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外,你是怎样看待医护工作者的?

回复“晚安”,送你一条特别的推送

说到如今的社会热点,莫过于新型冠状病毒。

而此次疫情,让医护工作者成为了媒体的焦点。

提到医护工作者,大家的印象可能就是“白衣天使”。

救死扶伤是他们的使命,和解放军,警察,消防员一样,在发生重大事故时,医护工作者也要紧跟着前往一线。

因此,他们还有这样一个称呼——“非紧急避难人员”

1

你还记不记得小学时期,学的一篇名为《将心比心》的课文。

我记得非常清楚。

其中讲到一位母亲去医院看病,实习护士因为紧张扎了好几次都不成功。

但这位母亲并没有生气,而是鼓励她。

她说:“我的女儿正在医科大学读书,我希望她第一次扎针,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

但我觉得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甚至不太可能发生。

2

在医院需要抽血的时候,你是不是会下意识找有经验的护士?

因为怕疼,怕白挨那么一下。

在实习护士扎错时,或许还会毫不客气的让她们走开,甚至说出一些很难听的话。

可是,所有有资历的医护工作者,也是“熟能生巧”后才练就的一身“好本领”。

俗话说:“劝人学医,天打雷劈”。

报考医学校的分数并不低,要学习的知识也有很多。

几乎课本上的一字一句,他们都要牢记于心,因为病人不会挑重点来生病。

为了更好对病人负责,他们需要在一遍遍的实操中磨砺自己。

3

鲁迅先生曾说:“学医,救不了中国人”。

这种情况,不是在旧社会才发生。

如今医患纠纷频频发生,总有那么一些无语的患者,让人寒心。

2019年12月24日,孙某将90多岁高龄母亲的病重原因,归结到医生杨文身上,并将其残忍杀害;

2020年1月20日,患者崔某因病症没有达到自己心理预期,持刀将医生陶勇砍伤;

2020年1月23日,湖北荆门患者在车祸后抢救无效死亡,家属20余人群殴医生,逼迫其下跪,医生被群殴住进了神经外科病房接受治疗…

培养一名医生需要十几年,培养一名优秀的医生,需要几十年或更久。

而往往毁掉他们,只需要一瞬间。

钟南山院士曾经自嘲,在“非典”时期,人们称医护工作者为白衣天使。后来太平了,对他们的称呼就成了“白衣老虎”。

纵使他这样说,但在17年后病毒“卷土重来”时,年迈的他,还是毅然决然重返一线。

4

医护工作,至少在电视剧里,看起来是光鲜亮丽的行业。

但他们超负荷的工作任务,电视剧里却没播,取而代之的是谈恋爱的剧情...

你说他们冰冷,你以为他们看尽了世间沧桑,可是当他们治疗的患者离开时,那种绝望感和无力感,并不比家属少。

他们在手术台上和死神搏生死,不吃不喝连续工作,下来后却倒地就睡;他们自己熬过身心疲惫,却轻描淡写告诉你手术成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离职。

一方面,是熬不完的夜班严重伤害了身体;

另一方面,是屡禁不止的医闹让他们寒心。

每一个踏入这个行业的人,都曾发誓要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伟大的人道主义事业。

他们怀着虔诚的心救治人,可有些人却在他们没有防备的时候,举起了刀。

5

没有多少人,愿意承受这份难学,又苦,还责任多的工作。

医生和患者,应该是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

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每天都在发生着或大或小的医患纠纷。

所有医护工作者,他们可以接受各种疑难杂症,他们可以接受治疗环境的艰苦,他们可以拿着自己的命陪你赌...

但他们绝对无法接受,全心全意的救治,换来你的伤害。

将心比心,这个代价是不是太大了。

如果你曾无故责骂过他们,那你就该好好反思自己。

你需要他时,捧他上神坛,时移事易,再拽他下来。

我们给医护人员的敬重,不应只体现在特殊时期。

希望当疫情过去后,我国的医患关系,能够得到真正的缓和。

文 | 毒哥&Ay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