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行书《徐公家训碑》
《徐公家训》共七章,依次是“训为父”、“训为子”、“训兄弟”、“训夫妇”、“训农气”、“训读”、训女气除了传统的训诲如纲常道德、立身处世,还反映了宋明以来对耕读传家思想的重视。
徐公家训(董其昌书) 万历45年(1617)2月
局部
▽
局部放大
▽
董其昌行书《檇李徐翼所公家训碑》,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二月立。徐学周撰文,董其昌书。圆首方座,碑额无题。通高224厘米,宽88厘米。碑文为徐学周所撰之家训七章。拓片现藏北京图书馆。
明代董其昌行书《檇李徐翼所公家训碑》康熙年初拓善本鉴赏
此碑帖善本由雨霖穆风私人收藏所有。
《檇李徐翼所公家训》是聚居于檇(zui)李的徐氏家族的家训(今浙江嘉兴),撰者徐学周,嘉靖四十三年(1564)举人,官至雷州府同知。万历四十五年(1617),其子徐必达请董其昌书其家训,刻石立于家庙。康熙五十九年(1720),其五世孙徐朱将家训摹勒上石,置于西安碑林。此家训分为为父章、为子章、兄弟章、夫妇章、农章、读章、女章,共七章,凝结着做人、处世的智慧,反映了儒家文化对家庭生活的浸润与影响。
《明董其昌行书徐公家训碑》内容简介:
《徐公家训》共七章,依次是“训为父”、“训为子”、“训兄弟”、“训夫妇”、“训农气”、“训读”、训女气除了传统的训诲如纲常道德、立身处世,还反映了宋明以来对耕读传家思想的重视。中国传统教育中,首重家庭的训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人格,通过家庭训诲,完成了对无数精英的塑造,并对历史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传世的家训经典有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李世民的《帝范》、司马光的《家范》、朱熹的《朱子家训》,以及朱伯庐的《治家格言》和曾国藩的《家书》等,此《徐公家训》“教之道,养以正”的道德规范与思想精华,读来颇有“含英咀华,长宜子孙”之慨!
比拓本从纸张及笔划字口来看,应为清康熙年间初拓。
下图为石碑全貌,缺少跋文。
此为原碑全貌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