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一个孩子的恩情大,还是生一个孩子的恩情大?
看到这个提问,突然想起我一个远房亲戚来了。
关系很远,就是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堂兄弟家的后代,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那位老人家,我喊他爷爷。
小时候在农村长大,同宗同族之间关系维持的还不错。
这个爷爷却是个例外。
我小,不懂事,也不清楚他是生下来就这样还是后来得病了没医治。
他半张脸是掉到肩膀那里的,包括舌头都是露在外面,另半张脸是好好的。
小时候总有人喊他外号,可我已经不记得外号是什么了。
爷爷常骑着一辆自行车,我也忘了他到底是什么职业了。
因为这张脸,爷爷没有结婚,也没人愿意嫁给他。
有一天,爷爷在路上捡到了一个女婴,是几个月大没断奶的那种。
爷爷一辈子孤寡,也没想那么多,就抱回家自己养了,一边养还一边去打听谁家丢了孩子吗?
可惜没人回来找,也没人愿意领养。
一来二去的,爷爷就把孩子的户口落在了他的身上。
我得喊她小姑姑。
我们在一个幼儿园,一个小学,到了初中我去了城里,就跟她分开了。
总有人笑她,说她爸爸吓死人了。
小姑姑从没哭过,也没拒绝让她养父来接她。
我跟她不在一个班级,自然跟她就不是很熟,这一些都是我妈有时候说给我听的,让我跟小姑姑学习,因为她太懂事了。
从前我比较中二,总觉得这都不是事儿。
后来想想,如果小姑姑是我,我会怎么样?
怕是自卑、叛逆一起来了。
早早辍学找个工厂打工,再遇到个外地打工杀马特男,不到岁数就生了孩子……
小姑姑很争气,她成为了人民教师。
并且放出话来:想跟她结婚,就得接受她并且跟她爸爸一起住!
我妈前几年告诉我的时候,其实我都忘了还有这么一户人家了。
毕竟我嫁的远,又不在一起,印象也就没那么深了。
当时我差点眼泪都掉下来了。
这位爷爷太苦了,真的,谁都笑他,谁都欺负他,唯独这个养女,在学业归来有了工作之后,敢放这样的话出去。
我妈以前总说我,让我见了他要礼貌,要喊爷爷,我小时候怕他,喊得声音也小小的,可是爷爷总是很开心的大声的“哎”着。
期间还发生了亲生父母认亲,原因比较俗,为了生儿子。
她是二女儿,因为计划生育,就只能把她扔了。
结果生了第三个孩子还是女儿。
再后来,小姑姑有了出息,他们就赶忙迫不及待的来认亲了。
爷爷多难多累多苦的时候,他们不见人影,一个孤寡老人养育一个婴儿,真的太辛苦了。
小姑姑是喝米汤长大的。
她拒绝了认亲,并且说自己是个孤儿,只有养父,没有亲生父母。
那爹妈闹了挺久,后来不了了之了。
小姑姑说,要认也可以,先把这么多年欠的抚养费和学费生活费补交一下呗?
还说爷爷帮他们养大了孩子,就按最低标准一年一万吧,一个月一千都不到的工资,二十多年也得几十万了,给钱呗?
那父母一看小姑姑这么硬气后来就不上赶着认亲了。
还四处说小姑姑是白眼狼,但是没人在乎他们。
你说养恩大还是生恩大?
我永远记得,爷爷来接小姑姑的时候,就骑着那辆大金鹿自行车,半张脸躺在肩膀上,舌头外露,静静地看着从幼儿园出来的一群小豆丁。
小姑姑像个炮弹似的一头就扎进他的怀里了。
爷爷笑了起来,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生恩无恩,因为恩情是:“我需要你,而你帮助了我”,这叫恩情,如雪中送炭是恩情,救命之恩是恩情,伯乐遇千里马是恩情,得良师教授是恩情。
雪中送炭是因为一个人要冻死了=需要温暖,一人送炭=给予温暖,满足前者需求。而一般来讲后者无义务负责前者
救命之恩是一个人要死了=需要有人救命,一人救命=满足需求,仍然没有义务,只要不落井下石都算是好的了。
伯乐遇千里马,千里马=良才=需要得到赏识,机会施展才华。伯乐=给出赏识,机会,并让千里马得以施展。而伯乐不仅不必须识得千里马,不必要给出机会,伯乐甚至没有义务成为伯乐。
至于良师教授是因为,老师进行尽责,教授知识,这同样不是义务和必须。
而父母生育孩子=不过问孩子的意愿=孩子并不知情=孩子并不需要父母生出来=父母完全主观并一收掌控=父母产生义务,而孩子只是作为角色啥也不管。
完全跟恩情是两码事,再说了,现在这个世界上谁不是个孩子?都是孩子,咋那么多人那么痛苦?你不仅强行生下还强行让孩子承担风险。你亲生,亲自作出决定并让孩子承担风险=义务。
至于养恩则成立,非亲生=无义务不必须,而被抛弃的孩子此时已经生出来并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产生需求,需要活着,好好长大,和上面的恩情种类重合度是一样的,有需求,有人不因义务,同时也不必须帮助的人满足了你的需求=恩情
你生孩子是你们自己的你生孩子是你们自己的选择,养孩子是法律规定的责任和义务。不要用你自认为的如山恩情拿来绑架孩子,甚至把他(她)当作私人物品。你要是一直抱着孩子欠你的想法,最好还是不要生育了,在自我感动中荒废十几年最后养出一个仇人,得不偿失。选择,养孩子是法律规定的责任和义务。不要用你自认为的如山恩情拿来绑架孩子,甚至把他(她)当作私人物品。你要是一直抱着孩子欠你的想法,最好还是不要生育了,在自我感动中荒废十几年最后养出一个仇人,得不偿失。
亲子关系,别谈恩欠。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只有初心无功利的爱,才有可能换来足够健康的关系。
非要让我说,我认为,对喜欢谈恩情,谈孝道,谈血缘,谈传承的人来说——
孩子来做他们的的孩子,让他们的人生“完整”(个人并不觉得生孩子才人生完整),让他们免于“不孝”的窘境(同样个人并不觉得不生孩子是不孝,只是就这种价值系统来阐述),恩情更大。
看吧,当你谈恩情的时候你在谈什么?
本质上,是在谈投资回报率,谈生意。
只有彻底把恩情概念从亲子关系中抽离出去,父母才更是父母,孩子才更是孩子。
而不是债主和欠债者。
父母子女一场,是来体验人间悲欢离合和爱的,不是来放债还债的
亲子关系,别谈恩欠。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只有初心无功利的爱,才有可能换来足够健康的关系。
非要让我说,我认为,对喜欢谈恩情,谈孝道,谈血缘,谈传承的人来说——
孩子来做他们的的孩子,让他们的人生“完整”(个人并不觉得生孩子才人生完整),让他们免于“不孝”的窘境(同样个人并不觉得不生孩子是不孝,只是就这种价值系统来阐述),恩情更大。
看吧,当你谈恩情的时候你在谈什么?
本质上,是在谈投资回报率,谈生意。
只有彻底把恩情概念从亲子关系中抽离出去,父母才更是父母,孩子才更是孩子。
而不是债主和欠债者。
父母子女一场,是来体验人间悲欢离合和爱的,不是来放债还债的
我父母生我,对我无恩。我父母养我,对我也无恩。而我父母恰好都是善良的人,也都足够优秀,对我教养得也很好,那算是我的幸运。若这种幸运,你把它称之为 “恩情”,那么在这一点上,就确实是有恩情的。这恩情,自然也比生我的恩情大,毕竟生我是无恩的。
而我的后代,我生他们,我对他们无恩;我养他们,我也对他们无恩;我把他们培养得很好,成果卓越,生活幸福,我依然对他们无恩。
生,或者是我的基因本能,或者是我们两口子丰富生活体验人生之结果。养,既是天然义务,也是法定义务。若教养得很好,那更是各种动机的综合。
如果他们能健康快乐,生活幸福,我就很满足了。如果他们长大后能常来看看我,我也觉得棒极了。若他们还能实现我们这一代人在社会成就或人生价值层面的显著超越,那么我又可以称得上是幸运了。
再说回做子女,也是如此。
若你的父母,确实属于良善或明事理之人,而不是无赖或混蛋,那么,孝的核心,在于过好你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维持幸福快乐。在此基础上,能实现对他们的超越,对你自己的超越,成为更有益于人民的人,堪称大孝。与此同时,莫忘记人心温暖,有机会就多多陪伴,少些争吵,就很棒了。
而在日常生活场景中,若你父母良善,你明理,你们相处始终亲密融洽,那么,你们之间会谈论到或需要纠结 “是否有恩” 的场景,会无限接近于零,结果也大概率天然接近父慈子孝。而若你和父母或子女间,经常需要拿 “恩情” 说事儿的话,那么你们之间的天然情感,需要打多少折扣,就自己估量吧。
至于人类百年后的情形,就更难移估计了。若人类社会依然能延续,且人的生物属性依然没有改变,那也依然有可能,生物学父母和子女间的生和养的关系默认,都会发生改变,成为一个群体乃至全人类层面的理性规划之举措。此话题太遥远,就此打住。
孩子给你的恩情更大。
充实你无趣的下半生。
维系你脆弱的婚姻。
为你的晚年生活提供保障。
即使在他幼年时,有的人只是给他的孩子提供了一口饱饭,也能在他成年之后藉“养育之恩”向他索取,以那点零星的情感为缚,在身体上和精神上缚他一生,你说谁的恩情大?
既然擅自把他带到这个复杂的世界上来,对他好是天经地义。
除了爱,任何有所企图的生养都是不道德的。
这个问题,其实是问:生亲养亲?
感觉是一个比较“古老”的问题。答案,也早就有了。
孕育一个孩子,通常都是爱的结晶。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有时候,母亲都有生命危险。
这是给予生命。
但是,和十几年漫长地扶养、陪伴比起来,一般还是后者付出更多的心血和代价。
因此,一般都是养亲甚于生亲。最难报答的就是养育之恩。
仅仅给予生命而不去养育,这也不是真的“亲”。
以前遇到小时候被拐卖的孩子,通常都和养父母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再返回原生态家庭,甚至还会遇到很多情感问题。这就是一个作证。
看到评论里有不少跟我同样想法的人,很高兴。
生不生孩子是父母的选择,不存在恩情。你们想要孩子,就得承担责任,生了但是没能力养好,那是你们的错。自己没有做好父母,却要求孩子来赡养自己孝顺自己,那是道德绑架。孩子不欠你们的。
我觉得孝道是个祸害人的东西。有多少孩子被孝道所束缚,不能追求自己的梦想和愿望。所谓什么父母在不远行,二十四孝的故事,弘扬孩子为了父母付出牺牲,听父母的话,只会妨碍社会的进步。试想都听父母的话,成为父母那样的人,社会真的就始终重复同样的东西,停滞不前了。社会的进步,就是因为我们敢走父母不敢走的路,敢不听他们的话去试新的东西。
不讲孝道,不是说子女不该对父母好。子女对父母的好,不应是基于孝道,而是因为爱。你生我养我我并不感恩。但你在我出生成长的过程中,为我遮风挡雨,细心呵护,爱我疼我,帮助我战胜困难实现理想。我自然就会回报以同样的爱,在你年老体衰时,陪伴你帮助你赡养你关心你爱你。这才是理想的亲子关系。
现在为什么养孩子这么内卷,因为大多数人都把养孩子当成一项投资,为了资产升值避免贬值,所以不但使劲折腾自己,也玩命折腾孩子,美其名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至于那些没生的,则安慰自己“不让孩子生下来做韭菜”。在现在这种情况下,“养恩”比“生恩”大的多,因为大多数人觉得生孩子很容易,养孩子很难,养孩子要源源不断的资本投入,而生孩子不用,这也是现在的人不生孩子的逻辑。你要像我这种,生孩子就是想和他一起玩,希望孩子像我一样喜欢学数学物理,不要什么学区房,不送什么辅导班,不搞什么营养品,只投入最基础的物质条件和教育条件,我老婆的“生恩”可比我的“养恩”大的多了。
养孩子无恩,生孩子也无恩,也许会被喷,就是父母无恩论。
这最早是孔融,王充提出来了,后来鲁迅先生在《我们现在如何做父亲》一文也说了一些相似的话。
父母动情后有了子女,他们将一个新生命带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是不会事先征询子女的同意的,问问子女愿不愿意来到这个世上体会酸甜苦辣,这首先是父母的主观意图。
他们是为了传宗接代也好,是意外也好(不采取避孕措施),父母将这个弱小的生命带到这个世上,婴儿是没有任何抵抗力的,甚至没有获得食物的本领,你自然要对他进行养育,否则这个幼小的生命只能死路一条。
记住,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法律,生而不养,都是犯法。这不是道德层面的问题,这是法律层面的问题,这不叫恩,这叫责任!从因果关系来讲,父母动情是因,才有了这个果。
胡适先生的日记写到“虽然给了他生命养育了他,但从来不敢自居有什么恩情。因为他常想,如果孩子高兴他就心安理得,如果孩子活得不开心哪,他就很内疚,因为他是我带到这个世界来的,不是他要来的,如果我不带他来,他不就没有这些不快乐了吗?"
从这些“高人的”角度看父母还真没生养之恩。父母不需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子女指指点点,子女也不需要觉得受到了天大的恩赐。
记住,如果觉得给孩子生命和养育是一种莫大的恩情的话,请那些父母做好避孕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