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经典中五字对偶箴言鉴赏
●财不如义高,势不如德尊。
汉刘向《说苑·说丛》富有钱财不如道义高尚,有权势不如道德品行崇高。
●根浅则末短,本伤则枝枯。
《淮南子·缪称训》末:树梢。本:草木的根或茎干。伤:损伤。比喻做事打好基础的重要性。
●功高后毁易,德薄人存难。
宋·王安石《寓言》功劳高大而后人把它毁掉非常容易,道德修养浅薄的人则难于在世上立足。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
唐·张说《起义堂颂》源头经过疏浚,河水会流得很远;树根扎得深,叶子就会长得茂盛。喻凡事都应从根本做起。
●德与年俱进,如日升月恒。
明·归有光《少傅陈公六十寿诗序(代)》德行随年岁的增长不断进步,好象太阳升起月亮放光一样。
●山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38回 本:指树木。源:源泉。
●及时立功德,身后犹光明。
唐·刘驾《励志》及时建树功业和德政,死后美名就传扬不灭。
●论久而后公,名久而后定。
宋·陆游《何君墓表》 论:评论。公:公正。 名:名声。 定:确定。时间的积淀长些,人们的评论才会趋于公正,名声也才能最后确定。
●自顾行如何,毁誉安足论。
唐·白居易《续座右铭》 只须自己注意到品行端正,别人的毁谤或称赞不必去计较。
●成功于一时,重业于万世。
《后汉书·冯异传》 垂:传下去,传留后世。成功是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取得的,但声名业绩却世代相传。
●立千载之功,建万世之安。
《汉书·陈汤传》载(zǎi):年。 世:代。 安:安宁,安定。立下大功,世代安居乐业。
●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明·于谦《无题》 谓声名,节操比泰山还重,私利欲望比鸿毛还轻。
●尽功于竹帛,流音于管弦。
《后汉书·邓皇后纪》 功勋载入史册,并被弦歌赞颂。竹帛:史书。古人在竹简、绢帛上记事。流音:指美好的品德和声名。
●德音流千里,功名重泰山。
《后汉书》 德音: 好的德行和声誉。功名:功业和声名。好的德行和声誉远扬千里,功业和声名比泰山还要重。
●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
晋·左思《咏史》 悠悠:长远貌。英名擅八区:擅,扬,意谓英名传扬全国广大地区。
●贪夫殉财兮,烈士殉名。
《史记·贾谊传》 有贪欲的人为了钱财而死。志在建功立业的人为了荣誉而勇于牺牲自己。
●有麝自然香,何必当风立。
清·杜文澜《古谣谚》卷五十 比喻有本事有实绩不必吹嘘,别人也会知道。
●蕴辉珠处渊,含英金在矿。
清·李果《示两儿》深渊里的珍珠蕴藏着光泽,矿石中的黄金焕发着光采。
●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谷梁传·僖公十五年》流:播。卑:低下。品德纯厚的留下美名,品德浅薄的留下恶名。
●古人日以远,青史字不泯。
唐·杜甫《赠郑十八贲》 青史:史书。古人在竹简上记事,故称。泯(mǐn):灭。谓人已死去很久,但名字在史册长存。
●名终埋不得,骨任朽何妨!
五代·裴谐《经杜甫坟》 声名是埋没不了的,人死骨腐有什么要紧。
●但忧死无闻,功不挂青史。
宋·陆游《投梁参政》 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为青史。为人要建功立名。
●身没声名在,多应万古流。
唐·贾岛《哭孟郊》 没(mò):死亡。人死了,而声名犹存。
●盖棺公论定,不泯是人心。
宋·李曾伯《挽史鲁公》 盖棺公论定:指史鲁公死后,对他一生的全部表现作出结论。盖棺,盖上棺盖。泯:消灭。泯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