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赖刘邦:好吃懒做,喜欢交朋友,这些人后来都是他打天下的助手
从小就好吃懒做的刘邦,谁也想不到他日后会当上了皇帝,成为西汉王朝的开国之君。
他从小不爱劳动,好喝酒,一喝就醉卧不起。邻居王媪和武负卖酒,他是常客,付不起酒钱,就常欠账。因为他是地方上的一个无赖,酒家到年终也不敢向他讨账,只得一抹了之,因而甚至影响了人家的正常营业。
刘邦有兄弟四人。大哥叫刘伯,早死,嫂子带着个侄子寡居;二哥刘仲,从小在家里跟随父亲劳动;刘邦原名刘季。是老三;弟弟刘交,好读书,多才多艺。刘交是刘邦的同父异母弟,不知他是刘邦的生母死后,他父亲又续弦生的,还是他父亲另有外遇所生,他和这个弟弟的关系最好。
刘邦的父亲叫太公(老太爷的意思),有的书说他的名字叫刘执嘉,也有的说他的名字叫刘端。刘邦当皇帝后,太公住在皇宫里,从他怀念过去屠贩、喝酒、卖饼、斗鸡、蹴鞠的朋友来看,他不像是个农民,而倒像一个小买卖人。
刘邦的母亲叫刘媪(媪是老太太的意思),也有书说她姓温,叫含始。她在刘邦起义后不久,就死在小黄城(今河南开封市东)。从她死的地点离家乡较远看,可能刘邦西征时曾带着她。刘邦西征没有带着妻子而带着母亲,说明他们母子的关系较好。
刘邦的父亲对刘邦从小就不喜欢,认为他不像二哥刘仲那样会管家治业,整天游手好闲,好吃懒做,不务正业。刘邦当了皇帝后,在庆祝未央宫落成的一次酒宴上,曾当着群臣的面,借酒嘲问他父亲说: “你过去常常说我是个无赖,不像我二哥那样好好劳动,给家里治产业。现在我当了皇帝,富有国家,产业与二哥比起来谁多呀?”刘邦的发问,引起了群臣的大笑,使他父亲很难堪,下不了台。
刘邦寡居的嫂子,生活不是很宽裕。刘邦不但不帮助,反而经常招引一帮狐朋狗友,到嫂子家吃喝,他嫂子当然很不愿意。有一次他带着朋友又到嫂子家吃喝,他嫂子故意在厨房里把锅敲得很响,表示锅里无饭,不能再招待他的客人。刘邦到厨房一看,发现锅里并不是没有饭,而是他嫂子故意敲锅,不愿再招待他的客人。刘邦因此一直记恨在心,对他嫂子不好。他当了皇帝后,封其他兄弟的儿子为王侯,独不封大哥的儿子。他父亲去向他说情,他说:“我不是忘了封大哥的儿子,而是因为恨他的母亲。”
刘邦很少管家务,他结婚以后自家田地里的农活,主要由妻子吕雉带着子女耕种。刘邦偶尔也请假回家帮着干点,但不经常。
刘邦家里的人都看不起他,可他自己从小就胸有大志,一心想出人头地。他曾到秦朝的首都咸阳服过徭役,看到秦始皇出巡的宏壮威风场面,因而感叹地说:“唉,大丈夫就应当这样呀!”
刘邦喜欢结交朋友,他对朋友讲义气,胸怀豁达,愿意帮朋友的忙,所以在家乡结交了不少各式各样的朋友。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他打天下的重要助手。
如萧何是他的同乡,当时任沛县的主吏掾,在官场有地位,是县令的主要助手,常在县令和郡守面前替刘邦说好话。刘邦三十岁时才当上了秦朝最基层的乡间小吏泅水亭长,这就是萧何极力推荐的。刘邦去咸阳服徭役时,按当时的习惯,朋友们都要送钱支助,一般人都送钱三百,唯独萧何送钱五百,可见他与刘邦的交情之深。刘邦当皇帝后,为了报答萧何多送的这二百钱,曾多封他二千户。
夏侯婴也是刘邦的同乡,给县令赶马车,迎送客人路过泅水亭时,常常要停下来和刘邦说半天话才走。有一次夏侯婴要升为县吏,刘邦听后很高兴,两个人在嬉闹中,刘邦失手伤了夏侯婴。有人将此事告发官府,按秦律刘邦作为亭长伤了人,要受重罚。夏侯婴为了保护刘邦,作伪证说刘邦没有伤他。后来查出夏侯婴作的是假证,按秦律作假证的人要受重罚。夏侯婴为此受了鞭笞,坐了监狱,而刘邦却免了一场官司。刘邦起义后,夏侯婴专门给刘邦赶车,几次舍身把刘邦从险境中救出来。
任敖是沛县的狱吏,也是刘邦的好朋友,刘邦曾犯法,逃开了追捕他的官吏。捕吏没有捉到刘邦,就拿刘邦的妻子吕雉出气,对她很粗暴。任敖知道后,忿忿不平,就打伤了这个捕吏,亲自给刘邦出了气。
卢绾家和刘邦的父亲辈是好朋友,他们俩又是同日所生,还在一起念过书,所以两个人从小就十分要好。刘邦犯法的时候,不敢在家里住,逃到外边避难,卢绾怕他出事,经常跟着他。刘邦当皇帝以后,只有卢绾和刘邦的弟弟刘交,可以随意中入刘邦的卧室,参与一些密谋。这些连萧何,张良等人都不知道。
王陵也是刘邦的同乡,他的家里比较富有,在地方上的地位也比较高,所以刘邦年轻时以兄长对待他。刘邦起义反秦后,王陵也聚众数千人反秦,但一开始他不愿归属刘邦。刘邦和项羽的斗争激化后,他才投靠了刘邦。他的母亲被项羽捉住,项羽想以她为人质.,迫使王陵投降。但王陵的母亲寄语王陵,要他好好跟着刘邦干,自己伏剑自杀。后来王陵虽然一直跟随着刘邦,可因为他与刘邦的仇人雍齿是好朋友,所以一直不受刘邦喜欢。
刘邦早年结交的这一帮好朋友,在他反秦起义和与项羽的斗争中,都成了他的得力助手和支持者。
从刘邦一家的生活和他结交的朋友层次看,刘邦家庭的经济不算富裕,但也不属于贫穷的阶层。他家里有一定数量的土地,但由自己来耕种,如果按现代的标准来划成分,大约属于中农的范畴。
刘邦的家庭虽然经济上并不富裕,但他不安心于在家种地,而是到处结交朋友,巴结官府,想在政治上出人头地。可在秦代,如果不是出身官宦家庭,没有官方的关系,要在政治上取得一定的职位很困难,所以刘邦一直到三十来岁才当了一个亭长。
亭在秦代是县以下的一级行政组织,设在市镇或交通的要道上,与设在农村的乡一级行政组织平行。亭长的责任主要是维护地方的治安,在政治上并没有多高的地位。刘邦如果不是遇上秦末的社会大动乱,靠他的能力。出身和地位,再巴结和活动也顶多到县里当一个小吏,不会有太大的政治前途,刘邦后来当了皇帝,完全是时代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