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书法,大多数人败在了“读帖”上

读帖是每一个学书法者不可缺的功课。沿袭数千年之久的中国书法艺术,对于传统的依赖性很强。这主要是因为书法所赖以表现的对象是文字符号。文字的符号由六书而隶变,由隶变而楷则,基本上已经定型化,它给书家所留下的创造性余地是非常之小的。
读帖是学习书法环节最重要一个环节。如果我们都没有读懂字帖,那么,我们欣赏和临摹就处于“无知”的状态。那么,读帖怎么读?有没有要领需要掌握?今天从欣赏和临帖两个方面说说,也就是看和做。
读帖过去有从笔法、字法、墨法、章法四大要素作为要领的,这些都没有错。但是,以上四大要领,不如说是书法创作要领。
读帖除了欣赏,就是临帖,因此,为临帖服务才是最好的读帖方法。
所以,我们按照写字的时空顺序来说。
首先要学会起笔的要领
书法是由笔画构成的,而我们忽视的是,笔法本身是由起笔、行笔、收笔构成的。那么起笔我们应该注意读懂什么呢?这就要说到书法的笔画艺术究竟在哪里了。
书法的艺术从微观看,就是笔画,笔画的美,主要在起笔和收笔部位,这是任何一个书法家构成自己书法风格的标志。
用起笔、行笔、收笔的眼光看看董其昌临摹五代书法家杨凝式的《神仙起居帖》笔法笔意对吗?
因此,我们下笔之前,一定要读懂字帖上的起笔效果是怎么出来的,是如何用笔的,这是我们能不能进入书法的关键。
大量书法家的临摹,还不是初学者的临摹,大部分的起笔,都没有认真对待字帖的起笔形态,这就是读帖问题了。要么你没有在意一丝一毫的起笔效果,要么读懂了,没有做出来。
所以,读帖第一要心中有数,起笔我读懂了吗?
其次是能不能写出来。我们确实有读懂而写不出来的问题。
但是,如果读懂而写不出来,这就好办了,练习也就明确了,如果没有读懂,从逻辑来说,你的练习是临帖吗?这是要打一个很大问号的。
这个问题,一定要问自己是不是真读懂了,如果真读懂了,那就不是什么问题,就怕一辈子没有真读懂而是装懂了一辈子。
那么读懂的意义有多重要?当然非常重要。我们知道,书法家的笔法都是经典,经典的意义,就在于它是书法美的一种样式。
如果你学的似是而非的,将来的独立书法创作的笔法就会似是而非,所以,历史上的大书法家,他们的笔法都非常美,也非常厉害,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经典的价值。
如果我们经常学习临帖似是而非,就会经常含含糊糊。赵孟頫就说过。书法的秘诀没有什么神秘的,你能够把每一个字都学像,你的本领自然就好了。
所以,读帖,首先从起笔开始,就不要含糊。
第二是读懂行笔
行笔是一个笔画起笔与收笔之间的过渡,如果起笔看准写准了,那么行笔相对起笔、收笔要容易一些。这是因为行笔部位,基本上没有调转笔锋的问题,基本上都是顺峰而行的,只要注意提按轻重就可以了。
但是,行笔有一个难度点,就是在即将收笔的时候,要找出收笔的“起跳点”为收笔做好准备,这样,收笔部位的用笔,就会很有力量。
第三是读懂收笔
前面我们说过,书法的笔画装饰部位,主要在起笔和收笔部位。所以,我们一定要读懂字帖上的收笔。
优秀书法家不但起笔豪迈变化莫测,就是收笔也是毫不气衰,把笔法推向高潮。
收笔或者藏锋,或者露锋(出锋),都是书法家情感的重要宣泄。从书法实践看,很多书法家书法爱好者,他们临帖或创作往往在收笔部位力度不够,显得笔法很气衰,功败垂成。
这些问题,都出在读帖上,尤其是对收笔往往容易忽视造成的。这种后遗症一直影响创作。
以上三个要点必须一贯坚持,反复推敲,才能读懂字帖的精髓。如果我们掌握和熟悉这三个要领,那么不论哪个书法家的书法的秘诀,我们都可以破译了。因为,这三个环节,是写字的顺序性环节,它可以帮助我们精准监控我们写字环节上的各种漏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