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孙兰英丨思 母

思 母
作者/孙兰英(河南郑州)
“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棵草”。母亲的恩情犹如温暖的阳光,滋润着风中摇曳的小草。太阳落了,小草上那亮晶晶的露珠,是女儿无奈的眼泪。
母亲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021年农历二月初三零点零三分。明知“死去原知万事空”,哭死哭活也无用,但但控制不住的悲伤,此刻化作倾盆雨,夺眶奔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欲断魂,真断魂。走在祭奠母亲的小路上,泪雨滂沱,肝肠寸断。
人往往是这样,失去了才顿感珍惜,错过了才倍感遗憾。我怎么也接受不了这个现实。泪眼朦胧中,浮现出母亲那慈祥温和的神情。
“妈,你怎么开着飞机出来了?”这是大年初七母亲从她房间出来的情景,几天后,她突然不会走路了,连坐都困难,没有任何基础性疾病,连普通的头疼发热都没有,吃饭和平时没什么两样。两周后,早上还吃的好好的,中午就滴水不进了,可母亲的意识还算清醒,保姆不停的给她按摩,轻轻抚摸她的全身,问她哪儿有不舒服,母亲不是轻轻的说没有,就是微微的摇摇头。
“大舅,到医院再给我妈做个全面检查吧”,大舅摆摆手,长辈们的意见很一致,一是母亲没有任何疾病,二是疫情期间,亲人们到医院见一面都很困难,再说,母亲虚弱的身体,已经经不起折腾了。
母亲走了,走的是那样的匆匆,那样的安详,她轻轻地闭上眼睛,就像正常的睡觉那样,只是再也没有睡醒。
母亲一辈子,种地,经商,养育子女。虽85岁高龄,却从没有过腰酸腿疼,也没有得过什么大病。唯有一次住院,也纯属意外。80岁那年她下台阶时踩空坐下,换了一个胯骨,这也给了我们姐妹一个尽忠尽孝的机会。我们昼夜不离地守在母亲病床前,给予她亲情的抚慰。结账交费更是争先恐后,你3万他2万,这边钱没用完,那边已经交上。因为我们知道,母亲心中最大的慰藉,就是看到她的孩子们,永远永远都能团结友爱,和睦相处,骨肉相连,亲如一家。
亲情是支撑母亲坚强活下来的最大动力!
一家人风里浪里,坎坎坷坷走过来实属不易。往事不堪回首,仿佛就在昨天。
80年代初,我们家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走上致富路的小康家庭。父母经营的商场,面积在500平左右。商品从架子车自行车到锅碗瓢盆,食品布匹,样样俱全。
无限风光的父亲,对外扶贫济困,对内实施全权。特别对我婚姻的选择,表示了强烈的反对,出尔直言:门不当,户不对,一个穷教书的,你看上了他哪点好?“人品、字品”我扔下四个字,也算掷地有声。“那孩子人不错”关键时候母亲力挺。为彰显我的骨气和硬气,来到店里小住,我用的牙刷牙膏都不和商店的一样。结婚后,为我操碎心的母亲,采取了“曲线救国”的方式,只要是家庭所需,她都会通过姑姑再转我家,助我“脱贫攻坚”,过上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福祸。商场的生意越做越大,先后购买了汽车,摩托车。谁也想不到是车祸夺走了弟弟的性命,父亲也被气病气死了。家里的天塌了,地也陷了。当时,我们姐妹三个已相继出嫁,我和大妹都在学校教书,小妹在银行工作。工作都很忙,孩子都还小。坍塌的家怎么办?,母亲怎么办?经再三考虑商定,最后小妹决定,全家搬来和母亲一起生活,这也算是最好不过的结果了。
这是常人难以承受的打击,好担心母亲迈不过这个坎。接下来“患难见真情”这句至理名言,在我们母女共度难关的实际生活中得到了充分验证。我们担心母亲,母亲更多的是操我们姐妹的心。她在痛定思痛以后,对我们的呵护更加小心翼翼,体贴入微。
这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这个坚强的母亲,是母爱,是伟大的母爱。因为母亲清楚,如果她再倒下,对我们姐妹的打击,那将是致命的。
面对一个忍辱负重,包容万错的母亲。愧疚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良知刺激着我无知的神经,剖析我那曾经对母亲的误解与不敬。
50年代,祖祖辈辈居住的白佛村,响应政府号召,全村集体搬往河南省人民医院附近的常砦大队。我家住在常砦大队姚寨村的王家。我和妹妹相继在那里出生,细心的父亲还在我的百日照上,记下了我的出生时辰,出生医院和助产师姓名。
百日照上父亲细心登记
60年代,全村再度回迁,特殊情况的可自愿留下。我爷爷此时已是当地牛奶厂的技术人员,叔叔也在郑州八中上学,多种原因留了下来,同时留下的还有我。
我一天天长大,和那里的小朋友疯在了一起。为了避讳孤单,我学会了自带锋芒。小朋友玩沙窝掏了一排排小屋,我小脚一踩,全部坍塌。小朋友哭着找上门,爷爷大喊:把她送回去。我在那里装横,偶尔回家还站在大石磙上,让小我两岁,比我又高又壮的妹妹背。
上小学时,奶奶把我送了回来。有一次我和弟弟同时生病,妈妈陪弟弟住医院,奶奶闻讯回来照顾我,进到院里,当奶奶看到门上落着锁,隔窗看到我在床上躺着,床头放着一碗凉透的奶。奶奶泪流满面,我看到来了救星,大哭起来“奶奶,快带我回去,不在他们家”。我一度怀疑,这个家就不是我的家,这个妈也不是我的妈。
盼星星盼月亮,盼假期找奶奶,假期结束,我又百般刁难奶奶买这买那,不愿回来上学。那天奶奶亲自护送我回来,到家时妈妈正在生病,她依然一只手按住桌角,艰难下床给我做好吃的,傻傻的我一丁点儿都没有为之所动。
慢慢成长中,我越来越发现在兄弟妹妹中,唯有我和妈妈长得一模一样,相貌,身材,连饮食习惯都一样。再大一点,我彻底明白了,这个爱我和爱妹妹弟弟一样的人,就是我的亲妈。
母亲几乎不给孩子们提任何要求,但有一次出乎所料,只是我没有理解透,这也成了我无法挽回的痛。
“今天我接了一个电话,是你党阳大伯打来的。带我去吧,我知道路,过了那个小桥就到了”。当年82岁的老母亲,明显是想去看看父亲的老战友。母亲说,我小的时候,白糖五元钱一斤,都是铁路局的大伯和扶沟的大伯买的。我当时很纳闷儿,朝鲜战场上开坦克的父亲,战友应是机械师,可党阳大伯怎么会是医生呢?后来我才知道,父亲刚入朝参战时,因年龄太小,分配在卫生队救治伤员。这生死之交,奠定了他们深厚的兄弟情谊。父亲突然离世那年,没有留下电话号码。随后城市改造,住房搬迁,一度失去联系。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母亲仍牵挂于心。为了了却母亲的心愿,我即可展开了寻找工作。终于有音讯了,结果不尽人意,大伯已去世多年。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母亲时,她失望的嗯了一声,半天没有说话。
党阳大伯(前)和我的父亲(后)
今天想起此事,真是后悔莫及。当初只知带母亲上开封吃小吃,下三门峡看天鹅,游地坑院,怎不知亲自带她去扶沟一趟,让她如愿以偿呢!
“子欲孝而亲不待”呀!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怜儿女愧爹娘。
母亲一辈子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她上敬老下教小,数年如一日,冒险侍奉藏在家里的右派姑父,没有半句冤言;她义务照顾一个家庭突发状况,没有一点儿血缘关系和亲戚关系的学龄前女孩,长达一年之久。
在这里,我得由衷的感谢我那个卓有眼光的姑姑,是她把一个美丽大方,温柔善良,集中华美德于一身的母亲,介绍给了我的父亲。这辈子,还要感谢物主的造化,让我成了母亲的女儿。如果有来生,我还做您的女儿,发自肺腑的呼您——母亲,亲爱的母亲!
三月梨花开又落,落地我心颤。几多悲痛,几多哀伤,触及我心灵痛点,云一样的思念飘来又飘去,摇落层层思念,剥开叠叠情愫,掏出心尖蘸满泪,书不尽苦思冥想。
阳光普照,草芽吐绿。“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报得了吗?怎报得了!
征文启事 :
第二届全国“孝贤杯”征文启事

作者介绍

孙兰英,中共党员,中小学高级教师,退休前任郑东新区永平路小学副校长。多次被授予“河南省三.八红旗手”,“河南省儿童少年先进工作者”,“河南省新长征突击手”“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百姓学习之星”等荣誉称号,荣获河南省优秀教师奖章。

 特此声明!

凡是作者投稿《智泉流韵》的各类文章都属原创首发,本刊严打剽窃,拒绝抄袭,文责自负。文章配图来源于网络。                                         

投稿邮箱:1493061055@qq.com

咨询热线:18537586630(微信同步)

主  办:  

   智泉流韵文化传媒

协  办       

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
河南孝贤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平顶山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工作委员会;
河南智泰实业有限公司;

主创人员

总编辑:  郭进拴 

主   编:  李建设 

执行主编:郭方向

副 主 编: 郭向敏

责任编辑:张   瑞

               张婉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