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传》② | 人生最难得的是不贪富贵
江离菲菲读书俱乐部
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江离菲菲读书俱乐部,这周我们共读的是居里夫人小女儿艾芙·居里写的关于母亲玛丽·居里的《居里夫人传》。我们将从居里夫人的原生家庭、居里夫妇质朴的生活态度、居里夫妇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居里夫妇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居里夫人身为人母这五个方面,来为大家呈现书中的精华,以便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位伟大、无私、勇敢、智慧的女性——居里夫人。
今天我们分享的是这本书的第二部分:居里夫妇质朴的生活态度。
第二篇
人生最难得的是不贪富贵
春天总是以美好作为开始,让人满怀希望,并时时给人惊喜。
在1894年的那个微风和煦的春天里,玛丽邂逅了她的爱情,那个叫比埃尔·居里的男子走入了她的世界。
此时比埃尔已是有名的学者,而玛丽,还只是一个正在求学的穷学生,他们之间相差8岁。
尽管,身份地位、年龄、财富等等这些客观因素都真实地存在着,但却挡不住他们彼此的一见钟情和日后的一往情深。
那天,当玛丽走进科瓦尔斯基先生家时,映入她眼帘的是一位身材修长、目光清澈、帅气洒脱又不失庄重的男子。
此时,那位男子正站在落地窗前,阳光斜斜地洒落在他身上,侧身看过去迷人极了。
在主人介绍过后,没想到,第一次见面,两人交谈甚欢。
在谈论过程中,双方竟发现彼此有共同的志向,而且在对事物的看法上也惊人的相似。
现在的他们,就像两块正负磁铁,正慢慢地向对方靠近。
比埃尔没想到自己会在有生之年遇见一个自己喜欢的,并且志同道合的女子。他在见玛丽之前,已经从朋友那里知道了很多关于玛丽的信息。
在接下来的几次见面中,他被这个穿着朴素,对实验专注的女子深深打动。
他原本只想把自己一生献给科学研究,但现在,他决定热烈地去追求这位女子。
他跟她谈自己的理想,给她送自己写的物理著作,给她写信。
对比埃尔来说,玛丽是上天派给他的天使。对玛丽来说,比埃尔是上帝指给她的指引者和守护者。
在比埃尔热情洋溢的爱情围攻下,原本打算回波兰的玛丽最终选择留在了法国。
1895年7月26日那天,一场没有白礼服、金戒指、喜宴、宗教仪式、公证人的婚礼开始了。
婚礼十分简单朴素,但很温馨。
结婚的第二天,夫妻二人在那个夏天骑着两辆自行车完成了他们的蜜月之旅。
他们带上随身生活物品,在公路上漫游,在乡间小路上散步。
有时,他在前面一边伸手采着池边的鸢尾和睡莲,一边大声地讲着对工作的思考。
她则不知疲倦地跟在身后,认真地倾听他对科学研究的新畅想。
他忽的一转身,一把清新淡雅的花束出现在了她的面前,她接过这把幸福,回给了他最想得到的答案。
那一刻,他们更加意识到,此生非对方不可。
他们夫唱妇随,没有抱怨和不解,有的只是理解和前行时的步调一致。
这样的观念,是他们高度默契后的结果。
这在今后更加坚苦的研究岁月里,支撑着他们一起,携手并肩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居里夫妇不仅理想一致,对平时的物质生活他们也都力求节俭、简单,这样可以为他们节省更多时间来专心做研究。
婚后,他们搬到了离实验室近些的地方,在这个新家里,没有豪华的家具。
像样的家具只有一个书橱和一张白木桌,两把椅子,白木桌上摆放着一些书、一盏煤油灯和一把野花。
居里医生想为他们添置一些家具时,二人一致坚持不要,对他们来说,多一件家具就要多一份清扫工作。
平时工作学习时,二人各坐一头,有时抬头互相默默一笑,然后继续手头事物。
每过几天,夫妻俩会回梭镇看望父母,天气好时,他们骑车去,只有下雨天才会选择坐火车。
为了节省开支和潜心研究,他们几乎和其他人不来往,对于他们自己,只有节假日时才会出去旅行几天。
在玛丽拿到博士论文之前,他们一个月只有500法郎的生活费,这对于一般人来说远远不够。
因为比埃尔没有上过师范学校,所以巴黎大学里的好职位不招聘他。
但为了生计,他们不得不想其它办法。
夫妻俩各自申请到一些离他们住的地方较远的学校做老师,每次他们都要花费很多时间往返于任教学校、实验室。
他们没有多余的钱请女佣,居里夫人一边忙着工作,一边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现实生活的困窘,一度让他们的日子陷入捉襟见肘的状况,即使这样,他们也没有抱怨过。
当夫妻俩发现镭射线后,开始做提取镭的实验工作。
学校里没有给他们经费支持,只是拨给了他们一个破旧的棚屋。
实验条件十分简陋,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冬天寒意袭人,夏天酷热难挡。
尽管如此,夫妻俩还是心存感激。
现在有一个独立实验室供他们进行实验,他们已经很满足了,并在这间破旧的棚屋里一待就是四年。
当成功之后,被邀参加各种高级宴会时,他们依旧穿着平日里磨得发亮的衣服。
在获得奖金后,居里夫妇也没有因此挥霍这笔钱,而是对它做出了妥善的安排。
除了给家里安装了一个新式浴室,换掉一个褪色的帷幔外,他们的物质生活依然照旧。
从始至终,居里夫妇都渴望过着安静,简单的生活,做着他们的实验。
他们不在乎这些身外之物,只愿此生沉醉在自己的实验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