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考古10:他揭示的《周易》原理被出土文献证实,这事值得吹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筮法》
作者:朱兴国
上一篇讲到,《周易》是按照八卦休王之理架构而成的。八卦相重,生成六十四卦。在六十四重卦中,上卦代表着时节,上卦得其时,处于盛旺状态。上卦所处的时态决定着下卦的运动态势,视下卦的运动态势来推断吉凶。大体而言,运逢王、相则吉,运逢胎、没、死、囚、废、休则凶。例如:
谦卦,坤上艮下。坤王则艮死,其运逢死,故占曰“君子有终”。
剥卦,艮上坤下。艮王则坤死,其运逢死,故占曰“不利有攸往”。
井卦,坎上巽下。坎王则巽没,其运逢没,凶,故从卦中寻找出“羸(léi)其瓶”之象言此占之凶。
八卦休王之理是《周易》运行的内在机制,八卦休王之理左右着对象数的选择与应用。象数本身并不表示吉凶。《周易》是先以八卦休王之理推断吉凶,然后再煞费苦心托意于卦象而言之。
《周易》是按照八卦休王之理架构而成的,这是笔者2004年春天的发现,随后运用于通解《周易》《归藏》《连山》, 并于2006年出版《三易通义》一书,将易学谜底一一解开。
当年,由于笔者所据的“八卦四时休王”原理引自隋代的《五行大义》,这一点被一些学者诟病,认为晚出文献不足为据。2013年12月,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筮法》公布于世,其中《四季吉凶》一节所说原理正是八卦“得时则吉,失时则凶”,证实了笔者的解易思路完全契合古人!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筮法·四季吉凶》:
春:震巽大吉,劳(坎)小吉,艮罗(离)大凶,兑小凶。
夏:劳(坎)大吉,震巽小吉,艮罗(离)小凶,兑大凶。
秋:兑大吉,艮罗(离)小吉,劳(坎)大凶,震巽小凶。
冬:艮罗(离)大吉,兑小吉,震巽大凶,劳(坎)小凶。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筮法·四季吉凶》
其实,根本不用担心在《周易》成书的时代人们还不懂八卦四时休王之理。因为八卦本来就是用以表述四时八节生、长、收、藏之理的意象体系(参见本头条号文章《周易考古01》),八卦四时休王也不是什么高深道理。春来冬往,四时交替;八节轮回,递相废兴。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直观的感受认识到八卦四时休王之理或类似的道理。
关于我如何想到用八卦四时休王之理去解《周易》,有一段经历不能不提:2004年春,书院角门石阶下的泥土中冒出棵小桃树苗,那地方显然不适合它生长,于是我决定把它移走。我找来一把挖野菜用的小铲子,像考古一样小心地清理。看到那裂成两半的桃核,脑海中忽然闪出一个词——“枯节”(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节》)。节,两半相合以为信约。眼前这裂成两半的桃核,不就是“枯节”吗?在此之前,由归妹卦上六爻辞,我已经知道兑为果实,推而可知兑为果核,而果核恰似两半相合的符节。节卦坎上兑下,其曰“枯节”,是不是因为像眼前的情形这样,随着四时的推移,其存在状态产生了相应的变化?想到此,我冲进书房,翻开《五行大义》,找到论八卦休王一节,书中说道:春分震王兑死,冬至坎王兑废。节卦坎上兑下,其曰“枯节”,是不是因坎王兑废之势而言?由此我意识到《周易》可能是依据八卦四时休王之理来推断吉凶。于是验之于他卦,果然可通!一条出人意料的解《易》思路就这样被发现了——此情此景,像不像那位被苹果砸中的牛人?
揭示《周易》原理,并被出土文献证实,这事,值得吹一辈子!
有诗记之,曰:
阶下桃核谁所遗
苗头乍露示天机
拨尘恍然见枯节
悟得休王通三易
(作者朱兴国,著有《三易通义》,齐鲁书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