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秋妍:粽叶青青
沸水注入木盆,粽叶自经脉丝缕间弥散出清冽的香气,清爽怡人。
外婆搬了张矮凳子和我共坐。她伸手试了试水温,捞出几片粽叶给我,说道:丫头,和我一起来裹粽子?接过那带着温度的叶,氤氲了满手的清香,我嫣然一笑:“行啊。”
学着外婆的模样,我又夹起两片叶子,叠在一起,两指掐着向里一弯,卷出一个斗形的小窝窝。我沾沾自喜,一手虚握着朝下的尖尖,一手舀着糯米往小窝窝里倒,半勺还没倒尽,那糯米便争先恐后地从下端尖尖处一跃而下,全漏进了木盆。慌张地停止了动作,懊恼地捧出那堆糯米,眼神飘向一旁的外婆。
外婆动作极快,在我还在为漏了的米手足无措时,已经裹好了一个四角玲珑的粽子。这会,又抓起了几片粽子叶子,娴熟地卷起,舀米……我把那个“漏斗”重新卷起,看作外婆的动作,依样画葫芦,食指和拇指紧紧地捏着交叉的叶子,这样,那下端也就不会“张嘴”了。恍然大悟,再向里倒进了一勺的糯米,在其中心端端正正地放上一枚红枣,将余下的粽叶顺势圈一下,小心拂去多出的一层,将粽叶折起盖低,一个粽子终于成行,尖尖的粽嘴也抿得紧紧的,不漏一粒米。几次手指打架,但看着外婆的样,动作不对时,她的及时纠正,又让我避免了不少的弯路。但关键的还在后面……
收回视线,我挑了一根红白相间的绳,学着外婆样,用牙咬着一头,拉着另一头就往粽子身上绕,不知道是用力不够还是缠线方法不当,绕了几次都没有能将粽子扎好。我憋了口气,瞄了瞄外婆,将绳绕过四角紧勒着试图打结。但,气憋完了,结还是没能打上,只好无奈地看作外婆。外婆可就轻松多了。你看,她也用牙咬着线的一头,一手握紧粽子,另一手拉着绳子,绳线在她手指间绕了几下,便温驯像条驯服的小蛇,紧紧束缚着绿皮白心的粽子。我只得惊叹的灵巧的同时在自怨自艾一番,从走远的弯路上快速折返。
外婆循循善诱。原来,绳得从低部开始绕,缠上粽身,在绕过粽底一角,再从牙咬住的绳的空隙穿过,折回,扎牢……我手指笨拙地牵引那根绳,张牙舞爪地绕在粽子上,在外婆的鼓励下,试着松开手,果然没散,顺势打上一个蝴蝶结,拎着,像一个成熟的宝贝……
跟着外婆,我少走了许多的弯路,将我的第一个成功的作品粽子裹好,这让我顿生自豪之感。木盆里侵泡的粽叶,和空气中氤氲的淡淡的叶子的清香交织成端午的前奏。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可不?跟在外婆的后面,我才能少走许多的弯路,在洒满阳光的路上前行。
粽叶青青……
(作者系如皋市一中高一4班学生)
【简评】文章能紧扣题旨“跟在别人后面,可以少走弯路”来进行写作,通过叙述跟着外婆后面学裹粽子这件事,表达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感叹,恰到好处地处理了“别人”(外婆)与“自己”的关系。对外婆虽着墨不多,但外婆的形象却跃然纸上。外婆的细致、耐心、勤劳、循循善诱……无不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描写细腻、精确,细节的凸显不蔓不枝,比喻运用恰到好处,对裹粽子情形的描述,真可谓 “人人心中有,但人人笔下无”,作者在表述主旨的同时,又把“空气中氤氲的淡淡的叶子的清香交织成端午的前奏”的特有气息呈现在众人面前,让人如闻粽香。(陈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