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汤岭古道(1):一条尘封已久的千年官道

题记

汤岭古道跨越黄山南北,肇建千年以前,是古徽州北上的通衢孔道。诗仙李白曾醉卧路边,徐霞客经此登临黄山绝顶,抵御太平军的关隘依然屹立。古道平坦宽阔,清幽古朴,沿途奇石飞瀑,山秀水清,是景区内少有的一方净土……

有兴趣的朋友请跟我去探秘吧。     全文8500字,分四期推出。

始知黄山有此道              

黄山四千仞,纵横八百里,自古为徽州北面的天然屏障。在这群峰壁立、刀劈斧削的千山万壑中,盘旋着一条鲜为人知的古官道——汤岭古道。古道纵贯黄山南北,穿越绝壁天险,连接徽(州)宁(国)两府(古时太平县属宁国府),沿途奇石飞瀑,山秀水清,当年轩辕黄帝在此留下炼丹遗址,诗仙李白曾醉卧路边,徐霞客经此登临黄山绝顶,太平天国年间徽州守将张芾建造的关隘依然屹立在峭壁之间……

古道位于黄山风景区西部,南起黄山区汤口镇,经温泉、慈光阁、五里桥,穿过云际峰、云门峰及莲蕊峰、桃花峰之间的峡谷,跨汤岭关,过钓桥庵,抵达焦村镇粟溪坦(小岭脚)村。站在黄山“鳌鱼峰”、“百步云梯”、“莲花亭”等处俯瞰,可见少许路段。汤岭古道是古时休宁、屯溪、歙县一带进入太平县的主要通道,往北延伸,经汤家庄,越穰岭,可至青阳,是九华山香客前往黄山、齐云山朝觐的黄金佛道,也是古时北方文人骚客游览黄山的必经之路。随着黄山“南门”、“西门”建设开发,部分路段已被公路覆盖,现仅存温泉(黄山水厂)至钓桥庵路段,全长约7公里,最高点汤岭关,海拔1150米。

汤岭古道肇建何时,已不可考。据《黄山市志》记载,唐天宝十三年(754)年,诗仙李白曾在此写下“醉石饮酒醉吟诗”的诗句,“醉石”至今犹存。元人汪泽民《游黄山记》载:“由焦村南道二十五里至汤岭上,仰视群峰,犹在霄汉间。冈阜蟠结,凿石开径,堪岩欹危”。按此推测,汤岭古道至少在1200多年前的唐朝已具雏形,元、明两朝已成通衢孔道。据《黄山志》记载,清太平居士陈珊瑞曾捐款修建蹬道,民国初年,其孙陈少舟再次重修。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黄山周边公路的建成,古道已渐荒弃,八十代末期,黄山管委会全面重修,“鸟道”变坦途,使这条千年官道再焕生机。

自前年秋开始探秘徽州古道以来,我已走过徽州南部、东部、西部的几十条古道,徽州北部山高岭峻,势如登天,其翻山步道仅有几条,屈指可数。去年初夏,走箬岭古道,西望黄山七十二峰,峰峰直冲云霄,高不可攀,窃以为徽府北上仅此官道而已。去年初秋,经松谷庵古道登黄山,爬天都,下玉屏,探秘徐霞客当年仙游黄山的步道,才获知景区内还有这条穿越黄山、进出徽州北部的古官道。于是计划今年暑期前往探秘。

仲秋探访小岭脚             

盛夏是户外活动的“淡季”,酷暑难耐不说,随时出没的蛇蝎蚂蝗也令人闻风丧胆,据了解,汤岭古道地处黄山腹地,阴凉清静,是夏季避暑佳境,且少有毒蛇、蚂蝗,美中不足的是“臭屁虫”特多。然今年七月份以来,因事务缠身,已“歇脚”近三月,幸得“群主”厚爱,特意保留这次行程,待我拔冗之时才结队成行。

时至仲秋,早上从屯溪出发,风吹在身上,还是有些凉飕飕的,但三个月的等待,还是在我心里燃起一团火,像是去拜访一位久违的老友,有股期待已久的兴奋。屯溪到黄山,四十分钟车程,但因景区管制,汽车不得入内,且位于温泉上方、慈光阁附近的古道入口已被黄山自来水厂圈封,一年365天铁将军把门,闲人莫入。我等没事找虐的“闲人”只得驾车百余里、环绕黄山大半圈才抵达焦村镇小岭脚村的古道北入口。

徽州有数以百计的“岭脚”村,每个村都沉淀着曾经的繁华,都定格着一段徽州的历史,也是我每次行走必将探觅的。然钓桥庵公路修建时基本沿用原有路径,小岭脚至钓桥庵间的大部分古道已毁,仅香菇溪边、伏牛岭下少量残存,且柴草茂密,已无法行走。

更有始料未及者,当我们车过小岭脚,原位于钓桥庵“西海大峡谷”处的“检票口”却前移了四、五公里,拦在村头的一道大铁门将原属“景区”外的汤岭古道也一并圈入。大有一股“此路是我修,此山是我开,要从这里过,留下买路钱”的架势。

如今,景区收费已理所当然,汤岭古道生在黄山这座世界级旅游风景区里,能够及时得到维修保护,是不幸中的万幸,不像那些寥落在荒山野岭的古道,像个流浪老人,在岁月的消耗中自生自灭。

两年来,当我走在那些被自然和人类双重侵蚀、且濒临消失的徽州古道上,内心会总涌起一股悲凉,为这些即将逝去的徽州历史文化遗产而痛心不已。如今政府能够提供的社会公共产品还不足以涵盖这些已基本失去交通功能的古道,引入商业资本,实行“保护开发性”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购票通行,情理之中。经过半个多小时斡旋,在我们即将放弃之际,竟意外借助一位同行者的“法力”才得以进“门”,顺利抵达钓桥庵停车场。(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