯维顿一个踉跄,钻戒掉进了湖里。我想,你一定猜到了,他是故意的。

两个当地人,马上跳进湖里寻找,但是都是空手而归。斯维顿沮丧的说:肯定是陷入到淤泥里了………,算了,今天就到这里吧。

掉钻戒的消息很快不胫而走,很多人在嘲笑斯维顿。但是,斯维顿和他的助手说:钻戒是我故意掉下去的,用不了几天,我们就可以完工了。

果然,当地人很多人都参与到其中,使出浑身解数,动用各种机械将淤泥挖出来,就是为了寻找钻戒。很多人没日没夜的,完了一个多星期,最后竟然把湖心的淤泥挖光了,而挖到钻戒的人也偷偷溜走了。

斯维顿不费吹灰之力,一个星期就向马耳他政府交了差。这时候,人们才恍然大悟,而且斯维顿没用其他手段,一个星期,赚了300万英镑。

很多人把这样的故事,解读成为借力与杠杆。我前几天专门写过一篇文章:人生与财富的杠杆原理,5个每个人都可以使用的人生杠杆,但是,如果只说到这儿,我们还是对这样的杠杆的原理并不清楚。

我一直在讲《管子》,我也一直强调,《管子》是2700年来,第一人性宝典,管子在考虑任何问题的时候,总是把人性放在第一位,先分析人性,在分析人性的基础上分析利益,在分析利益的基础上制定政策。

帮助不少企业家朋友设计过他们企业的激励方案,总体来说,效果都非常好,而且,我基本没有什么创造性的东西,基本就是直接拿《管子》中的具体方法,翻译成现代的大家能够理解的文字,直接来使用。

《管子》中,不仅有世界观,也有方法论,更有操作指南。很多东西,翻译成现代文字,基本都可以直接使用。

我们接着来看一个《管子》中的例子:

《管子·轻重甲》

桓公曰:“天下之国,莫强于越,今寡人欲北举事孤竹、离枝,恐越人之至,为此有道乎?”管子对曰:“君请遏原流,大夫立沼池,令以矩游为乐,则越人安敢至?”桓公曰:“行事奈何?”管子对曰:“请以令隐三川,立员都,立大舟之都。大身之都有深渊,垒十仞。令曰:’能游者赐千金。’未能用金千,齐民之游水,不避吴越。”桓公终北举事于孤竹、离校。越人果至,隐曲蔷以水齐。管子有扶身之士五万人,以待战于曲菑,大败越人。此之谓水豫。

这一段是说,齐桓公对于天下强国越国,很是忌惮,因为越国人习惯水战,而且那个时候的越国水系发达,想要和越国人打仗,对于身处北方,多是平原丘陵之地的齐国人来讲,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历史上这种情况出现过很多,但是没有多少人能够解决的很好。曹操赤壁之战虽然不像《三国演义》里输的那么狼狈不堪,但是也确实没有占到过多少便宜。

如何训练水军,如果训练军队的水性?管子的解决办法,可能是最“经济”的。

我们通常的思路是,招募熟悉水性的人,组成水军,然后找一个有水军带军经验军官负责,然后把所有事务都教给这位军官来处理。

管子的办法是:

”管仲回答说:“请君上阻住原山的流水,让大夫建筑游水大池,让人们跳水游水为乐。这样,越国还敢于乘虚而至么?”桓公说:“具体做法如何?”管仲回答说:“请下令修筑三川、建圆形水池,还要修造能行大船的湖。这个行大船的湖应有深渊,深度达七十尺。然后下令说:’能游者赏十金。’还没有用去千金,齐国人的游泳技术就不弱于吴越的人了。”

桓公终于北伐孤竹和离枝。越国果然兵到,筑堤屯堵淄水的曲处淹灌齐国。但管仲有善于游泳的战士五万人,应战于淄水的曲处,大败越军。这叫作水战的预有所备。

我们很多时候,如果发现奖励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除了上边考虑的,自己是否有过奖励的失信行为以外,我们要思考的是,是不是我们的奖励方法有问题?

这里,我觉得奖励的方法,不是越直接越好,而是,你希望奖励什么样的品质或者说技能。比如,这里管子看待问题的方式就是,水军最为重要的是熟悉水性,然后是在水中的耐力,另外不是只找一小部分熟悉水性的人,而是让大部分人都熟悉水性,而且这种方式,成本极低。用了不到一千金就训练出了五万熟悉水性的水军。

我们惯常的思路是,比如销售激励,就是设置销售提成,有没有效果,当然有效果,但是即使你设置了再高的销售提成,发现销售人员确实很激动,但是却不知道该从何下手,经过一些挫折以后,很多人垂头丧气,一个是对自己没了自信,另外也会觉得你设置的那么高的销售提成,其实就是忽悠人的,没人能拿到,他们还会认为,那些能够拿到高额提成的,不是你的亲戚,就是有特殊的资源。

这种设置销售提成的方式,是思维的懒惰,而且这种方式是在鼓励各自为战,是在鼓励单打独斗,而且,真正有效的手段,都在那些顶级销售人员的脑子里,最后演变成了老板和业务人员互相争抢客户,互相猜忌。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销售型的公司,很难做大,做到一定程度必崩盘的原因。

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不用我讲,大家应该都知道,徙木立信奖励的不是搬木头的能力,而是让所有人确信,再普通的事,能够做好,就能得到应有的奖励。如果从单次激励来讲,这样的激励,成本太高了,但是对于激发起大家对于奖励的信心,这个成本可以说,实在是太划算了。

我们很多企业中,员工的工资构成基本都是基本工资 奖金 各种福利,这三类。我们可以试想一个具体的例子,比如某员工的基本工资是3000元,奖金在1000-2000元浮动,福利按工作年限和职级来固定,那这个员工真正能够起到激励作用的是多少?其实,只有1000元。很多老板,不舍得花重金进行奖励,是觉得花那么多钱,不值得,但是,他可能忽略了,这样的奖励能够激发的全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所能产生的价值,而看似很大的一笔钱,在这样的总收益面前,都是极其微小的代价。

这些模式设计的背后,说白了,利用的就是人性的贪婪和恐惧,这里的恐惧就是对失去可能会获得的巨大的奖励的恐惧。现代心理学,将其称为心理账户,利用心理账户的商业行为比比皆是,这里我就不举具体的例子了。

在讲《管子》的时候,我一直强调,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控制,而是激发与成长。而用利益去引导组织中的个体,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同时实现组织的利益与成长,才是最好的激励方式。管理,就是利益分配的艺术,而核心环节,就是利益的增量的分配

我一直说,我们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因势利导”,如果你读懂了《管子》,就会发现,管子的因势利导,就是在分析人性的基础上,分析利益,利用利益的增量去引导,将这种这种力量转化为组织成长的动力,你才有更多的利益可供分配,进入下一个发展的循环。

专栏
读懂一部管子,胜过50万的MBA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