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神存在8:文征明77岁经典作品——王君虞卿尝得

王君虞卿嘗得

石田沈公畫卷聯楮十有一幅,長六十尺,意匠已成(具)而點染未就。以徵明嘗從游

門下,俾為足之。自顧拙劣,烏足為貂尾之繼哉。憶自弘治己酉[1489]謁公雙娥僧舍,觀公作《長江萬里圖》,意頗

歆會。公笑曰:“此余從來業障,君何用為之,蓋不欲其藝事得名也。”然相從之久,未嘗不為余盡大意,謂畫

法以意匠經營為主,然必氣生動為妙,意匠易及,而氣別有三昧,非可言傳。他日題徵明所作荊、關小幅云“莫把荊、關論畫法,文章胸次有

江山”褒許雖過,實寓不滿之意。及是五十年,公歿既久,時人乃稱余善畫,謂庶幾可以繼公,正昔人所謂無佛處稱

尊也。此卷意匠之妙,在公可無遺恨,若夫氣,徵明何有焉。嘉靖丙午四月望後學文徵明識,時年七十有七。

文征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璧,字徵明。因先世为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鉴藏家。7岁还不会说话,11岁才开口言语。

弘治元年(1488年),勤学苦读的文徵明终成乡里秀才。岁试时,却只被评为三等,原因是其字不佳。于是,文征明开始研习书法。

此后,9次卷土重来的文征明却连续不举。命运再三捉弄的文征明心灰意冷,甚至对自己的科举考试能力产生了怀疑。

嘉靖二年(1523年),54岁的文征明终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特别举荐,以贡生进京,经过吏部考核,被授翰林院待诏,从九品,多年的煎熬终于得见天日。但翰林院的新鲜劲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文征明便想辞官还乡。

嘉靖五年(1526年),自京城归来的文征明,决定退出仕途,致力于诗文书画。

此后近30年,让文征明的艺术成就到达巅峰,应证了他老爹“大器晚成”的预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