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供血不足 脑髓脉气之变
脑供血不足典型者临床症状表现
主症:头晕头痛眩晕,烦闷或乏力。
伴症:常可见伴失眠梦乱,记忆力下降,耳鸣视力及语言障碍,运动、神经,汗症异常出现等不适,甚至有恶心呕吐症状。
多以神经异常,感觉、意识与运动失调为特点,且多呈进行性变化。因大脑中枢功能性特色,早期发生致病,具备虚实变异与阴阳复杂化。
现代医学认为血流动力循环障碍,血液黏稠度增高,血质成分的改变等因素与脑供血不足密切联系。
中医认为:病位在脑髓血脉,但涉及心肝肾脾肺,具有阴病化阳邪而上扰脑髓脉气。
脑供血不足多由气血失调,劳欲过度、暗伤,饮食失节,情志合气候诱发,风痰湿热瘀邪逆乱冲犯脑窍,脑髓脉气功能不足。
因大脑为元神之府又是生命控制调节高级灵感神机性,所以脑变突出特点:病理为常见、多发、复发性,病程迁延多属难治。
《黄帝内经 灵枢 大惑论》:“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入于脑…"。
刘完素《五运主病》:“…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指出痰湿生热说与脑供血不足关系特色。
病理为风、气、火、痰、血变、虚,
具有气血失调,劳欲过度、暗伤,饮食失节,情志合气候之变致。
诱因条件:痰湿生热、瘀、风+项中于邪。
刺激因素:情志、气候刺激。
基础病理:脏腑阴阳气变。
形式表达:痰湿瘀成"风热"+项中于邪+脏腑阴阳气变+情志、气候刺激=→脑髓脉气不足。
治则:调整脏腑阴阳气血为治。
1.实则泻之,多以理气化痰逐痰,活血逐瘀通络,清肝肾泻火,清热化邪息风,开窍镇痉安神等。
2.虚则补之,多以益气养血,育阴潜阳,补肝肾填精血,健脾养心脑,温煦温化为主。
3.防控、改善脑髓脉气失调早期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此临床症状不适是脑供血不足发生发展的前提基础因素。一般多以气滞精困为主特色判定,并加强下列因素防控:在基础疾病如三高症,或五十岁年龄段上合并下列症状者:头胀眼睛干涩疲劳伴寒热不适者;情绪波动、睡眠及分泌代谢障碍者;记忆力下降、伴起居规律与饮食不当。
脑供血不足变化规律,可分一时性与进行性二类型。
一时性是过程的间隔的时间时段性变化。
进行性是暂慢进行伴病变发展性。
………略。
近期连载。
本文为原创知识共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