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幼天王在南昌凌迟处死,为何有人说是替身,有五大原因

1864年7月19日的那个秋天,曾国藩的湘军,一举轰塌天京太平门城墙20余丈,蜂拥而入。在宫楼上的洪天贵福望见湘军入城,丢下妻子亲人就跑,后被忠王李秀成等率千余人假扮清军,护卫着洪天贵福从太平门缺口处突围。

当时,场面非常混乱,突围的人还没有全部冲出,湘军就发现了异常,随即截杀过来。危急时刻,一心为主的李秀成将自己的好马让与洪天贵福,结果因混战与幼天王失散,不久被俘。尊王刘庆汉拼死杀出一条血路,洪天贵福等人才得以脱身,往浙江方向逃跑。

惶惶如丧家之犬,急急似漏网之鱼,7月31日,洪天贵福一行人狼狈逃至皖南广德。一路辗转又来到江西,面对清军的围追堵截,十几万的太平军败多胜少,伤亡惨重,士卒越打越少。到了三个月后的10月份,太平军残部行至石城境内杨家牌,人数已不足万人。当夜三更时分,清军席宝田部追至,太平军猝不及防,四散溃逃。最后其它人全部抓获,洪天贵福因跌入一个深坑得以逃脱,直到过了近二十天,才又被抓获,押到解押到南昌,不久之后在南昌就地凌迟处死。

展开剩余80%

以上为清朝正史里面记载的史实,拿当时江西巡抚沈葆祯奏折称:臣察看该逆顶发剪断,仅留数寸,目望观,口操粤音,于伪宫中琐屑谬妄之状,言之甚悉,其为伪孽无疑。被俘虏的洪天贵福,在验明正身之后,早有定论,供词言之凿凿,质之于它书,其情大可信,有关太平天国史论皆从其说,可谓别无庸议了。

然而,根据当地和很多人研究证实,江西巡抚沈葆祯所称,被俘的幼天王洪天贵福是个假的,是个预设的替身,更重要的是洪天贵福在南昌街上示众凌迟并杀害,是没有经过朝廷典刑,是匆忙而为之,所以后人提出质疑,怀疑理由有以下五点原因:

第一、从洪天贵福的外表看。其人身材瘦弱,目光惊恐无神,说话有时语无伦次,颠三倒四,而且思绪相当混乱,答非所问,是骡子是马也分不清楚,后来带到一个地方,叫他写东西,也是写的字歪歪扭扭,文理不通,语句不通,就拿清朝时期那个年代来说,这年纪都可以考秀才了,至少也是一个广翩翩少年郎,从七岁开始破模练字,也是一手漂亮的书法才对。更重要是他的教育汇集至少半个中国有学问的帝师来教,怎么可能学习成绩有这么差呢,但你看下面他亲笔写的字,那典型是刚书写一年人写的。呆头木讷,自己的籍贯也说不明白,典型一弱智少年的模样。

第二、从洪天贵福逃跑的线路来看。他从天京突围到浙江湖州之后,其踪迹遂查,或死或潜匿,无人能知诸,也没有人能证实。而干王洪仁,昭王黄文英等在江西石城被俘后的第十七天,所谓的幼天王者,始在石城荒谷里寻获得,诸俘皆称为果幼主,果者疑也。以为这么多天里,清军几万将士仔细搜捕,竟能让他藏匿,所谓军中探谍广布,幼主经过,何能不闻不问,乃称行踪得之于小儿之口,其情显然矣。

第三、沈葆祯所奏,漏洞百出。所谓幼天王供词,支离掩抑,欲盖弥彰,十余人皆缚而一人独免,饥饿四日而不死,托之于白衣人之授饼而不见,可谓渺茫,且干王洪仁死后于幼主五日,欲辨真伪,自可聚之同堂,而秘密钩稽,则实状自见。沈葆祯为了搪塞和冒功,他在俘获幼天王左右近侍后,虽然是通检所俘获十余岁孩童所供状貌均不相款,但去清楚地得悉幼天王或死于乱军或称自经山僻,无论如何是再不能出现了,就随便找了个年龄特征相仿的孩子冒称幼天王,同时,还把年仅四岁的李秀成的幼子李其祥弄一起,以证实确凿。

沈葆祯像

沈葆祯前往台湾

第四、沈葆祯其人老于世故,敢于作伪,他是利用北京王朝迫切需要宣扬中兴,粉饰太平的虚荣心理,盖不如此,粤事不能称为结束,恐那些残余的贼寇伪挟其名,而而后患永无已时;六是北京朝廷对沈葆祯的弄虚作假并非不清楚,朝廷亦微知之,但从权衡利弊也就默认了,而在赏赐上表示了自己的态度,主持江西军务的沈葆祯,指挥镇压十余万湖州突围的太平军,是立有大功的,但封爵低下,乃一轻车都尉而已,直接追击湖州突围的太平军,搜获洪天贵福的记名按察使席宝田仅得云骑尉封爵。

第五、根据李圭《金陵兵事纪略》记载,洪天贵福的替身很多,有记载说,他当初从天京突围,当天黄昏到达江苏句容南乡的郭庄庙时,有乡人亲见者云:天王年约十五、六岁,极瘦弱,有与其年龄相同者凡十一人环坐饮食,悍贼数人持刀紧跟,不离寸步。可见,洪天贵福除正身外,还有貌似形似的十人,扑朔迷离,鱼龙混杂,为的是应付非常情况和随时发生,如此,要能辨认、捉到真提不容易的,而确易抓住其中任何一个冒牌货的。

所以,在南昌抓住的那个被活剐的,肯定是个假的,真的早逃走隐藏起来了,当然,遗憾的是后来那个真的,再没有掀起什么波浪,那是另外一回事,他只能是隐姓埋名老死乡间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