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学勇气

论教学勇气
——“飞刀读书会”第八次简报
文/曾媛
一、自我认同与完整
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也有译为:完整)。那么何为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呢?
有的书友认为这是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完善自我。在完善的过程中逐渐完整;也有的认为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对自己特有的性格、气质的认同,但能不断完善自己各种身份所需的技能。书中认为自我认同是构成自我人生的各种要素的总汇,而自我完善则是这些要素的联合方式,是促使我的人生完整协调、生机勃勃的,而不是分崩离析、死气沉沉的联合方式。
教师个人的家族、经历、先天因素等等各个方面组成的完整的自己。我们常常看到某方面的自己,却忘了另一方面的自己,不敢把自己看成真实的一部分。书友提到优秀的教师首先能做到真实,只有真实的对待自己才能真实的对待教学。构成真实的我们所有的因素其实都能够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之中,这其中也蕴含着深刻的学习规律和做人规律,这些是可以相互连接、沟通、转化的。
学生多年后回顾曾经的老师,往往印象深刻的不是这个老师一堂课上的如何,而是这个老师的处理事情的方式、性格特征、人格魅力等。
二、教学中恐惧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都经历过充满恐惧的课堂。当我们独自站在教室前面,孤立无援,软弱可欺,可学生却低头于书本之后,混迹于群体之中,这种默默无闻的安全,着实令人嫉妒。但学生心怀的恐惧绝不亚于我们,越到高年级,孩子越怕丢脸。孩子一定是在有安全感的氛围下,才敢说,敢说的课堂,学生的思维才是打开的,相互沟通的。有时候老师太强势了,孩子会比较恐惧,不敢说。

我们之所以与具有分离力量的那些结构串通一气,是因为它们足以保证我们免除人类内心最深处的一种恐惧——害怕与异己的“他者”正面交锋,不管这“他者”是学生、同事、学科,还是心中自我否定的声音。

恐惧无处不在——存在于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学生和我们自身,从而将我们与世间万物隔离。“不要害怕”并不是说我们不该心中恐惧,而是说我们不必心慌于恐惧,两者是迥然不同的告诫。

三、教学共同体
在以主体为中心的课堂上,教师的中心任务是促使伟大事物发出独立的声音——能够不借助教师的口舌并用学生可以听到、听懂的“术语”说出自己的真理。当伟大事物代表自己说话时,师生更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不会迷失于教师或学生的唯我独尊之中,深知自己要为处于核心的主体负责。
书友莫菲提到最近在做的一次尝试,先对整本教材进行分析,选择了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单元让学生先自主学习,自己在阅读思考过程中去确定本单元的学习目标,然后根据学习目标来设计学习方案。当知识本身成为这个伟大的事物时,学生被这个伟大的事物牵引着,老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给予适当的脚手架支持,这样老师和学生都在共同探究本单元知识这一伟大事物。
当学习目标、学习任务本身成为这个伟大的事物,师生都有默契地朝这个方向行进时,师生便形成了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对学科的激情不仅只是老师会产生,学生亦然。对学科的激情将学科这个主体而不是老师,推到学习中心——当某件伟大事物处于学生中间时,他们就可直接从探究伟大事物中汲取学习和生活的能量。

最后,我们发现,教学其实就如这本书中的这几句诗一般:

从一粒沙看世界
从一朵花看天国
将无限收于掌心
永恒在刹那收藏

值得品味的小诗,值得反复细读的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