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神》教学实录及反思

《军神》这一课我自己还蛮喜欢的,主要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小朋友不但发现了刘伯承的厉害,还发现了作者的厉害。

教学的时候勾连了两篇文章,一是课后链接的《丰碑》,二是文言文,关公刮骨疗伤的片段。

四单元和二单元有紧密联系,在学习二单元的时候,我们练习了分析人物形象。其实四单元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体会人物的内心,也是在走进人物。

这个单元学下来,小朋友了解了作为父亲和主席的毛泽东,了解了“军神”刘伯承、关羽。尝试着了解了不同时代的人对国家的奉献,还不断加深了怎么写人的印象。

挺好的。

早读

1.教师读旁白,一半学生读沃克医生,一半学生读刘伯承(注意关注生字词)。

2.圈出文中生字词。

3.听写生字词,自行批改订正。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在你们心中什么可以称作“神”?

生1:能够贡献出自己的生命和力量的。

生2:在某些领域很厉害的。

师:也就是说贡献出自己的生命和力量,在某些领域很厉害的就会被称作神,我们这一课是军神,是谁?

生:刘伯承

师:谁了解他?

生:……

(教师补充写作背景,顺便介绍了作者)

二、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描写刘伯承的句子,说说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师评:勾画句子不难,但是要写出感悟是比较困难的。勾画完后小组讨论。

生:二十四岁,说明他很年轻。

师:年轻的军人,有小朋友感叹这么年轻就去当军人,是不是反应了这个时代的不容易。

生:……

师:你从哪里看出他的伤势很重。

生:第7自然段“蓝色的眼睛里闪出一丝惊疑”。

师:“惊疑”是侧面描写,沃克医生常年当军医,看到过不少伤势,但是竟然漏出了惊疑的神色,说明刘伯承的确受了很重的伤,但是他是怎么回答沃克医生的,

生:……

师:这样年轻的军人用如此平静的语气,说明他什么样的品质?

生:从容镇定。

师: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他的品质。

生:第12-13自然段不打麻药,第19-22自然段数刀数。

师:看来我们要直接走进做手术的环节了,我们一起读一读第12-15自然段。

师:他说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为什么?

生:指挥战争。

师:说明他现在十分爱国。

师:沃克医生着急的时候刘伯承很平静,沃克医生口吃了刘伯承还是很平静。

生:全文说话刘伯承都用的句号,但是“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这一句用了感叹号,说明他还是很坚毅。

师:我们看看沃克医生的心态变化。

生:沃克医生有心态的起伏变化……

师:沃克医生的内心变化由生气、惊讶到心疼、钦佩,最后肃然起敬,但是刘伯承却一直淡定从容,只有在第10自然段,被沃克医生发现自己是军人后微微一笑。

师:接下来我们看72刀,读一读。

师:读第17自然段,从这段描写中你感受到刘伯承怎样的形象?

生……

师:强忍剧痛,有突破常人的坚毅。通过小朋友不断去揣摩文本,刘伯承的形象一下子就丰富起来。

三、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

师:这篇课文写刘伯承更多,还是写沃克医生更多?

生:写沃克医生更多。

师:为什么?明明刘伯承是主人公但是却描写了更多的沃克医生。

生:因为侧面描写。

师:(范读《丰碑》)想一想这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第二课时

一、对比探究,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 

1.学生初步感知《丰碑》。

师:(继续范读《丰碑》)想一想这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拿笔勾画。

《丰碑》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

生:军需处长。

师:因为丰碑指的是军需处长。

师:勾画出描写军需处长的句子,文章哪里第一次出现主人公?

生:第七自然段。

2.找出刻画军需处长的句子,落实语文要素。

师:一起读一读。这是特写镜头,拿笔批注看一下有什么样的描写?

师:神态描写有没有

生:有。“他神态,十分镇定。”

师:动作描写有没有

生:有。……

师:对人物的外貌描写有没有?

生:有。……

师:我们发现对人物的刻画,原来还可以用这种方式。除了集中描写还可以怎么写?

师:最后用“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一句点题。

3.对比学习,探究写作手法

师: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1:都有神态动作描写。

生2:《军神》和《丰碑》都是侧面描写多于正面描写。

师:如果不仔细看还以为主人公是沃克医生,就文字上来讲,谁的文字描写更多?

生:沃克医生

师:丰碑里面也是对军长的描写多于军需处长。这样的描写好在哪里?先和同桌说一说。

师:如果我们直接通过刘伯承说他是军神好不好不好?如果我们直接通过军需处长说他是丰碑好不好?

生:不好。

师:所以为什么侧面描写要多于正面描写,我们来看一下古代的军神。(补充关公的材料,减轻学生做习题册的压力)你觉得他是不是军神,神在哪?

师:再读一读,这一段正面多还是侧面多?

生:正面描写多。

师:但是光有正面描写的文章不好看,所以我们写作要既有正面描写,也要有侧面描写。

二、完成本课习题册

反思

由于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通过分析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所以这一课中勾画描写刘伯承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对学生来说并不难,学生们可以在互动中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学生的自主分析讨论,学生能够轻易地感受到刘伯承淡定从容的内心世界,坚毅的性格以及爱国的情怀。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文章的写作手法。本文花了大量的笔墨细致描写了沃克医生的动作、语言、神态,但是刘伯承才是本文的主人公,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冯老师将本文和课后的阅读链接结合起来教学,通过找两篇文章写法的相似之处,分析总结出侧面描写要多余正面描写,带领学生分析这样写的原因,最后引导学生习得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好书推荐:《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

推荐理由:《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是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现就职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夏雪梅博士的研究成果。这本书是2012年出版的,但是很多研究对现在也很有指导意义。我已经是三刷这本书了,每一次读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0)

相关推荐

  • 课程文本《丰碑》节选,诵读:马作言

    课程文稿:<丰碑>节选        天下着鹅毛大雪.一支红军队伍在零下三十多度的酷寒中艰难地行进着. 突然,队伍中有人喊起来:"有人冻死啦!".军长一震,急步向前跑去 ...

  • 看到大连抗疫志愿者,顶风冒雪配送防疫物资,我想起了中学课文《丰碑》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带纸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风雪打熄.他微微 ...

  • 《清贫》教学实录及反思

    <清贫>是一篇自读课文,在周末的时候请小朋友阅读了左权的<请战书>,这个内容选自"十一书".假期的时候,我观看了这个节目,特别感人,觉得很适合这个单元的教学 ...

  • 《项羽之死》教学实录及反思

    罗华勇 自从新课程在课程设置上开创了"必修+选修"的模式后,我一直都在探索这两种课程应该如何上.下面笔者就一次教学示范课<项羽之死>的教学片段作一些反思. 课堂片段一回 ...

  • 习作《我的动物朋友》教学实录及点评

    执教  薛法根 薛老师的这一节习作课上得轻松又扎实,容量也很大,但是小朋友在说说写写练练中,真真实实学到了东西. 这节课教学的方式也很简单. 先分条出示例文,用玩游戏,猜一猜的方式,梳理出写出动物的外 ...

  • 《白鹅》(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点评

    执教 沈玉芬 昨天记录了4433个字,累得我改成了看电影.今天鼓起勇气又听了一节,4919,我的手啊.感觉又要休息一天,才能继续听课了. 听了沈老师的课,我的感觉是,这不是单元整体教学.至少不是我认为 ...

  • 汪永江:书法篆刻教学实录

    汪永江,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副研究员,研究生导师.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届专业委员会草书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理事.韩·中书艺家协会中方 ...

  • 六上开国大典教学实录(王松舟工作室)第7课

    六上开国大典教学实录(王松舟工作室)第7课

  • “神奇的探险之旅”习作教学实录

    活动一:精心考量的探险准备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交流了关于热带雨林的一些知识.下面我们就通过视频,再次走进热带雨林. 师:这里有高大的树木,水源充足.这里阴暗潮湿,常常使人迷失方向.这里是动物的王 ...

  • 教学设计与反思 | 人物形象分析

    小弦切切如私语 --记叙性文章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一部分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从课本中总结塑造人物的方法,为如何进行记叙性文章阅读引航开路: 2.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 ...

  • 四年级数学《鸡兔同笼》省级公开课课堂教学实录

    下面是公开课的教学设计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人教2011课标版评论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中国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 ...