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形容一个人身体好,通常认为其“气色好”,反之,气血不足则是不够健康的表现。而一说起气血,一般人都觉得是很玄的东西。那么,气血到底是什么,气血不足时又该如何调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气血,中医指人体内气和血的统称。中医学认为气与血各有其不同作用而又相互依存﹐以营养脏器组织﹐维持生命活动。
- 人体最基本的物质,由肾中的精气、脾胃吸收运化水谷之气和肺吸入的空气几部分结合而成。
- 《素问·五藏别论》说:“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
- 人体的五脏:心、肝、脾、肺、肾有相应的五气,五脏泄了气,即比如肝气虚、肾气虚等等,就会造成器官的原有生理功能受损,造成一系列疾病。
“水谷入胃,脾阳磨化,渣滓下传,而为粪溺,精华上奉,而变气血。”(《四圣心源-精华滋生》)
营气:营气是血液的组成部分旷“夫生血之气,营气也。营盛即血盛,营衰即血衰,相依为命,不可分离也”(《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
“肾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下》)。精髓也是化生血液的基本物质。
食物进入胃经过消化分解成为支持生命新陈代谢的重要原料、营养物质,即为津液,津液经络渗入血脉之中,成为化生血液的基本成分之一。
水谷精微、营气、津液、精髓为生成血液的物质基础。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以下6个方面,简单判断自己气血好不好:
如果发现自己气血不足,按照中医“虚则补之”的说法,那么是时候把「补气血」排上日程了!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灵枢·决气》中有“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谓之血”之说,认为血液是通过脾胃运化生成的,脾有统摄血液的功能,所以治疗血证必须重视调理脾胃。饮食调养可多吃南瓜、山药、莲子、扁豆、薏米等健脾益胃的食材。药材:党参、黄芪、白术、淮山药、升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做法:取其煎煮液,泡花茶,冲饮至味淡,有补脾益气、升阳止泻之效。
肝藏血,主疏泄,调气机,有助脾胃运化,因此养肝血是调气血的根本。中医认为“肝郁则脾虚”,郁闷暴怒的情绪会损伤肝、脾,导致气血耗伤。此外,“人卧血归肝”,科学研究发现,人在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7倍。而肝脏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功能,提高解毒能力。
此方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益气健脾之效。取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与羊肉炖食具有补气,益气健脾之功效。
此方最早出自唐代蔺道人所著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中医养血的经典药方。四物汤是一道传统药膳。以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四味药材为主要原料熬制而成,是中医补血、养血的经典药膳。
中医认为,“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寒邪会让血液瘀滞,经络不畅,气血生化受阻,极易导致关节病变、肠胃不适或诱发咳嗽。远寒邪不仅在冬季,夏季更要如此。夏季寒邪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受凉、二是饮食。夏季不可贪凉,空调温度不宜过低,冰冷食物要少吃。老人气血常不足,要更加注意。
运动是调养气血必不可少的环节,有助脾胃将营养物质转化为气血,让人吃得香、睡得好。此外还能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平时可选择一项自己喜爱的运动,如慢跑、游泳、瑜伽、太极拳等。有心脑血管疾病者运动前要做好热身,让关节活动开的同时,降低心脏负荷。以上,就是本期「健康知识」分享,如果你觉得文章对你有帮助,欢迎点击右下角「在看」让更多人看到!也欢迎大家留言互动!温馨提示:相关病症需要进行辩证调理,用药需遵医嘱,切勿盲目施灸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